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的上游干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交界处。它由南源老哈河与北源西拉木伦河在翁牛特旗大兴乡海流图村汇合而成。西辽河流域基本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北以松辽流域分水岭为界和嫩江流域接壤,东接东辽河流域,南临辽河。
西辽河全长403公里,干流自海流图开始,流经通辽市开鲁县、奈曼旗、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五个旗县区,最终在辽宁省昌图县长发乡福德店村与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干流。
西辽河沿线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粮食生产区。是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流域地区多坡度和缓的浅山丘陵、沟谷台地;也有广袤的冲积平原与含水沙地。
西辽河为什么断流?历史上,西辽河流域雨量充沛、草木茂盛,披毛犀、野牛、鹿、虎、野猪等动物繁衍生息于此。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西辽河流域出现了干流常年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严重生态问题,成为我国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
西辽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农业人口的迁入和随之而来的土地开发、城镇建设活动。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尤其是30多万农业人口开垦的十几万顷耕地,使原本的草原变成了农田,人工植被取代了天然植被。
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面积快速扩张的同时,灌溉用水需求激增,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辽、赤峰两市大规模开垦草地种植玉米,导致地下水亏空超过100亿立方米。
河道断流问题导致土壤结构破坏,水分蒸发加快,最终形成沙漠化现象。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使得河道无法维持正常的水流,引发了常年断流的问题。
流域内大量建设水利工程,如水库、引水渠等,拦截了大量水资源,减少了自然补给量。西辽河上游的红山水库是中国内蒙古最大的一座水库。总库容为25.6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17.46亿立方米,年发电量为900万度。红山水库的存在将大量河水蓄积起来。
此外,当地气候也一直向干旱少雨的方向发展。西辽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75.3毫米,目前夏季降水量减少到260毫米。汛期6~9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近几十年来,西辽河流域的降雨量显著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使得干流难以保持连续的水流。
2001-2016年与1980-2000年相比,通辽河流年断流天数明显增加,从98天增加到249天,全年68%的时间断流。
西辽河复流的原因自20世纪末以来,西辽河因上述多重因素影响,陷入连续25年的断流困境,成为目前七大江河中唯一处于断流状态的大江大河干流。除断流外,西辽河河道长年被建筑物和农田侵占,原主河槽甚至已经基本消失;水资源超载严重,地下水亏空到了惊人的地步;长期干旱少雨,可调度水量严重不足。
幸好,自2020年起,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启动了西辽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连续五年实现有水目标。
通过科学精细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2023年,地表水面持续扩大,生态复苏迹象逐步显现。今年夏季以来,西辽河流域迎来4场强降水,西辽河沿线水库水位稳定上升。目前,当地累计调度东台子、德日苏保冷水库下泄水量2.92亿立方米,实现西辽河干流149公里的全线过流。
2024年9月3日,西辽河干流水头成功流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城区,实现了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有水的目标,刷新了近26年来行进的最远距离。
为什么东辽河就不存在西辽河的断流问题?东辽河流域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山地,属于更湿润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相比之下,西辽河流域气候干旱,暴雨集中。因此西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只有25亿立方米,东辽河的径流量占到了辽河总径流量的60%,成为了辽河的主要水源。
此外,东辽河流域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有利于水资源的积累和保持。而西辽河流域广泛分布着山丘草原、沙地和黄土丘陵地貌,水土流失及下渗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