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你到底为什么打孩子?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25 18:53:10

曾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男子,嘴里一边骂着狠话,一边扬起巴掌朝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狠狠扇去。

女孩被扇的连连后退,而男子似乎还不解气,走上前又抡起手往女孩身上招呼。

女孩全程没有哭,也没闹,异常冷静,似乎是习惯了。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对父女,女儿因为不听话,被爸爸揍了。

怎么个不听话?是早恋还是翘课?

通通不是!

小女孩就是出来买杯奶茶,回家晚了,爸爸觉得她做错了,不听话,所以当街出手教训。

看完后,我倒吸一口凉气,这爸爸带给孩子的阴影,只怕要很深。

我们经常听到“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话。

似乎孩子不挨打,他就不知道分善恶、知对错。

所以,很多人坚信,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但是,我们打孩子,真的就能“教会”他道理吗?

打孩子,作用并不大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孩子不听话,打他一顿,当下他确实老实了。

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然而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

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没过多久,即便是同一个问题,他依然会再犯。

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这导致的结果是,你打的越来越狠,孩子犯的错也越来越多,甚至还越来越叛逆。

灵魂提问:你为什么打孩子

心理养育专家默薇在著作《重新定义父母》一书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式家长”为什么习惯用“棍棒”教育孩子。

(一)农耕时代的认知

我们认为“孩子不打不骂不成才”。

人类的起源从原始时代就是暴力征服和消灭,到了农耕时代就是暴力支配和奴役,支配动物、奴隶、家里人。

暴力是为了支配、奴役和控制他人而使用的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武力攻击行为。

为了吃上饭,打完孩子,我们还常常会加上一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二)父母自身的焦虑

父母打骂孩子更多的是父母想让孩子改变、听自己的话,本质上是不能控制、没有改变之后的情绪失控,不了解孩子的发育规律,不了解孩子的特点等。

不少父母习惯用成人世界规则臆想孩子,高估了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曾经做到过,那么他就应该次次都做到,或者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到,他也应该做到。

(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你懂吗?)

(三)原生家庭的创伤

一般来说,打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被自己的父母打过的,父母自己藏在身体内的小炸弹在情绪失控时,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时,就开始爆炸了,自己就变成了施暴者。

父母若想终止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造成的创伤,不再让孩子承受自己所遭受过的痛苦、恐惧与屈辱,就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认知,看见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发育和成长规律,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同时看清自己的模式,在自己的焦躁情绪来临时觉察一下,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不能打孩子,还能怎么做?

你可能会说,不能打孩子,那还能怎么做,可以让孩子自觉改变,做出合适的选择呢?

以下的方法,或许值得你试一试。

教育孩子可以“雷声大雨点小”。

在节目《圆桌派》中,主持人窦文涛分享了自己挨打的经历:

自己小时候要是犯了错误,父亲一定会动手打他。

但父亲的打,是门“艺术”:

父亲会先抄起一样家伙,挥舞半天,最终,才落在自己身上一下。

这一下,往往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伤害。

整个过程,虽然雷声大雨点小,更像是一种“吓唬”,但却让年幼的窦文涛清楚地知道了这件事很严重,从而学会了反省和敬畏。

对此,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很是赞同。

她说:

“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爱之外,还有个敬和畏。

如果说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

我们可以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说这个仪式让他看着很可怕了,到最后处罚的时候从轻,让他真的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

真的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错不能犯。

情绪上头时,尽量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误时,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

“我现在心情不好!”

“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

“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

“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

……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自然后果,就是指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我们大人不需要介入。

比如不吃饭,孩子就会饿;不做作业,就会受老师批评;赖床,就会迟到等等。

这就是自然后果,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不过,有些情况我们并不能使用自然后果,比如有危险(过马路、乱吃东西等),又比如孩子影响到别人了(打人等)。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迅速介入。

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

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

比如,孩子玩游戏超过约定时间,就取消第二天的娱乐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比如,如果每次自觉结束玩游戏的时间,可以增加玩手机的时间。

重新学习心理养育方法

当我们身处成人世界已久,我们可能早已忘记孩童的心理想法特点。

我们往往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孩子,和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一样,孩子的心理能力也在随着年龄成长发育。

但是与身体的生长发育不一样,孩子的心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需要我们的用心体会。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是需要在父母的细心观察、全心猜测、在现实中不断验证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最后,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成年人都会调侃自己:“道理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

为什么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要打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