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雨太空漫游真无线降噪耳机体验-TDSREVIEW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3-02 06:34:31

MOONDROP Space Travel ANC TWS - TDS REVIEW

KT MARK: V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In-Ear Fine Level

作为两百元档的主打声音表现的真无线耳机产品,猫饼 Nekocake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置顶推荐中出现,也时不时的能听到不错的反馈,所以当太空漫游出现的时候,我非常意外——怎么价格低了,声音和降噪还更好了?关键是,甚至它还更漂亮。

相较于猫饼,太空漫游的包装要紧凑一些。抛去早期的竹盒不谈,在所有的水月雨耳机产品中,太空漫游的包装其实是仅仅大于夸克的那个纸盒子而已。透过正面的一层透明塑料,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耳机充电盒的样子。当然,在这么小的体积上,你还是可以找得到水月雨的标志性二次元形象,只是她这次来到了后面。Space Travel 的字体似乎是专门设计的,颇有种科幻片里外星文字的质感。内部配件包含一根短的 USB-C to USB-A 充电线和三对额外的硅胶套(M 号已安装好)。这种硅胶套相对较软且内外软硬程度一致,为了适配导管和耳道口形状而设计为 Y 轴稍长的椭圆形,高度比较矮。

目前的太空漫游有两种配色可选,早先发布的是透明+米白色的版本,本文中出现的则是橙色透明+黑色的版本。就观感上而言,透明+米白的质感确实有点像有着透明窗户的太空舱的意思,而后者从我的理解上来说则是照应了火箭发射时的火焰。这个橙色在不同环境光线下呈现出的观感也不同,在日光下看上去饱和度较高,而稍暗的环境下又有点像可乐瓶。总之这种介于橙色和咖啡色之间的颜色我个人是挺喜欢的。

耳机充电盒本体塑料材质,充电接口位于底部,而上半部分设计为透明亚克力材质的同时并没有像常规 TWS 那样进行磁吸开盖设计。耳机本体就这样“露天”地插入充电,磁吸强度很大,不用担心开天窗的设计会让耳机容易掉出,透过透明部你也能看到硕大的磁体存在——这个内部结构透着的样子真有点太空探索的意思了。

耳机本体的样子就与猫饼基本类似了,方形柄部加上饱满度适中的腔体,是常见的“pods”形态。腔体顶部有硕大的开孔,导管偏短,为椭圆形。腔体和充电盒下半部分都是磨砂塑料,没有可见的色差。

佩戴方面,由于耳机本身偏轻,所以说并不会有下坠感。主观感受是舒适度没什么问题,但是似乎由于腔体有些过于圆润,加上表面为磨砂材质导致容易产生滑动,对于边嚼东西边听等场景不太友好。常规运动场景的稳定性表现还不错。

操作识别依靠在柄部略偏上半部分的区域进行触摸来实现,对于操作的识别灵敏度比猫饼进步明显,但是偶尔也会有对于多次点击识别错的情况。语音反馈得到升级之后,语音清晰度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只是希望还能把提示声音的音量再做的大一些。

通过 MOONDROP Link 2.0 app,也可以进行针对于单击、双击、三击和长按的操作逻辑自定义,默认的逻辑倒是简单易懂。

信号稳定性上,由于没有搭载高码率编码,太空漫游分别在 SBC 和 AAC 下尝试连接 Xperia 5 II、魅族 16th、Redmi K30 5G 以及 HTC 5G Hub、在 AAC 下连接 iPhone 14,都没有明显的信号稳定性问题。无论是我自购过的白色版还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黑色版,均没有过断连,仅在信号复杂环境进行通话时丢过两次包,作为入门级 TWS,表现很好。

延迟方面,在默认状态下连接标准测试设备进行流媒体视频观看,延迟约在正常语速半个字左右。标称的 55ms 低延迟在四下触摸开启之后确实能够有着明显的延迟降低感,在流媒体视频观看环境下已经基本上感知不到语速的延迟了。考虑到 AAC 的基底延迟表现,太空漫游即使放在所有 TWS 产品中,实际的延迟控制也属于优秀水平。

一般来说,目前主流的主动降噪方案都是基于混合式前后馈降噪来进行设计的,但是混合式降噪往往会在 ANC 开启的时候引入更多的声音劣化。对于低价位的很多降噪产品来说,很少会下成本在不同状态下适配不同的 DSP 补偿,也就很难在降噪模式、通透模式和 ANC 关闭状态下保持一致的声音走向。那么为了保持声音一致性,太空漫游只做了前馈式的单模降噪方案,好处是你很难再感觉到开关降噪前后的声音变化。一般单模降噪会很难把降噪深度和降噪频宽做得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现在的低价位产品也普遍更愿意选择混合降噪——调校更容易、成熟方案也更多。那么标称 35dB 降噪深度的太空漫游实际上降噪性能如何呢?

