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MR成像鉴别小肝癌

建中康康 2024-04-25 20:59:31

前言

“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是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祁兴顺医生应《国际肝病》编辑部邀请联合发起的学术专栏,定期收集整理肝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每两周(周三)挑选一篇重要文献进行精读讨论,希望能帮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启迪临床科研思维、学以致用。

文章简述

布加综合征(BCS)是指肝静脉到右心房-下腔静脉(IVC)交界处的肝流出道阻塞,分为原发性布加综合征(P-BCS)和继发性布加综合征(S-BCS)。继发性布加综合征常由恶性肿瘤等外部因素引起(Hitawala AA, et a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3); Valla DC, et al. J Hepatol (2009) 50(1):195–203),原发性布加综合征常由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炎引起,伴有高凝状态(DeLeve LD, et al. Hepatology (2009) 49(5):1729–64)。布加综合征引起的慢性肝脏充血可能导致组织学改变,如结节性再生增生(NRH)、肝硬化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在影像学上可能被误诊为小肝癌(s-HCC)(Cazals-Hatem D. Hepatology (2003) 37(3):510–9)。长期随访研究表明,17.6%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可进展为肝癌。然而,尚缺乏可以有效区分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变和小肝癌的相关数据(Ren W, et al.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25(7):830–41.)。因此,鉴别上述两种疾病仍具有挑战性。

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在2023年11月正式发表了一篇题为《多参数MR成像鉴别小肝癌(<3 cm)与布加综合征相关良性肝细胞病变》的文章,旨在探讨MR成像在区分小肝癌和布加综合征患者良性肝细胞病变中的价值。

Ghazal等选取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005年2月至2018年6月被诊断为布加综合征的患者,共纳入12例布加综合征伴良性肝细胞病变患者。另外,纳入32例诊断为小肝癌(<3 cm)患者。与小肝癌组相比,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变组病灶T1信号强度/肝脏T1信号强度、病灶T2信号强度/肝脏T2信号强度、及病灶弥散系数/肝脏弥散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45)。良性肝细胞病变组与小肝癌组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部位增强信号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ROC分析显示,联合T1信号比值、T2信号比值和门静脉增强信号比值建立的logistic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4,具有很好的判别良性病变的能力。

综上所述,特定的MR成像特征有助于区分布小肝癌和布加综合征的良性肝细胞病变。

重要研究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 纳入人群流程图

(图源自文献)

32例患者为小肝癌(<3 cm);其中,14例(14/32,43.8%)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小肝癌,其余18例根据影像学特征及血清AFP水平升高确诊。

排除无MR检查或MR未提示肝脏病灶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共纳入了12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良性肝细胞病变的患者,他们存在35个肝脏病灶;其中4个病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良性(4/35),影像学特征不明确,其余31个病灶经过至少一年的随访(中位随访60个月[12–168])未见明显变化,甲胎蛋白(AFP)值<15 ng/mL,影像学特征符合良性表现,因此被确定为良性病变。

2. 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表源自文献)

两组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59%的小肝癌患者血清AFP>15 ng/mL,而良性肝细胞病变组无患者血清AFP>15 ng/mL(P<0.001)。两组间病变大小相似(P=0.135)。小肝癌病灶(22/32,68.8%)的静脉洗脱率高于良性肝细胞病灶(4/35,11.4%,P<0.001);与小肝癌病灶相比,良性肝细胞病灶更常合并中央瘢痕(40% vs. 3%,P<0.001)。

3. 良、恶性病变组之间的参数汇总统计

(表源自文献)

两组间,病变T1、T2信号强度、弥散系数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69、0.359、0.236)。与良性病变组相比,小肝癌组病灶T1比值更低(中位数0.86 [IQR:0.79-1.14] vs. 1.25 [IQR:1.14-1.42],P<0.001)、T2比值更高(中位数1.49 [IQR:1.29-2.01] vs. 0.88 [IQR:0.73-0.96],P<0.001)、弥散系数比值更低(0.98±0.17 vs. 1.08±0.18,P=0.045)。

4. ROC曲线分析

(图源自文献)

图a中,T1比值截断值为1.05,正确分类率为81.03%,敏感性为92.3%。T1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可较好判别良性病变。

图b中,T2比值截断值为1.07,正确分类率为91.4%,敏感性为93.8%。T2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可较好判别恶性病变。

5. 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变患者和小肝癌患者的MR成像

(图源自文献)

在T1加权成像(T1WI)上,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灶呈均匀或周围高信号,而小肝癌呈均匀低信号(图a,g)。

在T2加权成像(T2WI)上,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灶呈均匀或周围低信号,而小肝癌呈均匀高信号(图b,h)。

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灶弥散系数高于小肝癌(图c,i)。

布加综合征良性肝细胞病灶常在动脉期表现为高信号,在静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图d-f)。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表现为异质性高信号,而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则为低信号(图j-l)。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鉴定了用于区分小肝癌(<3 cm)和布加综合征相关良性肝脏病灶的特异的MR成像特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伴或不伴有布加综合征的小肝癌患者之间MR成像的差异。未来需要进行长期的影像学随访以评估布加综合征伴有小肝癌患者的MR成像特征。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病率的多中心研究单位招募

门静脉血栓(PVT),尤其是完全阻塞性PVT,可增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当前,妥善处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仍是棘手的临床问题。另外,肝硬化PVT的患病率也尚不明确,国内更是缺乏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阐明这一问题。为此,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祁兴顺医生正在准备发起一项全国多中心研究,基于增强CT检查结果以明确肝硬化患者PVT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回顾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现诚挚邀请消化科、肝病科、感染科和放射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参与。若您对这项研究感兴趣,可与我们联系,以获得更详细的研究信息。

译文作者

肖瑶,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发起人及校审

祁兴顺,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及锦州医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及中国医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北部战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癌前病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肝胆疾病学组委员、微创介入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相关消化病协作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现任BMC Gastroenterology杂志Senior Editorial Board Member、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杂志Editorial Board Member、Canad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Academic Editor。2016年全军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入选2019年第十二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爱思唯尔2021、2022及2023中国高被引用学者名单、2022年联勤保障部队学科中坚人才、2022年度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2022年度“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据Scopus统计,H-index为48,总共8060次引用。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