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丧父,靠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为8个哥哥姐姐买房!

乘风破浪的香瓜 2025-01-18 10:57:07

在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于和伟呱呱坠地。

这个小生命是母亲在45岁高龄时冒着巨大风险孕育而来的。

他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欢乐,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活的挑战。

于和伟出生后不久,母亲的奶水供应不足,一家人愁眉不展。

幸运的是,比他年长24岁的大姐刚刚生了孩子。

经过一番商议,家人决定让于和伟吃大姐的奶。

那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画面:大姐轻轻抱起年幼的于和伟,眼中满是温柔与怜爱。

小家伙饿极了,一凑近便“吭吭吭”地大口吮吸起来。

大姐看着他那急切的模样,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酸。

多年后,大姐回忆起这一幕,笑着说:“小伟特别‘不要脸’,抱过来就吃。”

笑容背后,是那段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深深印记。

得益于大姐的无私付出,于和伟在成长初期得到了最基本的营养保障。

从小,他就与大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姐弟俩形影不离,无论是在院子里玩耍,还是帮着家里做些琐碎的家务,总有说不完的话,笑声回荡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命运的阴霾并未就此散去。

在于和伟三岁时,父亲因长期操劳过度去世。

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黑暗,家中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只剩下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悲痛的哭声。

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肩膀上。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推着手推车走街串巷卖烤地瓜。

寒风凛冽的冬日,母亲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干裂的伤口渗出血丝;酷热难耐的夏日,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她却顾不上擦拭,不停地吆喝着招揽顾客。

于和伟放学后总会第一时间跑到母亲身边帮忙,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稚嫩的脸庞满是懂事与坚韧。

尽管家境贫寒,母亲却以乐观开朗的性格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精神的晴空。

她虽然不识字,却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会了孩子们善良、勤劳、坚强等诸多影响一生的道理。

在于和伟的记忆中,母亲的笑容如同冬日暖阳,总能驱散生活的阴霾,给予他前行的力量。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于和伟逐渐成长为一个幽默稳重、心怀感恩的少年,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性格基础。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于和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中满是迷茫与彷徨。

成绩不理想的他望着同学们各自奔赴前程,感到一片迷茫,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找不到方向。

幸运的是,他的初中老师发现了他身上潜藏的音乐才能,建议他报考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

那一刻,于和伟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于和伟踏入了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大门。

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女孩子们欢声笑语,充满活力。

正值青春期的于和伟难免有些心猿意马,学业上并未全力以赴。

中专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毕业之际,望着手中的毕业证书,于和伟心中满是忐忑。

他深知,若进入教师行业恐有误人子弟之嫌,于是毅然放弃了成为幼师的机会,准备回家继续帮母亲卖烤地瓜,挑起家庭的重担。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就在他准备回家的前夕,抚顺市话剧团招生的消息吹进了他的耳朵。

那一刻,于和伟心中涌起一股冲动,决定放手一搏,去参加考试。

考试那天,他早早起床,精心整理略显破旧的衣衫,怀揣紧张与期待走进考场。

他的表演质朴真挚,吸引了考官们的欣赏。

就这样,于和伟成功考入抚顺市话剧团,开启了演艺生涯的新篇章。

进入话剧团后,于和伟如鱼得水,前辈们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极具天赋的年轻人,对他青眼有加。

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于和伟如饥似渴地学习表演技巧,沉浸在话剧艺术的海洋中。

每一次排练,他都全情投入,反复琢磨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力求将每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着于和伟对表演如此痴迷,大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她深知弟弟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事业,便毫不犹豫地给予最坚定的支持。

在大姐的鼓励下,于和伟心中燃起了更高的斗志,决定继续深造。

21岁那年,他凭借努力与才华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迈出了人生关键的一步。

初到上海的那天,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于和伟怀揣梦想与忐忑踏入这座繁华的大都市。

