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又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创新举措:他们纷纷以班级为单位,发动成立了一个不明不暗的组织,美其名曰“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
家委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现在的中小学,为便于家校之间的及时信息交流沟通,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在入学之初一般会建一个微信群,学生家长纷纷入群。当这个班级家长微信群基本成型后,班主任便会提议成立家委会,并发动学生家长自愿报名成为家委会成员,一个家委会一般由3至5名学生家长组成。
家委会,主要有什么样的工作任务呢?家委会,主要是协助班主任完成本班级的一些教学以外的辅助工作任务:如负责全体学生教辅材料的采购、班级活动经费的收取。
家委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物?班级成立家委会,这一个听起来新鲜的东西,感觉还挺有创意,发动学生家长参与班级一些外围事务的日常管理,既减轻了班主任老师的一些负担,又发扬民主,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事实真的如此吗?依我看,此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和简单,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嫌疑:
1、这可能是学校应对“双减”的应对之策。国家为切实减轻广大中小学生的额外课业负担,施行了“双减”政策,有些学校可能为了对冲“双减”政策”带给自身的不利影响,搞变通,将皮球踢给学生家长。
2、这可能是学校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这反映出有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执行“双减”政策时可能搞一刀切,方法简单粗暴,形式主义严重。这样,学校被逼无奈,只有变通处理,推卸责任,导致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实际管理效果。
家委会,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效果?家委会的出现,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
1、让原本相对公开的教辅材料采购变得更隐蔽,从而腐败更严重了。
2、让原本一些必要的教辅资料也变成偷偷摸摸的东西,不利于保障正常的教学效果。
3、可能让一些劣质的教辅资料趁虚而入,损害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4、在家长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和误会,引发矛盾。
因此,各地在执行“双减”政策时切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忌简单的一刀切,切忌不切实际的推卸责任、不担当。一定要有执行政策的智慧,让“双减”切实减到人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