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好诗,每一句都生动美妙,作者的确很有才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08-22 11:09:21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关于秋天的诗,虽然少了几分闲适与浪漫,但却又因为多了几分清凉与澄澈,而显得别有韵味。

比如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比如程颢的“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每读一首好诗,都会让人对秋天再增一份怜爱之情。

本期我们来分享一首宋朝诗人孔平仲的诗。

这首诗把秋天的美写得格外富有意境,每一句都精妙耐品,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霁夜

宋·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孔平仲,我国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子后裔,与二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章名世”。

孔平仲的诗豪放流丽,比较接近苏轼作品的风格。

而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霁夜》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据记载,此诗写于元佑三年(1088年)。孔平仲的父亲去世后葬于江州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房宅附近,元佑三年孔平仲的哥哥孔文仲去世归葬,孔平仲在护葬时于九江故宅内写下此诗。

诗的首联切题及时,而且塑造出的意境也很美妙: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静静的帘垅前透着深夜洁白的月光,从梦中醒来时听到城墙上传来的铃声。

在这一联中,作者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很幽静的画面。

月与帘垅的相互掩映,让我们眼前的画面拥有了几分朦胧美,让作者笔下的夜晚更显温柔和安逸。

墙铃的响起,在打破夜的寂静的同时,却又让这秋夜更显幽静。

初读首联,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很安静,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思绪也在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飞回到作者笔下的诗境中。

再来看颔联: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之前的狂风暴雨已经无影无踪,眼前的月亮被淡淡的云影笼罩着,像是还没有完全苏醒的样子。

这一联的内容明显是描写了两个时间段的情景,这两个时间即作者睡觉之前与作者梦醒之后。

由此可见,颔联也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去下笔的。而在格律诗的写作中,角度的搭配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一首诗作内容的丰富性。

所以关于各种角度的搭配方法,我们每一位格律诗写作爱好者都应该多作积累。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颔联中的两句还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情景描写,让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下,“月亮”的柔美形象不仅显得尤为生动,秋夜的静谧之感也得以加倍的体现。

接下来的颈联堪称此诗中的神来之笔,也是有关秋天的诗句中的经典之笔: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树叶一片片零落,发出沙沙的秋天特有的声音,在清凉的夜晚,时而有流萤在飞舞。

孔平仲的这首诗之所以美,就在于它的画面、意境以及情感色彩都表现出一种轻柔特征,它没有触及离愁别恨,也没有表达家国忧患,让人读来很舒服、很放松。

“早有秋声随堕叶”,作者通过听觉再次说明了夜的静谧,而且还借听觉收获了视觉方面的效果,把秋叶轻盈飘落的唯美画面呈现于纸上,以无形的力量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独将凉意伴流萤”一句纯视觉描写,有动感更有色彩,起到了点亮画面的效果。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相信明天早晨向南轩展望的时候,一定能够看到更加青翠的万丈庐山。

一般来讲,许多诗人都会在尾联处安排情语描写,这样就会很好地利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读者。

但是此诗却偏偏以景语收篇,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这里的景语并非一般的景语,它是作者心中的联想。

这就显得有些特别了,因为作者在原有景物的基础之上再续以联想中的情景,就能恰到好处地将读者的想象力引向篇外,让我们看到更多更新鲜的秋天景色。

不但如此,作者在尾联中的联想,也充分体现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是对他积极乐观心态的有力彰显。

帘垅但放朦胧月,一片秋声堕叶中;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视诗词为知己,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一期精彩不见不散。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