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每一帧画面都是壁纸!在看了小编分享的来自新疆的神仙壁纸后,网友在互联网平台纷纷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不仅浓缩了新疆地区的文物遗存、人文风貌、城市风光,还以“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四大维度为视角,“全景式”权威讲述了中国新疆历史事实,堪称一部“由文物、文献与遗址”构建的中国新疆历史影像教科书。
想深入了解新疆的历史印记,这部纪录片应该这样看!
一枚小小的钱币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高昌吉利钱外圆内方,对应着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是当时中国铸钱的通用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阚、张、马、麴四大家族承袭中原地区的治理模式,他们的治所就在今天的高昌故城。
汉文吉祥语“高昌吉利”,需要按照顺时针方向阅读,寓意高昌国吉利太平。
据新疆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孟楠教授讲解,在塔里木盆地南缘还发现了汉佉二体钱,一面是汉文,一面又是当地流行的文字佉卢文。同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现的龟兹五铢钱中也有汉龟二体钱,也就是说它上面既有汉文,也有龟兹文。
新疆出土的一只青花瓷凤首扁壶,馆藏于伊犁州博物馆,你知道与它相对的另一只是在哪里发现的吗?它们又共同诉说着什么故事?
出现在新疆地区的元青花瓷,以一种蓝色颜料为人熟知:苏麻离青。元代青花瓷的分布,遍及全国,它们以鲜艳的蓝色闻名于世。
馆藏于伊犁州博物馆的元青花凤首扁壶,与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花瓷遥相呼应。
一鸾一凤,两只青花瓷凤首扁壶,共同诉说着那一时期新疆地区波澜壮阔的民族迁徙。
“巴扎”是什么?每周日,喀什郊外的牛羊大巴扎都会准时开市。在今天的维吾尔语中,“巴扎”意为“集市”。最早开张的是出售头套、牵绳的维吾尔族老人,方便稍后成交的买主能牵走自己中意的牛羊,他的生意几乎完全取决于牛羊巴扎的交易数量。
这种古老的畜牧交易形态在西汉时,便已经在新疆地区存在。
喀什牛羊大巴扎的规模在亚洲屈指可数,主要交易牛羊等畜产品。讨价还价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这里不仅吸引来买主,也招徕众多好奇的游客。
精绝国一枚小小印章诉说的历史这是一枚东汉时期的官印,出土于尼雅遗址,刻着“司禾府”的字样。
司禾府是汉代时期管理屯田和粮食种植的机构,证明了东汉曾在尼雅一带屯田。
图: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故址——尼雅
唐代的屯田规模更大,根据吐鲁番文书记载,在巴里坤大河附近屯田的唐军,曾一次性缴纳3800石粮食,相当于今天的170多吨。
清代的新疆屯田点遍及天山南北,汉族、维吾尔族、回族、锡伯族、满族等各民族纷纷加入屯田大军。
14条古丝绸之路中,哪条最神秘莫测?在迄今已知的14条古丝绸之路通道中,大海道最为神秘莫测。
它是古代敦煌和吐鲁番之间最近的直线距离,但也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的路线选择。
进入大海道,便是进入世界上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戈壁大漠,似海茫茫,唐朝人因此称之为“大沙海”。
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上,“燃臂引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大漠中,一人点燃双臂,举起熊熊火光,为迷途的路人指引方向。这件充满佛教理念的艺术品,也在无意间记录下古代西域交通最真实的危险场景。
一旦迷途,便是悬于生死之间。
这条路,最终化为古代丝绸之路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
今晚请继续锁定CCTV-1,20:00档大型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五集《多教并存》、第六集《互鉴通和》两集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