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逃命不是那么好逃的,很容易在路上被手下、被路人收割人头拿去领赏,路途越遥远越危险。
193年春,袁术封丘之战被曹操率领的曹袁(绍)联军大败后,遭到连续追击,狼狈逃窜无法立足,于是逃往淮南。
可是淮南遥远,途中就要经过豫州的梁国、沛国,袁术怎样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呢?
(袁术陷入困境)
快闪梁国袁术从兖州陈留郡逃到梁国北部的宁陵县(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还抱着一丝的希望想立足。
但曹操紧追不舍,目的很明确,就是不让袁术在周边稳下来,要把他赶得远远的。
虽然梁国是富庶的地方,古之宋地,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封国,也名义在袁术的统治之下,但因袁术讨伐董卓,对豫州的控制主要在西部,对其影响力还是较薄弱。
梁国不存在对这位败军之将的死忠,来助他力挽狂澜。
所以,当袁术意识到只要还在梁国,就免不了继续被曹操追,根本立不住脚,只能赶紧跑到一个安全地方才行。
如果说袁术此时已有迁家淮南的打算,恐怕是太高估还处于保命状况的人了。
(袁术被曹操一路追)
邻近可以依靠的人,只有沛相袁忠了,他是袁术的从祖兄。
几个月前袁术的从兄袁遗,上任扬州刺史被打败时,也曾投奔袁忠,但在路上被手下杀了。(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
多次辗转奔逃,物资基本丢光了,士兵也已四处溃散。
军心尽失之际,不能再在梁国有半点滞留,曹军还在后面盯着,梁国本地人可能正在打收割他人头的主意,手下这些人的眼神突然看着个个都不像好人。
跑,使劲跑,跑到沛国去。
这种情况下,袁术是不可能留下袁嗣为陈相(《三国志·武帝纪》),去图略陈王刘宠自保的陈国的。袁嗣当为后来袁术再次崛起后所派。
袁术离开豫州后,豫州出现了权力真空。
(梁国的位置)
掌控朝廷的李傕,不失时机地派来豫州刺史郭。
由于豫州西部的颍川郡被李傕军团所毁,郭贡大概率便是屯驻在这破坏并不严重的梁国。
所以194年张邈、吕布袭兖州时,郭贡才能带着几万大军,迅速出现在荀彧留守的鄄城。(《三国志·荀彧传》)
196年曹操东击陈国袁嗣时,明明同时取了梁国,却只字不提,而郭贡也神秘消失。(《三国志·武帝纪》)
这些都是后来之事,此时的袁术只顾拼命往袁忠那里逃。
沛国稳住脚沛相袁忠的爷爷袁彭,是袁绍、袁术爷爷袁汤的哥哥(《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所以跟袁绍、袁术、袁遗关系都不错。
作为豫州官员,又算是袁术的下属,所以袁术他肯定是会接纳的。
(袁术到淮南的路线)
党锢之祸时,年轻的袁忠就是反抗宦官的“党人”。
当时朝廷抓了一批“进步青年”,因为连续的严刑拷打,当时同牢的很多都已是疾病缠身,再也经不起折磨了。
袁忠和同是汝南人的范滂,争着抢先用刑。
(《后汉书·党锢列传》)
其子袁秘,在黄巾起义时为保护上司汝南太守赵谦而战死,被灵帝诏封为“七贤”之一。
191年,当年的“热血青年”、忠烈家属袁忠,被任命为沛相,按时间当为孔伷或袁术所任。
上任时这位世家公子只乘着没有装饰的马车,有清廉的好名声。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沛相袁忠)
这年曹操遭受荥阳之败,逃回了家乡沛国谯县,父母官袁忠却要依法治他罪。(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
因此曹操和袁忠之间的关系很不好。
所以,后来许都朝廷召避难交州的袁忠为卫尉(《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结果曹操授意交趾太守士燮将其杀害于途中(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曹瞒传》)。
在192年十二月,随着袁术在豫州影响力的削弱,袁忠又加入了陶谦组建的反李傕联盟。(《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
当时袁忠的沛国,除了与曹操关系不好,与周边其他势力关系都是不错的,还算太平。
袁术逃到袁忠处,终于缓了口气,可以思考一下未来了。
他看中了淮南是个东山再起的好地方,便离开了沛国,继续往南去了淮南。
(袁术得到时间喘息以思考未来)
那里有他所立的扬州刺史陈瑀(裴注《三国志·袁术传》案《英雄记》),打算和他一起开拓淮南。
袁术走后,沛相袁忠却不淡定了。
不知道他是否是看到曹操,已获得除泰山郡外的其它兖州之地,怕遭到讨伐;还是因收留了袁术,担心袁绍怪罪;也或者是陶谦给他透了什么气。
总之,袁忠觉得天下全乱套了,居然弃官跑到了扬州会稽郡,先隐居了一段时间,后来还准备主动投奔太守王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袁忠一离开,陶谦就请出下邳陈氏的陈珪为沛相(《三国志·袁术传》),占取了沛国。
汝南太守徐璆也加入过讨李傕联盟,跟陶谦关系非常好。(《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陶谦崛起态势)
陶谦崛起于中原。
总结袁术在千里大逃亡路上没出意外,自然与他本人的果决有关,也不得不感谢沛相袁忠,使他逃亡路程短了一大截,并让他缓了一口气,能够确定未来的方向,稳定军心南下淮南。
但随着袁术逃到淮南,原来还有点影响力的豫州梁、沛两国尽失,豫州全丢了。
接下来的袁术,面临的将是无片寸立锥之地,前后夹阻的绝境,更大的考验正在前方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