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着小脚走长征的女战士,被炮弹炸“牺牲”,下葬时才知她没死

熹然说历史 2023-04-05 14:08:06

身体无比地疼痛,整个身体像被车轮反复碾压,周围的哭声和叫喊声,让脑袋也更加混沌难受。

杨厚珍想要睁开眼睛,但试了几次都是徒劳。

拼尽全力,也只能动了动手指。

“活了,活了!没死,还没死!....”

“医生,快叫医生!”

“真是老天开眼啊...”

伴随着更大声的呼喊,杨厚珍再次失去意识。

自己到底怎么了呢?脑海一片空白,好像记得又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或许这就是死亡到来的感受吧。

这位随着长征大部队艰难前行的女战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惧艰险,长征路上的小脚战士

木板上躺着身受重伤的女战士,旁边摆着一口棺材,这是红军战士们费了大力气从村里抬回来的。

女战士身旁摆放着干枯零散,看起来就不是很茂盛的野花。

看着这心酸的场景,站在旁边的其他女战士低低地抽泣着,男战士也忍不住转头抹眼泪。

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了面对死亡,但却依旧控制不住为战友的离别而悲伤。

女战士浑身是血地躺在薄薄的木板床上,连一床像样的被子也没有,长征路上就是这样艰难,树根草皮能吃的,都已经吃遍了,又怎会有棉被这样的奢侈品。

这口棺材还是老乡看战士们这么辛苦可怜,给送来的。

躺在床上的女战士,名叫杨厚珍,是第九师营长罗炳辉的妻子。

是一名老党员老红军,她深受封建陋习的侵害,3岁的时候就被折断双脚被裹了小脚。

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她随红军长征的步伐,她靠着顽强的意志,紧跟着部队没有掉过队。

这一路上,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走到双脚流血,双腿打颤都没有喊一声辛苦。

各种艰难险阻都挺过来了,却没有避开敌人的轰炸。

一轮轰炸过后,战友们发现她时,她的身体被泥土掩埋。

战友们用手用木棍,想尽办法将她挖出,但是她已然没了气息。

泪水冲刷着战友满是灰尘血污的脸庞,滴落在杨厚珍的脸上,却也没有将她唤醒。

这天,是战友们给她举办的送别仪式。

战友们回想起她平日的笑颜,耳边好像还响着她鼓励的话语,战士们走不动了,她加油打气;有人受伤了,她给包扎敷药;战士们衣服破了,也是这些女战士们给缝缝补补。

“她动了!”

给杨厚珍擦脸的女战士惊呼。

周围的人都赶忙上前查看,果然,杨厚珍的手指微微颤动,眼珠也缓缓地转动。

战士们欣喜若狂,跑着去喊医生。

在医生的抢救下,把杨厚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但遗憾的是,身体落下了残疾。

战争是残忍的,能够保住性命已是奢求,能够活下去战士们就很开心了。

几天后杨厚珍清醒过来,浑身的剧痛让她整夜难眠,炸弹爆炸的巨大声响和瞬间飞出的冲击,好像就发生在刚刚,身体的痛苦记忆在脑海中不断重演。

她不断地问自己,后悔么?如果不参加红军,就不会长征,就不会遭受这样巨大的痛苦,下辈子都会残疾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

不参加红军,在村子里找个庄稼汉子嫁了,生几个孩子,日子贫苦却稳定。

无论问自己多少遍后悔了,她的答案都是坚定而唯一的,那就是不后悔!

当决定加入红军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随时牺牲,奉献自己全部的准备。

加入共产党后,她有了信仰,她有了理想,觉得自己也是有意义的,能够为未来国家的完整和统一贡献微薄之力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人人都想偏安一隅,放任国家被侵略被分割,全国的人民又哪有好日子过,何谈安稳呢?

杨厚珍想,再重来一次,她还会做同样的选择。

漫漫长路,女兵们超越极限的痛苦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的追击,决定战略性转移,于是红军大部队兵分几路开始了长征。

历经2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无数英雄战士用鲜血谱写的永记史册的诗篇。

参与红军的人数总计近二十万人,最后只剩下近六万人,其中女红军出发时经过严格挑选,随部队的约三千人,最后剩下的寥寥数几,据统计幸存者仅三百多人。

女红军是长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

像杨厚珍一样拖着病痛的身躯,苦苦挣扎前行的女红军有很多,她不是个例。

她们与其他战士一样经历跋山涉水的艰辛,还要克服身体各种生理上的病痛。

长征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都是年轻有活力的个体,爬冰山过草地,饥寒交迫,使红军女战士本就娇弱的身躯更加雪上加霜,尤其是生理期的时候。

那种痛苦不言而喻。

他们得忍受也必须忍受那种痛苦,不拖队伍后腿,也是争一口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这种生理上的痛苦能够忍受,那么母子分别,那种心灵上的创伤将是他们面临的痛苦的极限。

因为其中很多女红军,是当时中央红军重要领导干部的家属,开始长征时很多女战士已经怀有身孕,亦或是在途中意外怀孕。

长征的路,是十分艰难的,后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前有各地军阀的联合阻击,红军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几十万敌人的穷追不舍。

这种情况下,好好地把孩子生下来是不可能的,生下来再带着孩子继续长征,也是不现实的。

新中国第一位被授予军衔的女将军李贞,一生没有孩子,就是因为在长征途中,孩子7个月的时候早产夭折,而她的身体也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