刚下火车,他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弄丢了行李。

那一刻,他站在雨中,望着陌生的城市,心中满是无助与迷茫。

好在同学们的热情与友善温暖了他的心。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凭借着幽默风趣的性格与大家打成一片。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日子里,于和伟一刻也不敢懈怠。

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他一边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训练演技,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无论是在学校餐厅打工,还是在街头派发传单,他都兢兢业业,只为能多挣些钱支付学费,让母亲少些操劳。

大三实习时,他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顺利拿到了人生第一个男主角。

那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演出,剧目是《借我一个男高音》。

演出当天,剧院内座无虚席,灯光璀璨。

于和伟身着精致的戏服,化着细腻的妆容,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

他用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台下的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或哭或笑。

尤其是当一群外国友人被剧情逗得哄堂大笑时,于和伟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热情的观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那一刻,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演艺之路,立志要在这条道路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毕业后,于和伟顺利进入南京军区政治前线话剧团工作。

他满心以为即将开启辉煌的演艺生涯,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等待他的,是长达三年的龙套生涯,每天在各个剧组奔波,饰演着那些没有名字甚至没有几句台词的小龙套。

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一天只能赚到200块钱,连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难以维持。

住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里,吃着简单朴素的饭菜,于和伟的心中也曾闪过一丝迷茫与动摇。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想起母亲期盼的眼神、哥哥姐姐们的支持以及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心中便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坚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他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机会。

1999年,对于和伟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他参演了个人首部古装剧《曹操》,在剧中饰演荀彧一角,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凭借着扎实的演技成功吸引了众多导演的目光,正式踏入演艺圈。

此后,他开始不断接到一些反派角色的邀约。

尽管这些角色大多镜头不多,台词有限,但于和伟却丝毫没有轻视。

每接到一个角色,他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角色的背景、性格、动机,反复揣摩角色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句台词的语气语调。

在拍摄现场,他总是最早一个到达,最晚一个离开,与导演、编剧、其他演员深入交流,力求将角色塑造得更加丰满立体。

2009年,于和伟多年的坚持与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

他主演的年代情感剧《纸醉金迷》一经播出便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受好评。

剧中,他饰演的角色性格复杂,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矛盾,于和伟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完美呈现给观众,让观众们沉浸在剧情之中,为角色的命运或喜或悲。

凭借该剧,他获得了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这一荣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备受鼓舞。

自那以后,于和伟仿佛开启了演艺事业的加速度,接连出演了多部优秀作品,挑战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角色。

无论是古装剧、现代剧,还是历史剧、情感剧,他都能轻松驾驭,游刃有余。

每一个角色都被他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成为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

直到2021年,历史年代剧《觉醒年代》的爆火,让于和伟迎来了演艺生涯的又一个巅峰。

在剧中,他饰演的陈独秀形象深入人心,他用精湛的演技将陈独秀的热血、执着、睿智以及在那个动荡年代的迷茫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陈独秀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复兴,不惜舍生忘死、奋力拼搏的伟大历程。

凭借这一角色,于和伟时隔12年终于捧回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

这一刻,他站在领奖台上,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幸福的泪花,多年的艰辛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如今,于和伟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第三届副主席,诸多荣誉加身。

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从未忘记一路走来给予他支持与帮助的家人。

他深知,没有母亲的养育之恩,没有哥哥姐姐们的照顾与关爱,没有妻儿的陪伴与鼓励,他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为了回报家人,他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为8位哥哥姐姐购置了新房。

当大姐看到新房的那一刻,眼中满是感动与欣慰,她紧紧抱住于和伟,泪水夺眶而出:“没想到,当年那个跟在我们屁股后面的小娃娃,如今成了最有出息的那一个。”

于和伟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传奇,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实现人生的价值。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于和伟的名字早已成为演艺圈的一座丰碑,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带着这份敬意,继续关注于和伟的演艺之路,期待他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感动。

因为他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与奋斗。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