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季拉开序幕。明代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写道“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说明了中医在夏季养生观里最基本原则:防暑、防寒和防湿。
“立夏标志着自然万物由‘生’到‘长’的一个转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景认为,立夏之后,天地之气相交,气温开始升高,湿热之气渐盛,人体的阳气也逐渐旺盛,新陈代谢开始增强,毛孔开泄易感受邪气,因此需重点防范几类疾病。
1.防皮肤病
湿热天气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肤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李景说,立夏后易发皮肤疾病,如痱子、过敏性皮炎、汗斑、湿疹等。可通过勤洗澡、勤换洗衣物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还可佩戴芳香化湿的香囊,并适量服用药膳、代茶饮等,以达到祛湿清热的功效。
2.防胃肠病
入夏后人体本身会随天气影响,出现困倦乏力,胃口不佳的情况。此时如果暴饮暴食、食用不洁食物或过量食用冰品、海鲜等,容易发生泄泻。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若有吐泻不止甚至乏力、脱水、意识不清等表现,需要尽快就医。三餐清淡有节制、减少寒凉食物摄入、适量喝姜汤等可更好避免泄泻发生。
3.防热伤风
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倦怠无力、口干、小便黄赤等症状。对于热伤风,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两三日即可痊愈。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中药治疗。
4.夏季养生原则
(1)起居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过汗”易伤阳。李景介绍,心主神明,夏日养生宜保持心神安宁平和,培养偏安静的兴趣爱好,避免动怒。夏季到来后,晚睡时间不宜超过23时,建议午间休息半小时以养心阳,忌熬夜伤神,防心火上炎。
气温攀升,年轻人往往会更换简短衣物。建议着装一定要护住肚脐、后背,避免着凉导致胃肠不适等症。老年人则往往阳虚畏寒,很多老年人立夏后仍穿着棉服、马甲。建议老年人适当减少衣物,避免穿衣过多、出汗过量导致外感风寒。
(2)饮食夏季要慎食冰激凌、海鲜等寒凉食品,少吃肉类等滋腻碍胃的食物,以免引起脾胃不适。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不要吃隔夜饭。可适当多食用薏米、茯苓、白术、砂仁、豆蔻、干姜、藿香等有温阳、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
图源卡乐图片。摄影/宁颖
许多地方还有饮茶的习俗,常用的材料除了传统茶叶外,还有西洋参、菊花、薄荷、金银花、荷叶等,常饮这些茶可清心火、除烦躁、养心神。
(3)运动立夏过后,天气渐趋炎热,但也不应长时间待在阴凉环境,应适度进行户外活动,让身体适当出汗。老年人可以选择日出后的清晨或傍晚等相对凉爽的时段散步、慢跑,也可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身体微微出汗最佳,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温开水。不过,运动不宜过量,大汗淋漓会耗伤心阳心血,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
来源:透视社综合新华社、北京日报、浙江日报·潮新闻、红网报道责编/制作:李煦、廖明娟(实习)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