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田华南桥的历史意义

潘田小吃最 2024-09-26 01:15:44

(作者:杨进发 )

丰顺县潘田镇“华南桥”的文史意义值得我们探究,一座桥往往记述一段历史还有与之相关的很多名人故事。在潘田,“华南桥”有新旧两座,新的“华南桥”于2018年新建,而旧的“华南桥”即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这座,由于近期发现“大峰祖师”石碑,引发“华南桥”最初是宋代(大峰祖师)所建的讨论?

一、“华南桥”是宋代所建?最近, “华南桥”附近的潘田填江村民发现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在离桥约有400多米远的地方,被放置在村里的小水圳旁边,成为村民洗菜洗衣服的台板。我们实测石碑高1.7米,宽0.54米,厚0.14米。石碑的上部刻有“大峰祖师”四个字,从右到左横刻;而“华南桥”三个大字则是竖刻的。字迹清晰、美观、秀丽,阴刻字相当明显,沟深突出,足见是下了本钱和功力的,这也侧面说明建桥者对桥的重视程度。

这里提及一下华明桥,也是清代所建,在白坟铺通往汤坑方向的道路,桥头碑文已经模糊不清。若是这两座桥同时所建,石刻遗存应该是一样,至少不能相差甚远。因此“华南桥”“大峰祖师”石碑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揭开了华南桥的真正历史面目,或从这块碑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文史意义。根据资料查找:“大峰祖师,相传北宋年间著名高僧,真名宋大峰。在民间传说中,大峰祖师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生卒年为公元1039——1127年”,北宋时期的大峰和尚,生活在宣和年间,主要事迹都记载在我国和东南各国史籍中,是慈善史上有名的大善士,主要慈善事业以修桥为民造福。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这位佛学大师从福建来到广东潮阳,自己募捐筹集资金,在潮阳一带建造桥梁,大峰祖师凡是要建造的桥梁,都亲自察看水情,地形地貌,设计桥梁形状,计算所需石料,每个工序都有讲究,而且建造桥梁之时必亲往,亲自主持建造。碑文上有“大峰祖师——华南桥”是不是那时为了纪念他而立的呢?那华南桥就远不止在清代,应该追溯到宋朝,宋朝末年离今也有900多年了。

二、“华南桥”是清代所建?“华南桥”古桥也是潘田现存古驿道的一部分。

口口相传“华南桥”是清代高僧所建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查证华南桥上的石匾,阴刻的字体华南桥“光绪贰拾柒年立”,这是证据之一。

根据上述资料:华南桥为清代新建或者在宋代所建的基础上重修。如果是宋代大峰亲自建造,那么清代就是重修。不论是“建”还是“修”,都是“慈善事业”的延续和弘扬。假如“华南桥”是得到清末民初潮汕地区慈善机构的捐资而建成的,但由于是民国时期的产物(还有“祖师”字样看起来像“四旧”的东西),因此就把这段历史悄悄“藏”了起来。不论真实的情况如何,“大峰祖师”石碑的出现就是慈善事业在潘田的弘扬,是正能量。是否宋代所建留待去伪存真,需要继续查找直接的佐证,故需要一些时日进一步考察。

下面再谈谈就潘田比较有名的“华明

桥”、“南华桥”、“华西桥”、“南溪桥”、“铁湘桥”、黄坑桥等,也对上述“华南桥”的修建作些补充:根据查找《民国县志》:

1、“华明桥在潘田水口,光绪间乡众捐建,桥长三十余丈,广(宽)八尺,两旁有石栏。”

2、“南华桥在潘田白坟铺,为留隍通往汤坑所必经,光绪间建,桥长二十余丈,两边有石栏。”

