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救人牺牲,一开始未被认定英雄行为,老战友多年后道出实情

漫步史书 2022-12-26 18:35:13

1952年1月2日清晨,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同战友宋惠云一起在河边练习投弹,救了一名意外落水的朝鲜少年崔莹,然而因为天寒地冻,救人的罗盛教因为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图|罗盛教

罗盛教的事迹后来被编入课本,他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年,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的事迹依然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大家都知道,罗盛教在牺牲后不久,就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为特等功,并追授了“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罗盛教在获得这些荣誉前,一开始是并没有认定为是英雄行为,他所在的连队,还因为罗盛教的牺牲被上级予以通报批评。

志愿军老兵、原47军141师山炮营通讯员的曾伏生与罗盛教是一个部队,关系也不错,据他回忆:

“就在罗盛教牺牲后不久,连队就传达了一道纪律通告。”

据曾伏生老人回忆,通告的大概意思是,从今往后出去办事,至少要三人同行,不能单独外出,罗盛教一个人外出到处跑,孩子是救上来了,自己却牺牲了,这种行为会被连队通报批评。

作为同罗盛教关系较好的曾伏生一度很想不通,因为打仗勇敢,吃苦耐劳的罗盛教因为救人牺牲,不仅没有被认定为是英雄,反而还被落了一个通报批评,他也曾找连队的领导说明情况,但也没有一个结果。

图|罗盛教烈士雕像

当然后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就在罗盛教牺牲后一个月,志愿军总部就追认了罗盛教为特等功。

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样一个情况呢?

与罗盛教情况类似的,还有邱少云烈士。

邱少云是上甘岭战役中执行埋伏任务时,被敌人打出的燃烧弹引燃了身旁的枯草,大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但他为了全局的胜利,硬生生忍住巨大的痛苦,直至牺牲。

尽管邱少云牺牲的如此壮烈,但事后他所在的团部却只给他报了三等功。

一直到后来,邱少云的事迹一路往上报,彭老总看了反映邱少云事迹的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了三个字:“特等功”,还说了一句话:

“一等功是远远不够的!”

邱少云不仅被授予特等功,还授予了“一级英雄”的荣誉称号。

志愿军功绩的评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要从战士们杀敌立功来看,还要从他的各方面行为去看,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数志愿军战士们的功绩评定,有些也不是一次决定的。

图|几十年来流传的罗盛教救人时的情形

比如同是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黄继光,他所在的15军给他报的是“二级英雄”,可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却认为,一个“二级英雄”根本就不能体现出黄继光在战场上舍生为死的精神,当时还在病床上的他,拖着病躯写了一份黄继光牺牲的详细报告递了上去,经志愿军总部核实后,撤销了黄继光的“二级英雄”称号,改授“特级英雄”。

回到罗盛教身上,其实他的情况更特殊。

罗盛教牺牲后,一开始连队给予的认定是“非战斗减员”。

志愿军统计部队伤亡情况,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当时部队中就伤亡者认定,有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两种。

战斗减员顾名思义,就是在战斗中受伤、牺牲或失踪,这种情况下的牺牲者属于烈士,家属循例可以享受烈属待遇;另外一种非战斗减员,则是用来上报事故伤亡和非战争因素的病故者。

以罗盛教牺牲的情况来看,把他按照“非战斗减员”上报也属于合情合理,况且当时连里的文书已经在表格中注明了:

“为抢救朝鲜儿童,不慎失足落水淹死”

可这个情况报上去以后,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据志愿军老兵、原47军141师战士谭国雄回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因为战事紧张,部队人员缺口很大,上下领导机关对部队减员情况都格外重视。

“打仗死人,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对于非战斗减员,每一名战士牺牲的原因,都要交待得清清楚楚。”

据老人坦言,当年并没有“国际主义精神”这一概念,虽然罗盛教是因为救一名朝鲜少年导致牺牲,但他毕竟不是打仗牺牲,连队必须要保证,也有义务保证,战士们不能在战场以外出事。

所以这也是连队后来被通报批评的缘由之一。

作为战友,罗盛教的牺牲当然是伟大的,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的时候,当时几乎所有人还都渴望着奇迹能发生,军医尝试给罗盛教打了一针,一个朝鲜的大娘还用土药和姜煮成汤,努力给罗盛教灌下去,但这一切都没什么用,最后战友们只能含着泪将他的遗体葬在佛体洞山下

罗盛教是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牺牲的,朝鲜的百姓们为了感激英雄,全部都自发的组织起来,说要按照朝鲜的风俗将罗盛教安葬。一个朝鲜的老大爷带着一群姑娘,在没有经过同意的情况下,就将罗盛教的遗体抬到了村里的小学。

等到战士们听说消息,赶过去的时候,他们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图|罗盛教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朝鲜的百姓们将战士们给罗盛教穿上的“烈士服”脱了下来,开始给他用温水洗脸,有结婚的姑娘拿出了他们珍藏的化妆品给罗盛教开始化妆,几乎全村所有的老少一起出动,将现场布置成了一个灵堂,随后朝鲜的百姓们以歌代哭,以自己民族特有的方式,祭奠逝去的英灵。