首先是降噪深度,从主观感知上来讲,太空漫游的降噪深度在低价位属于相当不错的水平,对于低频段,尤其是 70~300Hz 的机械噪声有着相当明显的压制作用。频宽覆盖的表现中规中矩,显然跟更高价位的一些“降噪专用户”有一些差距,不过仍然在差不多 800-1000Hz 的频段仍然有作用。高频降噪靠物理隔音,和猫饼类似,太空漫游的入耳深度并不算深,但是耳套的耦合相对还算紧密,有着还不错的被动隔音能力。综合下来,太空漫游的降噪相关指标在这个价位显然是优秀的,只是跟优秀的混合式方案还有差距,这就是设计上的取舍了。对了,太空漫游的主动降噪没有什么耳压,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的人群无需担心。

通透模式方面,它的风格走的是相对会突出一些人声频段的调法,被他们称为“人声频段特化型透传”。实际使用下来,相对来说自然度表现还是不错的,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拱起来刻意突出什么声音来。可用性尚可,在偏高频的一些频段有些压暗的痕迹。好在,开透传之后它也没有什么底噪。

通话表现上,对于环境噪音的抑制在这个价位没啥可挑的,实际语音清晰度也属于正常水平。

综合下来,太空漫游可以在 TDS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中来到 In-Ear Fine Level 的档位,但是位次会在这档里相对不够突出。加分点在于降噪深度、耳压感控制、高频增噪控制、通透模式自然度,对于风噪抑制和突然出现的大声压噪声的反应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考虑到149元的价格,这可能是这个价位你能买到的最好的降噪综合体验之一。

续航方面,官方标称仅耳机连续播放时间为4小时,充电盒供电12小时。个人经过标准流程测试下来,关闭低延迟游戏模式、加载 EQ 为 Reference、关闭主动降噪,以 AAC 编码协议连接 Sony Xperia 5 II,不间断播放以50%音量连续播放流媒体音乐(Apple Music Lossless)、播客节目(小宇宙),仅耳机续航为3小时52分钟-4小时17分钟(三次满电状态下续航测试),基本符合官方描述标称值。开启主动降噪后对于续航的影响比混合降噪竞品略小一些。

基于 MOONDROP Link app,太空漫游也可以进行监听(Monitor)、标准(Reference)、氛围(Basshead)这三档的默认调音切换。我个人显然是更喜欢“监听”的那一档,相对来说也是低频最少的一个。不过对于一些流行听众来说,“标准”或许是更符合大多数人口味的选择吧——也是基于 VDSF 的标准状态。

搭载了直径为 13mm 的钛球顶振膜动圈单元。支持的编解码协议为 SBC/AAC,这点倒是与猫饼一致。具体声音表现如何,我们接下来的主观描述部分将全部基于 AAC 编码、Reference 档调音进行。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不算突出,有着不错的下潜。收放速度适中,但是收得比较干净。氛围烘托并不浓重,听上去不会有浓郁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前倾问题。总的来说,太空漫游的中低频听上去是扎实但是量感不很多的,在能量感上也相对比较分散一些。

中频,人声的厚度有所控制,相对距离适中,听上去口型相当小一些。对于人声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之间的优先级没有特别的倾向,但是线条听上去是有轻度的柔化的。男女声的偏向性不明显,普遍在声线上的适应性有所偏向有一定厚度的类型。喉音有些突出感,气声自然程度较高,不会有拔高的刻意突出,齿音打磨得比较多。

乐器方面,乐器的线条刻画会稍优先于质感表现。弦乐器类普遍有着适中的厚度和较为中性的音色,吉他的拨弦细节不很突出但是保留得比较良好,大提琴的形体感稍显瘦弱。铜管类的气势感适中,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适当的量感,听上去扎实程度也足够。木管类的普遍标下不错,发音的自然度不错。管类乐器的主要问题在于泛音似乎有点少,基音部分普遍挑不出什么毛病。打击乐器存在感适中,刺激感轻微。

高频有一定的亮度,但是并不是由于某些频段的尖峰导致的“假亮”,是由整体平滑作为基础的。极高频滚降稍早稍快一些,过渡自然。

声场大小不算突出,但是较为规整,“高度感”表现良好。人声与乐器之间有不错的分离度。解析能力出色,两端的信息量在 AAC 协议大军中属于中上水平的了,且没有什么过分突出的“解析感”来影响音色自然度。动态适中,瞬态良好。

太空漫游在原先猫饼的基础上,对于中高频的质感进行了一些优化,声音依然保持了同价位领先、五百内不吃亏的水平;降噪提升非常明显,从“可堪使用用”到了“能正经用”的级别。相对于常规的磁吸开盖形态,太空漫游也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一些突破,审美角度见仁见智,但是我个人确实挺喜欢黑色款的这个类似可乐一样的透明电池盒。更加紧凑的体积也使得它更适合被带出去。太空漫游在两百元内价位也会成为常规推荐之一。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Oct 2023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