3、“南溪桥在潘田南溪,光绪间乡众捐建,桥长七余丈,两边有石栏。”,

4、“黄坑桥在潘田建造,费千余元,里人冯登荣独资建”(民国县志·丰顺县志 卷五建置六)。此处提到的南溪桥、黄坑桥是明确的,但华明桥与南华桥,却存在不明确之意。

县志记载的时间我们暂后考究,而南华与华明两桥的地址却有明显的出入,从潘田镇(老县志中明清时期有:潘田司、潘田汛、潘田堡、潘田社等文史资料)方向来看,华南桥、华明桥是在镇的东方,而民国县志记载的南华桥是白坟铺,华明桥在水口。一是:把“华南桥”说成南华桥。我们至今都没发现南华桥的旧址。二是:白坟铺与水口调换了地理位置,作为丰顺县志这部重要的史书,连简单的地理位置也会弄错吗?还是现代人把这两桥改变了称谓?三是:桥的长度也明显不同,华南桥总长是30多米,宽3.5米多,高6.5米。县志中的南华桥长约三十多丈(折算为100多米,保守的算法也有70多米),宽八尺(2米多),就是现在来看,从左到右的总长度也不到50米,南华桥与与华南桥相差50多米呢?而旁边的古驿道石砌还有一小段连到桥头。

我们几人又赶到木头凹下,现场察看华明桥,横跨在白坟铺里的溪里,连接留隍到新东、汤坑一带的桥梁,却没有发现南华桥字样,桥头有两块石碑,一是华明桥捐款名单,一是重修时1976年的碑记及捐款。华南桥在填江村的水口庵。两处的地址都有错?县志记载应该是非常严谨之事,怎可能有这么大的出入?华西桥不是华南桥,此桥在潘田新联的湖洋背水口,细究水口,各村落都有水口,称为潘田水口庵的华明桥也不是南华桥,可以说潘田镇的总水口,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老桥就是华南桥。

华南桥是一座三孔的石拱桥,建筑结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屹立在水口庵溪面上,此桥两个桥墩三个孔,形成一大两小对称结构,中间一拱桥洞跨度9.1米,两侧桥洞稍小跨度各4.1米,桥面长25.3米,宽3.5米,桥墩逆水方向呈凤尾形,尖端前方略翘高出桥墩0.4米左右,呈船头状,有利于分洪排泄,更具排洪能力,更好地保护桥墩。桥头两边各有台阶长2.5米。桥面两边有石砌桥栏高0.65米,每间隔1米左右,中间就有一小石柱高0.7米,宽0.16米,厚0.18米,使桥栏更加美观,拱桥中间逆水面有阴刻“华南桥”三个大字,这块石匾长1.25米,高0.46米,厚0.12米。华南桥的桥墩至桥面高度是6.5米,(即石砖块砌成),不含水下落脚(地下),桥头北面有一个凉亭,是木质结构,共有三屋(现已破坏无遗)可以登亭观景休息。从县志中寻找都未发现华南桥字样,石碑字样却是“大峰祖师·华南桥”是县志记载错,还是石碑刻错?

我们再从历史方面来看。宋朝时丰顺县属潮州统部,隶属海阳县管制,据史料记载大峰祖师于1116年间云游到我们广东的海阳县,到达海阳各县以后,到处集资捐款建造桥梁,为广大乡亲兴建桥梁,造福乡亲,称为慈善事业祖师,他所造桥梁大大小小各不相同,传说中的高僧就是大峰,虽然是七十岁的高龄,但身体健壮,长年奔走于崇山峻岭之间,练就了强壮的体格,大峰祖师造桥速度非常快,作为经过潘田,为此造桥也是件容易之事,1127年在福建最大的一座十九洞桥还没有完工就圆寂了。在潮阳一带活动及造桥,一共有十多年时间。华南桥很有可能就是那时(宋代)建造的——这个观点暂时保留,留待日后挖掘更多的佐证资料。

