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种大豆,恢复传统而已,说科技和创新则会让人笑掉大牙

谈谈农的鼓与呼 2024-07-29 05:52:58

近日,一则“田埂种大豆 促进增产增收”的新闻成了热点,说的是某地推广双季稻田埂种植大豆示范,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沉田间地头,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在收获两季水稻的同时,还多收获了一季大豆,增产又增收。

然而,在网上,网友们对“田埂种大豆”的事儿普遍的反应是哭笑不得,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道:“种了一辈子大豆,现在还需要专家来指导了”,“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谁走漏了风声,变成科技创新了”?尽显调侃之意。确实,田埂种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什么科技与创新,上了年纪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在过去是传统常规操作,可能记者太年轻,又没有经过农事,当作热点、当作创新宣传推广了。

小编生于六十年代中期,打记事起就知道,稻田的田埂上,都是种上了大豆的,长到繁盛时,都遮盖住了田埂小路,至于这种植习惯和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就不知道了,当时是大集体时代,小编上学或者玩耍时,所路过和看到的,每个地方的生产队集体都是这样种植。

其实,田埂种大豆,原因很好理解,粮食(农产品)是宝贵的,土地是宝贵的。传统农作时代,土地产出不高,农作物产量低,土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大集体时期,无论是山区平原,无论是水田旱地,都没有撂荒的,你说广种薄收也好,你说集约利用也罢,反正每一寸土地都要种上庄稼,多收一斗是一斗,土地要做到合理利用、极致利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田埂种庄稼(主要是豆类),不占地,又能有额外收获,也就成为一种种植自然和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集体时代,生产队在稻田的田埂上种大豆,还催生了一种特殊劳动:扯田坎。扯田坎,是小编家乡的叫法,不知道其它地方的有没有这种劳动,又是怎么一种称呼法。所谓“扯田坎”,就是田埂的坎边(沿)长有杂草,影响水稻生长,耕田时用锄头铲掉,还有长期受水田侵蚀,使得田埂变窄,在耕完田后,安排两个人,一人站田埂上拉,一人站水田里铲泥,糊在田埂边沿,加固和拓宽田埂田坎,一是便于农人耕种行走,二是便于种植作物。

田埂种大豆比较简单省事,记得插完早稻后,生产队开始在田埂上种豆,先在田埂两旁挖穴,撒上一把草木灰,丢下豆种,然后用土覆盖即可。大豆适应性强,种下去后也不用特意管护。只有一点要注意,防止牛偷吃,处于青苗阶段的大豆茎秆,牛最喜欢吃,稍不留意,就被牛吃掉一大块,“双抢”犁田时,彼时大豆还未成熟,为防止牛犁田时顺势吃田埂豆苗,都要把牛嘴上套一个笼子。生产队时期,这个问题好解决,牛是集体的,大豆也是集体的,顶多交待饲养员下次注意罢了,分田到户后,牛是私人的,豆子也是私人的,则容易发生纠纷。

田埂种豆,虽能额外收获,但也带来一定的不便,田埂是方便人们耕作时行走的,豆子生长到茂盛时,遮住了田埂,行走不便,特别是对于其中的危险看不清。有一年家父傍晚去田间打药,穿的是橡胶皮作的草鞋,回来时说他触碰到一条蛇,还好是条小蛇,没有被咬到,溜走了,特意交待我,以后在田埂边走路或玩耍时,要注意。因为那时的小孩子,经常要穿过田埂去沟渠翻泥鳅、钓蛤蟆。

8月底9月初,大豆成熟要收割了,从时节上来说,非常适合。此时,晚稻刚插完不久,农民相对较闲,而且天气尚热,大豆容易晒干。收割田埂上的大豆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没闲着。前面,生产队社员们扯大豆秆,后面,跟着一两个小孩捡,豆荚上个别熟透的大豆炸裂掉地,还有个别豆秆与杂草混在一起被遗漏,这些遗漏的谁捡到就归谁,一季下来,能捡到半茶缸的大豆,不要嫌少,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生产队集体收获的大豆要到年底分给社员,过年磨豆腐,而我们小孩捡拾的大豆晒干洗净后,迫不及待做了一道青椒炒黄豆的菜,虽不及鱼肉味道,但相对于青菜腌菜,算是一道佳肴了。

也怪不得记者和媒体把“田埂和大豆”当新闻,在小编家乡,自分田单干后,己有40余年没见田埂种大豆了。刚生产承包时,有些农户还沿袭生产队时代种植习惯,但二三年后就无人再种了。原因吗,也简单,其一,田地承包到户,土地碎片化,分散下来,每户就那么点田埂,即使种上大豆,产出少,每年也就能收获几斤大豆而己,费时费力不划算;其二,田埂既是农人耕作行走方便之地,也是田丘界址的标志,集体时代,田埂都是生产队集体的,不存在权属纠纷问题,但土地承包后,相邻田地的田埂属两家共同所有,这又怎么种呢,容易起纷争,干脆不种了。

生产队集体时,流行田埂种大豆,农村土地承包后,反而没人种了,这实质上反映出,农业小农户经营的一种局限性,个体生产种植,虽提高了积极性,但也带来规模化、集约化的难题。

其实,如今推广“田埂种大豆”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现在,不少地方出现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土地连片集中,便于易于在田埂上种大豆,不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也起到丰收增产效果,社会公众并不反感排斥,甚至是赞成推广“田埂种大豆”这种复式生产经营模式,但是呢,“田埂种大豆”早己有之,现在算恢复而已,如把它视作创新与科技,确实让人笑掉大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