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11岁女生从学校6楼跳下当场身亡,班主任:女孩猖狂!

探古趣谈 2024-09-28 18:46:27

前言

9月14日,福建省平潭的一个11岁女生,趁着考试结束后的课间,毫不犹豫地从学校6楼的走廊上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可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面对这场惨剧,班主任对于这位今年9月才刚刚转学过来的孩子,不但没有什么关心的话语,居然只留下了一句“猖狂”的评价。

那么,女孩跳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突如其来的悲剧

今年刚满11岁的女孩妮妮,告别了老家的外公外婆,跟随父母转学来到了平潭上六年级,可没想到,这个还没适应的新环境,竟然成了她生命的终点。

9月13日晚上,妮妮的母亲接到一位同学家长的电话,他们表示妮妮和自己的孩子发生了矛盾,期间还存在推搡等肢体冲突,听到这则消息的妮妮妈赶紧在电话里表示了道歉,希望双方能够化解矛盾。

第二天早上,班主任将女孩妮妮和发生矛盾的两名同学叫到走廊进行谈话,几分钟后,其他两名同学离开,班主任则掏出手机,当着女孩妮妮的面给她的母亲打起了电话。

在电话里,班主任语气严厉地表示,自己教了这么多年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像妮妮这么“猖狂”的,或许是这个词语的重量,让一个正处在敏感阶段的孩子感到了沉重的打击。

通话结束后,女孩哭着回到了教室,继续面对当天的考试,但就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后,妮妮迅速冲出教室,从学校6楼的走廊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接到学校通知后,妮妮的父母立即赶到现场,看着女儿的遗体,悲痛欲绝的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转校过来不过短短几天的时间,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就会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

从目前泄露的监控视频来看,老师对于妮妮没有体罚之类的举动,但在考试前的那场走廊谈话是否存在言语过激等情况,校方的回应就显得模糊不清了,他们只是表示老师在正常履行教育职责,并没有公开期间的具体谈话内容。

学校的遮掩行为引发了社会的质疑,很多人开始猜测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而且老师对于一个11岁的小女孩做出“猖狂”的评价,究竟是孩子的做法真的“过了线”,还是老师的管理出了问题?

“猖狂”的 讨论

由于校方和相关的调查组没有公开具体案情,网友们纷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于老师评价女孩“猖狂”的做法进行了猜测与质疑。

有些人认为,无论女孩是否在存在过激行为,老师都不应该使用这样严厉的措辞,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和启发,而非打击和否定,一位有师德的老师应该在处理学生矛盾时,保持耐心和理解,采用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而且此时的妮妮情况并不乐观,她是在六年级才转学来到这里的,相比于正常的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妮妮的精神压力会更大一些。

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在班级里已经有了成熟的社交圈,一个初来乍到的转校生,本身就需要时间对学校、老师、同学一点点适应,而这时尚未融入群体的孩子,更加容易做出一些偏激性的举动。

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会对妮妮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适应的过程中感到孤独、焦虑或不安等不良情绪都是常态,老师不应该过于苛责这个此时情绪尚未完全稳定下来的小孩。

很多人还分享了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缺乏师德的不良教师经历,对方为了个人私利,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叫家长,让自己难堪,让当时尚且年幼的自己在心灵上受到了严重伤害。

但也有人表示,我们不应该神化教师,无论这个职业多么伟大,绝大多数的相关从业者都只是一个为了谋生的“普通人”,他们也有生气、难过的权力

那么,按照这个角度,一个脾气相对更好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对孩子做出这种评价呢?有人列举了一些恶童伤人的案例,表示“孩子”并不是免死金牌,他们同样可能表现出纯粹的“恶”。

其实,目前的教育法规下,“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的思维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老师的“保命准则”,面对孩子之间产生矛盾,老师们“小事不要管,大事派出所”的做法甚至渐成常态。

不过,未知全情的我们显然不能对此做出定论,认定这件事就是谁的错,甚至妮妮选择跳楼自杀,是否与“猖狂”这个词语打击了她的自尊心有关,我们也无从得知了。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抗压能力弱”已经不止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无论是因为降薪就选择自杀的打工人,还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就跑去跳楼的高中生,心理健康似乎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中,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更是“脆如薄纸”,很多成年人眼里根本无所谓的事情,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创伤。

网络上形象地表述为“小学的时候没带红领巾,觉得天塌了;中学的时候,考试没考好,觉得天塌了;大学的时候失恋,又觉得天塌了;可长大了才发现,自己过得再崩溃,外面的天也没塌过。”

从妮妮的经历来看,家长虽然将她接到了身边,但对于孩子在新环境中的适应问题却并没有太多关心,甚至妮妮与其他孩子发生了肢体冲突的事情,都是对方家长找上门后才得知的。

如果妮妮的父母能够密切关注她的情绪变化,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她在新学校的生活状况,并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这场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

很多网友表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他们应当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对于“恶童”的管制手段越来越少,这时候就迫切地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作用,避免自己的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最终毁掉整个家庭。

家长们也要注意,具体到个人的老师,一定只是个普通人,孩子们偶然犯下的错误,也可能引发老师的怒火,一定要教导孩子不要因为被老师的几句训斥就陷入自我否定之中。

学校也要在教育与心理健康上做好平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一个友好、包容的学习环境,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讲座等渠道,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培养积极的心态。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我们推动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下一代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长为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人,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显然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妮妮的悲剧折射出了当前教育体系的多重问题,弥合年轻一代与老一代人在教育思维上的差异,和建立更具人文关怀的成长环境,成为了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呼声。

参考文献

抚观天下——福州11岁女生在校期间坠楼身亡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0807127481385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