据原47军《猛进报》的记者贺犁丁回忆,他曾在葬礼现场,亲耳听当地的书记讲了这样一段话: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敌人,泥栎河就是见证,美国鬼子杀了多少人啊,我的妻子,我3个儿子,都被他们杀了,但是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把崔颖救上来了。当地的老百姓要求把村改为罗盛教村,河改为罗盛教河,山改为罗盛教山,以永久的纪念这位志愿军战士。”

仪式结束后,村民们七手八脚的把罗盛教烈士的遗体安葬在佛体洞山上一处向阳的墓穴中,被烈士所救的那名朝鲜少年崔莹则是双膝跪地,在墓前用汉语连喊了三声:

“罗盛教同志!”

崔莹的母亲也哭喊着说:

“这恩情我们永远报不尽啊。”

图|罗盛教生前使用的日记本(复制品)

战士们与村里的人共同培土,村里的有声望的老人为烈士用红松木树立起来墓碑,上面用汉字写着:

罗盛教烈士之墓

石田里村民敬立

一九五二年元月

不过,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许多当事人的回忆,细节上有很多不同,但可以证实的是,为救人牺牲的罗盛教,在朝鲜百姓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在当时可能并不清楚,罗盛教因为救人,他所在的连队正在被通报批评。

改变是从另外一个人的出现开始的。

47军141师师长叶建民一次从团里“蹲点”回到师部,意外发现了师部门口有许多朝鲜老乡拥堵,他注意到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激动,还以为是部队战士违纪,立马派参谋去了解情况,参谋会老后向他报告:

“是师侦察连一名叫罗盛教的战士,为救一名朝鲜少年牺牲了,这些老乡来到师部,是恳求部队让他们用朝鲜的风俗,安葬这名年轻的战士。”

叶建民大感意外,事实上他对这件事情也有点印象,不久之前他才批复了一份报告,师侦察连的一名战士罗盛教不幸溺水身亡。

图|叶建民

这里要插一些题外话,许多人都曾渴望当一名统兵百万的将领,可事实上当真正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世上最不好管的其实就是人。平常管二三十人,尚且都很困难,更何况是在战场上一个师呢!

对于师长叶建民来说,他每天批复的报告数量可能就不少,里面除了涉及到作战、后勤、战斗减员、非战斗减员等等,类似罗盛教这样被判定为“非战斗减员”的事情,可能很多。

可也许是有心,叶建民记住了这个战士的名字,很显然从朝鲜老乡们的反应来看,这个“溺水身亡”的战士背后显然有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叶建民立即叫来了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询问他们:

“你们知不知道这件事?”

直工科长报告师长:

“罗盛教是掉进河里溺水而亡,按照规定已经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并在各团作了事故通报。”

叶建民一听,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有些草率了,一个明明是为救人牺牲的战士,怎么能简单的看做是“溺水身亡”呢?

第二天一大早,叶建民就带着参谋赶到了罗盛教牺牲的地方实地考察。

被救少年崔莹的母亲听说了此事后,也立即赶往事发地点,并详细的讲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图|崔莹(中)在朝鲜接受采访时与中国记者合影

原来就在事发当天,崔莹在河面上滑冰,不慎冰面破裂,摔进了3米多深的冰库,当时就在附近的罗盛教与战友宋惠云听到呼救后,立即赶到了现场。罗盛教不顾危险,当即脱去外衣就要下水,还嘱咐战友宋惠云去找根长杆过来。

从现场残留的痕迹来看,叶建民发现,罗盛教其实从跳入河中后,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不仅把崔莹顶出湖面,还推着他上岸,但因为冰面太薄,几次尝试均告失败。无奈之下,罗盛教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中,奋力一推,将崔莹推上来,这时战友也手持电线杆,将崔莹拉起来。

可罗盛教在水里停留的时间太长,早已经没了力气,几次都没抓住战友伸过来的电线杆,这时闻讯赶来的朝鲜百姓带着工具砸冰抢救,可惜无济于事,大家最后在事发地点百米以外,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

叶建民听了朝鲜老乡的话,心里也有了看法,很显然罗盛教并非是简单的溺亡,而是为救人牺牲,他认为很有必要去澄清这件事。

回到师部后,叶建民将这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政委,对罗盛教牺牲一事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向上级为罗盛教请教功。

事实上,也就是在调查过程中,众人才发现,罗盛教实际上已经不是第一次救人了。

图|崔莹

1951年7月,罗盛教随志愿军47军141师进入临津江以东的驿谷川一带活动。就在当地一个村子驻扎时,村民们捕获了一个特务,就在大家聚在一起庆祝的时候,不慎被美军侦查的飞机注意到。

