青岛首家A股退市公司还是来了

青记爱观察 2024-04-27 08:40:12

历经多次大起大落,民生控股最终还是走向了退市的结局。

4月26日,*ST民控发布关于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2024年4月24日,*ST民控股票收盘价0.45元,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的规定,*ST民控将被强制退市。

随着民生控股退市,青岛A股上市公司减少到65家,回到了去年水平。

除了民生控股,青岛中程同样挣扎在退市边缘,公司今年里已三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提示的公告。

严监管之下,A股正掀起“史上最大退市潮”。

wind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A股市场强制退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020年16家、2021年17家、2022年42家、2023年44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以来,截至3月底,A股已有72家上市公司触及了退市风险;9家上市公司已锁定退市或已摘牌,其中,6家上市公司已完成退市。

实际上,除了青岛,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这几年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退市。

比如,苏州已有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海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退市。

深圳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已退市。

综合来看,这些退市的公司多是持续亏损,或涉嫌重大违法。

如深圳腾邦国际,曾是国内“票代龙头”、民营企业500强,后因向旅游业务、金融业务大手笔扩张而导致资不抵债,走向退市。

苏州新海宜,因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被交易所勒令退市。

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指出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进一步把好上市公司“入关口”、畅通“出关口”,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全方位重塑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这既对青岛今后公司上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向游走在红线边缘的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1

民生控股的前身是青岛国货。

1992年12月30日,在青岛国货整体改组基础上,青岛国货公司、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益青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即为现在的民生控股。1996年7月19日,民生控股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之后,民生控股多次跨界转型,这从其数度“变身”的股票名称便可感知一二——青岛国货—ST国货—ST青健—健特生物—华馨实业—民生投资—民生控股—*ST民控。

具体看公司的发展历程,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在2002年引入上海华馨投资,完成从国有控股向民营企业的转型。

在这之后,民生控股剥离原有的零售业务,依托从上海华馨投资手中拿到的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后者即为保健品脑白金的独家生产商,经营重心转向了制药保健。

而随着保健品市场萎靡,公司效益下滑,民生控股又舍弃制药保健业务,开始了新一轮跨界。

这一次,民生控股迎来了泛海集团的入局,成为“泛海系”金融帝国的一员。

“民生投资”时期由此开始,公司主业成为了商品零售业务与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再到2014年更名“民生控股”,布局典当与保险经纪等现代金融服务业。

不过,民生控股业绩仍未有改观,2017年起营业收入急剧下滑,2022年归母净利润也由盈转亏。

2023年4月27日,因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民生控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几经浮沉,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的民生控股,退市似乎成了必然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系”的核心平台泛海控股,同样于今年1月退市。

据企查查信息,民生控股大股东目前仍是泛海控股,后者持股比例22.56%。

2

随着资本市场进入严监管时代,一边是加速出清问题公司,做到“应退尽退”,另一边是严把“入门关”,提高上市门槛。

除了遭遇民生控股退市,这几年,青岛企业上市之路也颇为不顺。

2021年-2023年,青岛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逐年下滑,分别为14家、7家、2家。

同时期,青岛拟上市公司数量也在减少,分别为38家、33家、26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民生控股退市不久前的4月3日、4月15日,深交所官网接连发文,终止对大牧人、科凯电子的发行上市审核。

算上2023年终止IPO的以萨技术、思仪科技、沃隆股份、青岛积成,青岛一年多来至少有6家企业终止了IPO。

此外,曾谋划A股主板上市的泰凯英轮胎已转战北交所。

具体来看,科凯电子撤回IPO,与曾因“主营与研发成色存疑、突击分红买豪宅”被深交所问询不无关系。

据科凯电子招股书,截至2022年末,公司只有4项发明专利,远低于同行业。

科凯电子与同行业研发数据对比

此外,招股书显示,自科凯电子2004年成立至2019年,公司从未进行分红,但申报上市前却一反常态大手笔分红,2020年、2021年合计分红高达9170万元。

对于“突击分红”的用途,科凯电子后回复表示部分用于实控人之一的王建绘用分红款为女儿王新购置了总价2421.94万元的豪宅。科凯电子表示,大额分红是为了回报股东长期支持并满足股东生活、投资相关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科凯电子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王氏家族”持股比例逾八成。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可靠微电路模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机驱动器、光源驱动器、信号控制器等,电机驱动器是核心产品。

大牧人已是二度冲击IPO失败。

回顾大牧人IPO之路,公司早在2017年便开始上市辅导,直到2021年6月其主板IPO申请才被受理,期间,公司历经由中小板向创业板、再向主板的多次转板。

2022年5月,大牧人IPO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会通过,距离上市仅差批文的临门一脚,却因收到一封举报信和两人的股东资格诉讼终止发行。

再到2023年3月,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大牧人再次“卷土重来”,重走IPO审核流程。但临上会之前,又因“重大事项”取消了审核。

相关人士分析指出,近两年,大牧人所在的畜牧业机械受下游行业的不利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公司业绩出现持续下滑,不复2021年之前的景气度。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大牧人典型的清仓式现金分红,也正碰上了证监会强监管新政的红线。

3

青岛目前的65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的公司也已是“麻烦缠身”。

比如青岛中程,今年已三次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提示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度期末净资产为-32500万元至-2000万元。如果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3.1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情形,公司股票将在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另据青岛中程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青岛中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7.7亿到10.7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7.6亿到10.7亿元。而根据青岛中程此前发布的公告,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

于2022年迁址青岛的鹏博士,则被证监会指出连续11年财报造假,公司及实控人杨学平面临3400万元罚款。

2023年8月,鹏博士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今年3月28日,鹏博士发布公告,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据《告知书》,鹏博士及杨学平涉嫌违法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合同、2012年-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涉嫌违规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披露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及债务重组事项、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实际控制人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此外,华仁药业、东软载波、软控股份等公司也曾因违规问题收到青岛证监局开出的警示函。

2023年11月,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陈秋华亲属违规短线交易接警示函,软控股份以及财务总监张垚因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被出具警示函。

2023年7月,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效东、财务负责人韩莉萍因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被出具警示函。

再往前,青岛市证监局对青岛金王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青岛金王存在为公司虚构协议、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等问题。

4

整体看,青岛上市公司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是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二是公司多从事传统行业板块,市场转型慢,在激烈的资本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以此为鉴,也对青岛下一步的公司上市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在资本热度高的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领域,青岛仍要下力气扶持培育一批高市值上市公司,带火资本市场青岛板块。

以深圳、苏州为例,尽管两市过去两年都有上市公司退市,但凭借在新兴产业的深耕,两市还涌现出不少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如苏州阿特斯市值已超400亿,深圳中科飞测、云天励飞等市值超百亿。

从目前青岛26家拟上市公司看,新兴产业领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比如,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有信芯微、宸芯科技、歌尔微,人工智能领域有极视角、文达通,显示领域的有卓英社,新材料领域的有海力威新材料、三力新材、伊森新材等。

其中,估值已达70亿的极视角,是国内首家计算机视觉算法平台。今年初,极视角启动上市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曾冲击上市的以萨技术,同样为青岛人工智能代表企业。

对比两家企业,其核心技术都是视觉领域的人工智能分析,以萨技术主要应用在安防领域,极视角应用领域更广,致力于搭建“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的App Store”,自成立至开启上市已完成13轮融资。

下一步,青岛上市公司队伍也需要来一场“先立后破”的更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