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十五五”规划前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凝蝶猜猜 2024-09-29 22:01:15

在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资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其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十五五”期间是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研判科技创新路径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国资国企开展“十五五”规划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方向指引。

本文旨在全面剖析国资国企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兴技术应用、数字经济发展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等关键领域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为国资国企“十五五”谋划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前瞻一

加强基础研究投入

加快推动成果转化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2年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实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投入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为6.65%。

国家通过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和专项任务,积极推动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资助众多优秀的基础研究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同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专门设立了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专项,引导科研力量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除此之外,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计划和政策,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并且大力投资建设了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平台。尽管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部分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仍有待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可继续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也有待提升。

“十五五”期间,国家继续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资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任务。

· 国资国企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增加研发投入,包括直接的资金投入、对科研设施和平台的升级改造,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的研究环境,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性研究,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

· 国资国企应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与专项,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跨领域团队,攻克关键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

· 国资国企应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 国资国企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流程与管理模式,设立专门转化部门或岗位对接科研与生产部门,加速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和表彰,以实现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的紧密结合。

前瞻二

加速核心技术突破

提升产业自主能力

我国在科技领域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旧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被“卡脖子”的状况时有发生。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尽管我国堪称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然而芯片自给率却处于较低水平。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3494亿美元,虽然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15.4%,但进口依赖程度依然居高不下。

国家对关键技术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诸如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等。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于国产替代的需求愈发迫切,这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国内企业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已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其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

“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应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国企资源优势,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 国资国企应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专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国资国企可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克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难题。

· 国资国企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研发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

· 国资国企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自身资源和资金优势,为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有力支持,逐步提高我国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前瞻三

新兴技术驱动创新

人工智能引领变革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与成果令人瞩目。202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64%。这一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为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新兴技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众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领域在我国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5784亿元,增速13.9%,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智能化水平,为人工智能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更加智能化、融合化和安全可靠的方向迈进。

“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应积极投身于新兴技术与科技创新领域,敏锐地捕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

· 一方面,在传统产业领域加快新兴技术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运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 另一方面,加大在新兴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发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和先进算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前瞻四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行业力量乘势而上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有力的扶持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的积极性。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持续扩大,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众多国资国企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通过平台实现设备连接、数据采集与分析、生产协同等功能,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迈进。同时,我国高度重视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投入,大数据资产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大数据资产能够帮助企业优化运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业务数据和市场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改进营销策略,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

“十五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强数字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需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 国资国企应依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并将其置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 国资国企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促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数据要素价值化和数据资产入表等工作,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潜能和价值,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国资国企应注重系统联动、整体推进和协同发展,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与引进、资金保障、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有力的全方位保障,从而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浪潮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 国资国企应不断加大在信息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致力于大数据资产的开发与应用,通过建立先进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深度挖掘企业自身业务数据和市场数据,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例如踊跃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借助平台强大的功能,实现设备的高效连接、数据的精准采集与深度分析,以及生产的协同运作,有力推动工业生产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前瞻五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它有力地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助力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显得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强调通过“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科技体制将进一步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推动建立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制度机制。

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于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具有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强调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塑经济社会各方面,科技体制改革能够优化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使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期间,国资国企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应积极主动作为。

· 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国资国企首先应紧跟政策导向,把握市场机遇,密切关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调整创新策略,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助力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围绕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深入分析所在产业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依据产业链的高端化、智能化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业链创新项目库,对重点项目进行动态跟踪和支持,确保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国资国企应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与国家宏观战略相协调;需积极探索和培育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要加强风险管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来源于:鹤壁市科学技术局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