身体上的伤痛可以治愈,内心的创伤却是一辈子无法消除的遗憾。

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在长征中将自己刚刚生产的女儿,送给当地的老乡抚养;萧克妻子蹇先佛生下女儿后,将仅仅十几天的婴儿用布袋绑在身前,这才勉强让她活了下来。

在长征途中经历生产之痛,又经历母子离别之哀的女红军,数量已经无法统计。

她们何其无奈,她们别无选择。

她们在长征中胜利了,在抗战中胜利了,但他们却经历了刚刚成为母亲却又不再是母亲的极度悲伤,甚至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不屈不挠,长征精神永不朽

很多人都说要让战争远离女子,但是现代战争中女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在我国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和与国民党的内战时期,女兵的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

很大程度上,女兵是部队的精神支柱。

无比艰苦和血腥的战斗中,战士们反战和思乡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士气。

而来自女战士的鼓励,会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在长征过程中,这个作用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长征是战略性转移,但是被迫的因素很多,这种边战边走的大规模转移,战斗力损耗非常巨大,战士们每天都大量地死亡。

或战死,或因为缺医少药,环境恶劣而病死。

这种生离死别,使得整个部队的气势非常低沉,周围空气都压抑而无法呼吸。

为了让战士们重新振作,女红军们总是在休整的时候唱起战斗歌曲。

草原上,雪山上,攀登的山峰间,都曾经飘扬着女红军的歌声,那一句句可能连歌词都记不全,也或许调子都不对的歌声,却是战士们听过最动听最美妙的歌曲。

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红军的路线都是选择偏僻的路线。

极端的环境,远离城市村镇,战士们经常吃不饱,女红军们便又肩扛收集军粮的重任。

她们到处寻找粮食,挖野菜,找草药,把路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收集起来。遇到村镇便会挨家挨户去说明情况,希望当地百姓能够帮助他们,分一些粮食给战士们。

保暖的棉被棉衣,也是女红军们千方百计收集来的,将破了的衣服缝缝补补,又能继续坚持一阵子。

女红军们就像战士们的生活管家,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

如果你觉得女红军只是参与后勤工作,那就错了。

女红军的战斗力也不输男子,有的甚至更加强悍。

何子友出生在武术之乡四川苍溪,少时在少林寺学习武术,20岁加入红军。

在红军的战斗中,曾单挑匪首王、拳打马匪骑兵,被誉为“红军何铁拳”。

她武功高强,在红军队伍里十分出名,罕逢对手。

这么强悍的战斗力,在战斗中经常吓得敌人夺路而逃,杀伤力极大。

还有在越雪山时,打头阵,用血肉之躯挖设冰梯的女子先锋队,她们用超乎人体极限的意志力,在冰天雪地中利用各种工具,在冰山上刨出一节节便于战士们攀登的冰梯。

邓颖超也曾在长征途中,带领警卫队和医疗女战士一起阻击敌人,护送伤员撤退。

1936年红四军妇女独立团,为护送五百多名伤员撤退,与一百多名藏族土司骑兵进行肉搏战,七十多名女红军牺牲,保障了伤员的全部撤离。

这些英勇善战的巾帼女战士,用鲜血书写了她们的英勇和无畏,她们的事迹在长征历史上熠熠生辉。

她们的精神,在后世永垂不朽。

无论何种境地,女红军们始终保有革命激情,刚强乐观的精神是战斗队伍中气氛的调节剂。

她们为了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近乎狂热地投身到革命中,这种气势和无畏感染了身边的人。

让战士们觉得长征是有希望的,即使痛苦也是可以坚持的。

女性在承受痛苦和抗压能力,是优越于男性的,而女性柔软的性格和细心的体贴,更容易让男性产生归属感。

所以女红军不只是长征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更是意义重大的历史图景。

如今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与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长征女红军吃苦耐劳的形象,打破了旧社会对妇女的约束,她们敢于冲破社会对她们的束缚,更是打破了传统社会对他们的认知。

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史诗,而女红军便是这首伟大史诗上优美而壮丽的气韵。

长征的成功,也给了社会女性改变命运和地位的契机,数千名女红军用她们的牺牲,证明了女性同样刚强同样可以奋勇杀敌,同样可以为国家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古话说男人是山,女人似水,水流温润沁人心脾,而水波亦能汹涌,亦能波澜壮阔惊涛骇浪。

上善若水,女性的可塑性是广泛的,是正面的。

女红军是战士们精神面貌的缩影,是长征历程中不倒的丰碑,是我们后世要传承和学习的榜样。

裹着小脚走长征的女战士,被炮弹炸“牺牲”,这一桩桩被流传的事迹,只是万里长征中如浩瀚星河的英雄故事中的一件。

下葬时才知她没死的这种传奇故事,更能反映出长征路上的艰难,以及身处其中的女红军更加身心饱受摧残的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世纪桥《试论女红军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第1期;

中国妇运《女红军的漫漫万里长征路》2016-10-15;

中国妇运《女红军长征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2016-10-15;

党史文苑《女性视角的长征女红军》 2016 年第 10期

社会科学论坛《性别·民族与革命:女红军长征时期在四川筹粮活动的历史考察》2013-1;

党史与文献研究 《中央苏区女红军的群体形象与精神世界》2018 年第 2 期;

炎黄春秋《一位百岁女红军的传奇人生》2020-7-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长征路上的女红军》2016-10-5;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