美军轰炸机当即实施报复,对地面进行扫射轰炸,一个住在部队附近的安大娘家的房子也被炸燃,当时部队战士都在前线活动,只有罗盛教一个人留守,听闻朝鲜百姓受害的情况,不顾安危立马出动,把安大娘和她的孙子从屋子里背了出来,自己却被烧成重伤。

罗盛教初入朝鲜战场的时候,便坚持要到前线工作,他有一次曾注意到,一个朝鲜的老大娘顶着风雪,为志愿军指引方向,觉得只有上了前线杀敌才能报答老乡们的深情厚谊,可当时他的请战申请并没有被连队批准,指导员还耐心的劝说他:

“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正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

于是在朝鲜的这段日子里,罗盛教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还时常练习作战技巧,救少年崔莹的那天,罗盛教其实也是和战友一起到河边练习投弹的。

遗憾的是,罗盛教未能走上战场,他的生命最终定格在21岁这个花样年华,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在了解清楚罗盛教的事迹后,师长叶建民决定在全师上下展开学习罗盛教烈士的活动。

“罗盛教的牺牲,同战场上牺牲的人一样,是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壮举。”

按照朝鲜人民的请求,罗盛教的遗体被第三次安葬。

图|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到朝鲜人民军进行慰问,被人民军战士们扛上肩头

1月5日清晨,上千名听说消息的朝鲜民众不辞辛苦赶来,他们身穿节日盛装,要为罗盛教举行国葬,国葬的墓地是石田里一位叫元善女的大娘捐出的,这块墓地背靠四季常青的佛体洞山,临泥栎河。本来是老人为自己准备的,但她坚持要捐出来,谁劝也不听,她还对人说:

“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他把心都掏给了我们,这里风水好,这就算是我们对他的一点报答吧!这样我心里会好受一些。”

罗盛教烈士在被安葬前,元善好还把水泥砌的墓地从里到外仔细打扫了一遍。

1951年2月3日,为了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授罗盛教为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特等功臣”的荣誉称号。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也感染了朝鲜人民。

1952年,朝鲜在平安南道成川郡修建了罗盛教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并修有纪念碑与纪念亭各一座,自建成那天开始,便有朝鲜民众陆续赶往那里祭奠。也就是在这一年,朝鲜决定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1953年6月25日,朝鲜决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授予其父亲罗迭开二级国旗勋章。

图|罗盛教弟弟罗盛民、陈纯与婆婆和母亲以及两个孩子

罗盛教牺牲后不久,被救上岸的少年崔莹提笔给罗迭开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做他儿子,罗迭开接到这封信后,强忍悲痛,答应下来。

1953年11月中旬,罗迭开随慰问团到朝鲜,并到了儿子牺牲的朝鲜成川郡石田里村,并见到了崔莹。

村子里以极高的礼仪,欢迎罗迭开的的到来,当崔莹第一次见到罗迭开的时候,连忙跑了几步上前喊:

“爸爸,爸爸,我的中国爸爸。”

罗迭开也忍不住悲痛,泪水夺眶而出:

“崔莹,崔莹,我的孩子。”

1954年春,崔莹随朝鲜的访华团到了中国,并在代表团成员的陪同下前往罗盛教的故乡新化县,他在罗盛教的家里,陪着他的父母住了一个晚上。

值得一提的是,崔莹后来参加了朝鲜人民军,并成为一名排长。

罗盛教的去世,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图|罗盛民、陈纯及大儿子的合影

据罗盛教的弟媳陈纯回忆,她自嫁到罗家后,就没有见过哥哥罗盛教。

陈纯是天津人,14岁的时候跟随父亲从天津迁到了长沙,因缘际会之下结识了罗盛教的弟弟罗盛民,两人于1969年成婚。

在大哥的影响下,罗盛民后来也参加了解放军,然而很不幸的是,1963年3月,罗盛民在部队中因训练负伤,引发脊髓硬化病变,不得不选择退伍回家,1969年,22岁的罗盛民与21岁的陈纯结婚。

可遗憾的是,罗盛民身体情况并不好。

1977年7月10日,罗盛民因病去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陈纯也做了一个决定,他对公公罗迭开说:

“爹、娘,以后就把我当做您二老的儿子吧!”

陈纯一生未改嫁,竭力操持这家里的生计,为二老养老送终。

图|2010年罗盛教弟媳陈纯女士在世博会朝鲜馆参观

尽管罗盛教在后来几十年里都是英雄,但对这个家庭却并无太大的影响,一直到多年以后,不少罗盛教当年的老战友陆续来看望,陈纯才第一次感觉到:

“哥哥罗盛教,其实离这个家很近。”

英雄虽已远去,但祖国人民却并没有忘记他。

2019年9月,年逾七旬的陈纯走进人民大会堂,代哥哥罗盛教领取了国家授予的“最美奋斗者”荣誉奖章。

“罗盛教牺牲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身后也涌现出了更多的‘罗盛教’。”

1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