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之父”周有光:活到112岁,不吃补品不运动,长寿秘诀有3点

洛风阐社会 2024-11-15 04:04:43

112岁,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年龄。

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如何延年益寿绞尽脑汁时,"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悄然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他不靠补品,不刻意运动,却活出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寿命。

而关于他的长寿秘诀,也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究竟是什么,让周有光能够跨越了一个世纪?

“拼音之父”

1955年,一个平凡的秋日,周有光正在家中埋头研究,突然接到一通意义非凡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庄重而急切,通知他被点名参加我国关于文字改革的重要会议。

周有光放下手中的笔,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会议结束后不久,周有光就收到了一份正式通知,邀请他参与制作汉语拼音方案。

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当时社会上对汉语改革存在诸多误解。

不少人担心,有了拼音,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放弃汉字?这种担忧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文字改革工作者的心头。

而在周有光研究之初就一直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研究拼音并不是要取代汉字,而是要让其帮助学习汉字的工具。

在制定拼音方案的过程中,关于拼音字母的形式,专家们提出了多种选择。

有人主张使用笔画式字母,有人建议创造新的字母系统。

眼看争论陷入僵局,周有光果断站了出来,坚持采用罗马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基础。

他的理由很充分:罗马字母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不仅在西方国家使用,在许多其他国家也有应用。

采用罗马字母,可以让汉语拼音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和使用。

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周有光的建议最终被采纳。

正是由于这个富有远见的决定,我们现在才能轻松地将汉字输入电脑和手机。

如果当初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字母系统,我们现在可能还在为如何在电子设备上输入汉字而烦恼。

每当我们用拼音在手机上飞快地打出一段文字,或是轻松地在电脑上查找中文资料时,都应该感谢周有光老先生的远见卓识。

他的贡献,让汉语在信息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而,周有光老先生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除了在语言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他的人生经历也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的长寿秘诀。

要知道,他可是一个活到112岁的"十足"长寿老人啊!

长寿老人

说起周有光老先生的“长寿”人生,有两件事最为直观。

在他年轻时,曾在美国工作和学习。

恰巧,周有光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个朋友正在任教,这位朋友得知爱因斯坦在附近,便主动为周有光引荐。

周有光听闻此事后,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毕竟,爱因斯坦可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科学家,能有机会见到他,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在朋友的安排下,周有光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爱因斯坦。

然而,由于专业不同,两人的交流并不深入。

周有光学的是经济学,而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两人能聊的话题着实有限。

尽管如此,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年轻的周有光来说仍然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有趣的是,这件事发生得太早,以至于到了晚年,周有光老先生都记不太清当时的细节了。每当有人问起这段往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太久远了,记不清楚了。"

周老先生的反应完全情有可原,毕竟等到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距离它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

进入21世纪,周有光虽然年过百岁,但依然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他不甘心被时代抛弃,总是努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记得有一次,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刚刚兴起,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他也跟着赶时髦,即使坐在轮椅上,也要让儿子推着他去尝尝年轻人喜欢的咖啡究竟是什么味道。

在晚年,周有光常常自己调侃说:"我能活到这个岁数,大概是被上帝给忘记了吧。"但其实,他的长寿并非偶然,而是有着自己的秘诀。

不乱吃东西

周有光的长寿秘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极大的毅力。

在生活中,周有光始终保持着严格的规律。

每天早上到点起床,晚上到点睡觉,雷打不动。即使到了晚年,他依然坚持这种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周有光更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在一个崇尚"吃补"的年代,周有光却坚持不吃任何补品。

他的餐桌上常见的是白菜豆腐这样的家常菜,从不贪恋山珍海味。"山珍海味会吃坏人。"他常这样告诫身边的人。

周有光年轻的时候在银行工作,免不了在宴会上吃一些大鱼大肉。

有些人对此欣然接受,周有光却认为过于油腻和精细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反而不利于健康。

周有光的家人朋友怕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想要为他添置一些运动器械,也都被他婉言拒绝。

在他看来,日常的活动就是最好的锻炼。

由于他的书房只有9平方米,非常朴素简陋。

因此空间有限,他的书不得不分散放在四间屋子里,每次查资料,他都要在这几间屋子之间来回走动。

"这种来来回回找书的过程,就是我的日常锻炼。"周有光笑着说,"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记忆力,一举两得。"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方式,周有光老先生在人生态度上的豁达也让人佩服。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周有光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特别是在他的求学时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不顺利。

大学毕业时,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当外交官,这在当时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周有光却选择了学习经济学。

怀着对经济学的热爱,周有光满怀期待地准备前往日本,跟随一位当时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学习。

他已经做好了行李,甚至连船票都买好了。

然而,就在他即将启程的前夕,传来了那位经济学家被捕的消息。

就这样,周有光的日本留学计划泡汤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成了空。

幸好,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及时调整方向。

可还没想到,在他投入了半辈子精力研究经济学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又出现了。

他居然被指定去研究语言学,一个与他之前专业完全不同的领域。

面对如此混乱的人生轨迹,普通人可能早就崩溃了。

但周有光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常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他看来,每一次看似的挫折,其实都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这样的豁达让他不会因为任何烦心事而感到心累,如此才能保持轻松的心态。

周老先生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就是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长久的脑力活动

即使年过百岁,周有光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活跃的思维。

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收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内外大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看新闻,他笑着回答:"要与时俱进啊,不然怎么跟年轻人聊天呢?"

确实,周老先生和年轻人聊天从来没有代沟。

无论是谈论最新的科技发展,还是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他总能侃侃而谈,观点独到。

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到了百岁高龄,周有光依然保持着每月平均发表一篇文章的惊人产出。

他的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各种资料和笔记,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阅读、思考和写作。

对他来说,写作不仅是表达思想的方式,更是保持大脑活力的好方法。

这样持续的脑力活动,让周有光直到去世前,头脑都保持着惊人的清醒。

2017年,在度过了自己的112岁生日后不久,周有光老先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离去,犹如一盏明灯缓缓熄灭,但他留下的智慧之光,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限制,好奇心和持续学习才是保持年轻的秘诀。

他的故事也激励了无数人。

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终身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他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活得更精彩。

参考资料:

【1】中国网:《前天刚过完112岁生日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昨辞世》

【2】《群众》杂志:《周有光:智者的执著》

【3】杭州网:《“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岁》

【4】人民网:《109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谈长寿之道:生活有规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