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间

许攸阅览生活 2024-11-11 15:11:06

读书目的就是快速掌握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走在先人的脚印里,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通过实战提前知道人生法则、社会规则和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避免一问三不知而盲从,杜绝前言不搭后语之尴尬。

读书,读好书,读有用书。必须区别理解。读书是基础条件,读好书是充分条件,读有用书是必要条件。

每个人生性不一,出身有别,“1+1=5”,有时候你说了就是,别人懒得和你争辩,此谓三观不同,何必计较。

一般人总将“逆境”视为上天的考验,而将“顺境”视为老天的眷顾。其实,无论逆境还是顺境,对人而言都是考验,逆境时,考验人是否具备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顺境时,则考验人是否意志坚定,不因富贵达腾而蒙蔽本心。

读书的目的,另外一层意思即是不被命运所掌控。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的命运通过读书应该而且只能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活里,我们时常看到听到某个人智商高,某个人情商高,其实这和高血压的错误概念一样。高血压就要吃药(当然,所说的是当前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明明大家都知道,血管堵了,血液粘稠了,血细胞送氧能力差了,但都不会承认血压高起来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一高了,血液循环快了,血管里冲劲大了,自然含氧高了,你非要说要吃药,人为操纵,单方面改变高血压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害人么?而接受这地平那沙坦等治疗的不是蠢就是傻。这和在饭店吃饭把胃肠道交给不认识的人相比,完全就是把健康交给了自以为聪明无比,恰恰是愚昧无知。

佛教认为,弥勒佛是继释迦牟尼之后来此世界度人的未来之佛。今天我们在各个寺院见到的弥勒佛像据历史记载是生活在五代年间的布袋和尚之像,被后世认为是弥勒佛的化身。在北京潭枳寺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从佛教这一点看过去,与世无争其实就是一种智慧和高远的心境,而此心境和智慧的由来必由读书,千锤百炼是身体摔打,寒窗苦读是心智砺练。

在《智慧禅》里有一则故事,一个老太太每月初一、初四、初五、十四、十五这五个日子必来家门口的大觉寺烧香拜佛。一二十年过去,老方丈感觉老太太风雨无阻,实在虔诚,遂安排沙弥至后院闲聊,始知老太两女儿,一女卖伞,一女卖草鞋,二者正好相左,掌心是肉,掌背亦是肉,烧香求佛在老太太这里是个寂寞,心苦极甚。主持伊始却觉儿女都有营生之道,老太何至于此。不想老太道出实情,晴天,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小女儿草鞋卖不出去。主持一时挠头,忽觉正反相依,左右平衡,老太太过虑罢了,说了一句话,老太太喜笑颜开,自此之后,满脸笑容,且不知主持说啥,看官自行琢磨。

读书时间,如同嚼菜,唯有菜根之香,而亦得长寿之妙。读书时间,如同菌生,有益或无益,乃平衡之要。读书时间,如同高血压,知道不知道,关心不关心,理解不理解,它都在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