“案明洪武迄今乾隆三年县境原设潘田巡检一缺,隶海阳县开县后,栽改典史产溪驿丞旧隶海阳县,清雍正四年栽武甯(宁)驿驿丞旧隶和乡县,康熙三十五年栽均载旧志职官表,惟列载职官姓名尚多遗漏,今据通志府志,海阳县志嘉应州所载分别补入表内”明 潘田巡司检(民国县志·丰顺县志 卷十一职官表)明嘉靖间丰政都不靖设潘田巡检司一员驻潘田村弹压。隆庆初筑城汤田城周二里门三移潮州府通判一员驻守以盗平还郡。

我们从清或明、宋朝的情况来看潘田,当时称为潘田驿、潘田司、潘田巡检司、潘田司、潘田堡、潘田汛、潘田社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潘田这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之道,是军事、经济、文化、交通的重地。又是潮州通判府经留隍到县城或其它各地必经之道、嘉应州的古驿道(潮州至留隍水路、后为陆路)。县志记载中其中一个内容是,明洪武迄今乾隆三年,县境原设潘田巡检一缺,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都没有改变这巡检司的名堂,这个官署一值存在,说明当时政府对潘田地方的重视程度。潘田地势周边高中间低,《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或更早之前(备注:约1300-1400年之间),潘田堡,在县西北百三十里,僻在山谷,通潮、揭、漳、韶,为戍守要地。嘉靖中亦改设巡司。《会典》:潘田巡司,旧属澄海县,后改属海阳。“中部海阳县嘉靖末(备注:约1565-1566)新增潘田司,驻在丰政都潘田堡。潘田的历史地位跃然纸上,“通潮、揭、漳、韶,为戍守要地”。就是说潘田是通往潮州府、揭阳县、漳州府、韶州府的必经之地。

清朝光绪年间,称为下路防卫的线路,县城(丰良)至留隍每隔十里就有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驻兵3名,七个驿站,都在潘田范围内,驻兵至少有21人以上。1933年丰顺开建公路,县城到留隍是第二条开建的公路。初等教育,潘田第一个学校是松乡中心学校,由柏峰小学校改办(县志中名列第二),丰顺有县志记载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我们从这里了解之前更多的历史内容。从侧面来证实潘田的历史。

根据资料可以看出,当时在潘田来说,是繁荣的一个地方,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的中心点,成为海阳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明清时代潘田都开设兵员三十多人,驻守保卫潘田,当时政府的重视程度,潘田的街道在清末,有上百间商铺,有上街与下街之分,街道中间铺设自然的鹅卵石,总长一百多米,很早之前就有潘田铺这个名称,潘田驿站就在潘田街道旁边,可见当年潘田的繁荣,明朝之前潘田巡检司(西夏、唐、宋时期才有的官署)也设在潘田中心村石古下自然村旁,即新石器时代旧址旁边,从这里能否说明潘田在宋之前就存在了。

由此可见,当时大峰祖师建造这座桥有先见之明,潘田这座“华南桥”后,就不再经过其他桥梁,就可直达到县城(丰良)或其他地方,据老一辈人介绍,华南桥桥头有一凉亭,亭前写有“清爽亭”,亭旁边有四块石碑,刻有重修华南桥的捐款名字,从这方面看,华南桥在清朝重修记入县志的可能大。

我们从历史方面进行了研究,华南桥的价值,再从其结构独特,所用石料方正、大小规格都精选过的,纹路清晰美观,横直整齐,三个桥拱的弧形匀称,缝隙间所用石灰不多,自然结合完美。特别是石尖的造型如同船形,比原来高出三个石砖,整座桥梁的石砖长短基本统一、有序、方正,亮度、色泽都值得考究,华南桥与其华明桥、华西桥这两座桥相比,此桥不同凡响,此桥文史价值很高。综上所述,修建“华南桥”的

两个观点都一并保存如下:

一、“华南桥-大峰祖师”石碑说明:华南桥是清代、民国潮汕地区慈善事业在潘田的弘扬。

二、“华南桥-大峰祖师”石碑证明:是宋代大峰祖师亲自建造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