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宋战争:两淮战场让蒙古人吃尽了苦头、耗光了锐气、流干了鲜血

风语幽谷回声 2024-12-19 12:18:41

公元 1234 年年底,窝阔台的使者如凛冽寒风般降临临安,对宋廷发出严厉谴责,罪名是 “败盟”。彼时,窝阔台的意图已昭然若揭,出兵伐宋只是时间问题,只因准备工作尚未完备,战争暂时未能拉开帷幕。

01

次年春,蒙古军完成战备,窝阔台一声令下,蒙古大军如汹涌潮水般三线出击,一场规模浩大的世界战争就此爆发。东线战场,大将唐古统领蒙古九军与汉军,剑指高丽,欲将其彻底征服。

西线战场,窝阔台命各宗室以长子统率出征军,万户以下各级纳言也纷纷遣长子从征,诸王以拔都为首,老将速不台为主帅,开启第二次西征的壮丽篇章;南线战场,窝阔台以宋背盟为由,遣三路大军攻宋。皇子阔出率领一路大军直扑宋朝京襄地区,似要将其繁华之地纳入囊中;皇子阔端则率另一路大军猛攻四川,企图撕开南宋的西南防线;大将额术鲁率领的大军则扑向两淮,一时间,烽火燃遍南宋边境,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公元 1235 年 12 月,在三路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势下,南宋防线摇摇欲坠,丧地连连。四川战场,蒙古军在巩昌成功招降金国旧将汪世显,随后以其为先锋,如虎添翼,连克宋军多个军事要塞。南宋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刚愎自用,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驭敌无方,致使蒙古军大有席卷汉中之势。千钧一发之际,囤驻石门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与其弟曹友万挺身而出,他们如英勇的战神,连战连胜,成功收复仙人关等要隘,将蒙古军暂时逐出宋境。然而,曹友闻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终究难以抵挡猪队友的拖后腿。

公元 1236 年 7 月,蒙古军如狡猾的狐狸,改由陈仓道进入秦岭,再次对宋朝发动凶猛进攻。

曹友闻坚守仙人关,如坚固的磐石,将蒙古军死死挡在关外。但赵彦听闻蒙古军攻破武休关,即将攻打阳平关后,竟做出荒谬决定,强令曹友闻放弃仙人关,回援阳平关。

曹友闻深知阳平关地势平坦,利于蒙古骑兵驰骋,而不利于己方步兵防守,于是强烈建议继续坚守仙人关,以威胁蒙军后方。但赵彦固执己见,一天之内连下七道令牌,曹友闻无奈之下,只得于 9 月 9 日放弃仙人关,率部退至阳平关附近的擂鼓台。

阳平关本也是险隘之地,若赵彦与曹友闻能携手并肩,齐心抗敌,或许仍有极大可能将蒙古军阻挡于此。然而,当曹友闻移防阳平关后,赵彦却如胆小的兔子,带着本部三万大军仓皇逃往剑门关,只留下曹友闻兄弟独自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

曹友闻与曹友万毫不畏惧,拼死杀敌,但终因兵力悬殊,兄弟二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而赵彦自始至终未派一兵一卒增援阳平关,其行径令人发指。

更令人愤怒的是,曹友闻战死、阳平关失守后,赵彦不仅没有勇气慷慨迎战,弥补过错,反而继续率军狼狈逃窜,先逃至成都,后又逃往夔州。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赵彦身为长官如此贪生怕死,四川各地官员纷纷效仿,弃城逃亡之风盛行。

蒙古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连破利州、阆州、顺庆、潼川,最终轻取成都。阔端下令蒙古军在成都分兵四处劫掠,曾经富庶的天府之国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02

蒙古军撤退后,宋军虽陆续收复失地,但蒙古军在撤退途中摧毁了大散关、武休关、仙人关、七方关等要塞,致使巴蜀门户洞开,此后几十年,蒙古军在四川如入自家后院,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宋军凭借秦岭大巴山御敌的梦想彻底破灭。

南宋朝廷得知曹友闻的英勇事迹后,追赠其为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赐庙褒忠,谥号节愍。而罪魁祸首赵彦则仅被罢官,贬至衡州,如此处罚实在难以平民愤,与他的罪行相比,简直形同虚设。

在蒙古西路军劫掠四川的同时,蒙古中路军也势如破竹,连克唐州、邓州等地,并成功拿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襄阳。

襄阳的沦陷本是沉重打击,然而祸不单行,蒙古中路军主帅阔出突然病死。但这并未阻挡蒙古军南征的步伐,窝阔台迅速派帖木台率军继续南下。

在随后的战斗中,随州、荆门、枣阳、郢州等地相继沦陷,南宋的京湖防线被打得千疮百孔。成都陷落,荆湖崩溃,襄阳失守,蒙古铁骑直逼长江,江陵岌岌可危。

一旦江陵沦陷,蒙古中路军便可兵分两路,一路逆江而上,与西路军联手包抄川东宋军;一路顺江南下,直捣江南腹地,南宋的形势可谓危如累卵。

宋廷上下陷入极度慌乱之中,宋理宗在慌乱之际做出一个极为重要且明智的决定,命令驻守黄州的孟拱驰援江陵。公元 1236 年 10 月,临危受命的孟拱虽面临缺兵少船的困境,却兵出奇招。他命令士兵在长江沿岸增设火拒,每夜不息,同时让将士们沿岸游走,制造出大军压境的声势。

宋军依计行事,在江南列竹、赵江达数十里。江北的蒙古军被这虚张声势之计迷惑,摸不清虚实,误以为宋军主力增援而至,因而未敢第一时间发动渡江作战。孟拱趁机组织敢死队悄悄渡江,一把火烧毁了江对岸蒙古军的战船。蒙古军失去战船,无法渡江,只好退回襄阳。南宋岌岌可危的长江防线暂时得以稳固。

不过,蒙古军仍占据襄阳,随时可能再次南下。孟拱为彻底解除隐患,积极筹集兵马粮草,准备收复失地。

但就在此时,蒙古东路军开始行动。

在大将口温不花的统领下,蒙古东路军以固始为突破口,强行撕开南宋淮西战区防线,连克蕲州、舒州、光州等地,企图切断孟拱的大本营黄州。孟拱临危不乱,率军救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连战连捷,打得蒙古军不敢再窥视黄州。

战后,孟拱因战功擢升为京西湖北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成为南宋中部战场的主帅。蒙古军在孟拱的连续打击下,锐气受挫,只好将兵锋转至安丰。

负责安丰防务的官员杜杲,面对蒙古军的围攻,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发明了一种木制塔楼,塔楼之间以横木相连,宋军以此为依托,顽强抵抗蒙古军的一次次进攻。

公元 1238 年年初,在杜杲的指挥下,安丰宋军顶住了蒙古军的几十次进攻,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随后,宋军内外夹击,蒙古军大败,丢下 1 万多具尸体,仓皇逃窜。

8 个月后,不甘心失败的蒙古军卷土重来,这次他们将目标锁定为泸州。泸州位于巢湖之滨,蒙古军企图拿下泸州后,以巢湖为水军基地训练水师,进而直取建康。但他们再次遭遇杜杲,此时杜杲已升任淮西安抚使兼知泸州。在随后的战斗中,蒙古军在泸州城外堆起高于城墙的土坝,在土坝上安装火炮、投石机,日夜不停地攻击城内。

杜杲毫不示弱,在泸州城里筑起更高的土坝,同样安装火炮、投石机,与蒙古军隔城互射。泸州保卫战如同安丰保卫战的重演,蒙古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宋军趁机出城迎战,追杀蒙古军数十里,毙敌 26,000 余人。

03

宋朝虽有诸多不靠谱的官员,但也不乏如孟拱、杜杲这般靠谱的能臣。他们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爱国情怀。孟拱在局势稍稳后,开始着手收复荆襄。

公元 1238 年十二月,在孟拱的指挥下,宋军收复郢州、荆门等地。

次年正月,宋军曹文镤部收复信阳。在各路宋军接连胜利的鼓舞下,占据襄阳的地方豪强刘廷美见风使舵,反水归宋,派人密约宋军夹击襄阳城内的蒙古军。

1239 年 4 月,在内有内应、外有宋军强大攻势的情况下,襄阳樊城的蒙古守军开城投降。至此,宋军收复整个荆襄地区,孟拱因功再次得到提拔,被授为枢密都承旨兼知鄂州,成为南宋举足轻重的人物。

孟拱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襄阳收复不易,若蒙古大军再次重兵围城,襄阳仍有沦陷风险。于是他主动向朝廷上表,强调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精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在孟拱看来,长江如巨龙,江南是龙头,川蜀为龙尾,荆襄则是龙心。

保卫长江,必须全力守卫荆襄。朝廷右丞相兼枢密使史嵩之虽有过往瑕疵,但在战略眼光上与孟拱不谋而合,大力支持孟拱的工作。

孟拱得朝廷支持后,以蔡、西两州降兵组成中卫军,以襄、郢两州归正人组成先锋军,补充襄阳兵力。这些新招募的兵士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自给自足之余还能支援其他战区,襄阳逐渐恢复生机,成为南宋抗蒙的第一军事重镇。

公元 1239 年秋,窝阔台见两淮和京湖战场难以突破,任命大将塔海秃雪为先锋,再次入侵四川,企图从四川打开进攻京湖的突破口。四川宋军起初连战连败,蒙古军连破开州、万州,直逼川东重镇夔州。

与此同时,蒙古军张柔部在河南屯田,并在邓州、顺阳积聚造船木材,准备训练水师攻打襄阳,策应西线攻势。

宋理宗果断任命孟拱为四川宣抚使,委以京湖和四川两大战区的重任。孟拱不敢有丝毫懈怠,亲率大军西进。抵达前线后,他审时度势,严令各部未经许可不许出战。

经分析敌情,他判断蒙古军主力可能取道黔州渡江,于是派出得力干将刘整筑囤于宜昌,又以千余兵力囤于秭归的重要隘口万户谷,另派两个弟弟孟瑛和孟璋分率数千精兵驻扎于松滋和澧州,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孟拱部署得当,准备充分,蒙古军多次攻击均无法突破宋军防线,最终只得无奈撤走。孟拱随后派部将王坚偷袭西川,将张柔辛苦搭建的造船厂及积聚的造船材料付之一炬,使蒙古军刚刚起步的水军计划化为泡影,渡江步伐至少推迟十年。

文本来源@老威观史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