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爆炸驱逐记者的背后:威力至少100公斤TNT,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猫大叔辣评 2024-03-15 09:20:11

01

燕郊爆炸的话题还在持续升温中,不断上升的死伤人数也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多么惨烈的人间悲剧。

可就在所有人想第一时间知道真相,也必须知道真相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却发生了。

也许是燕郊距离北京太近了,也许是这次事故的爆炸威力太大了,又或是这次事故的死伤人数太严重,央视记者几乎是在爆炸后的第一时间内就赶到了事发现场。

从简短的镜头里可以看出,他们几乎都是素颜出镜,也许还未到上班的时间,或还在上班的路上,连整理妆发的时间都没有,就被紧急派到了事故现场。

我也确实记不清,上次看到央视对类似事件的现场报道是什么时候了,反正央视能这么迅速地做出前沿报道,也说明这次事故的影响力绝不可小觑。

这些记者不顾个人安危,来到现场直播,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播报现场情况,阻断流言四起和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还全国人民一个真相。也起到媒体监督作用,让相关部门能尽快查出事故原因,妥善安抚遇害人员及家属。

所以这样的报道,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及时的,央视记者的做法也给全国媒体做出了一个榜样。

可就在总台记者杨海灵,正在现场开展直播报道时,话还没说两句,就突然从人群中窜出来两个黑衣男子上前挡住镜头,直播被迫中断。

在另一个网上流传的视频里,另一位身穿带有“CM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标志的女记者,也遭到了类似的“待遇”,被现场10多个黑衣壮男毫无尊严地推搡驱逐。

众目睽睽下到底是谁这么大的胆,公开阻拦和压制记者的报道?

事发后不久,就连中国记协都忍不住发声,三问当地政府机关:

记者应该进行采访吗?

记者是添乱吗?

一纸通稿真能代替现场报道吗?

我觉得问得极好,比起对方的“驱赶能力”来说,完全彰显了一个文人的风骨,一字一句文字的力量绝不输对方上手的力量。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很快,当地政府就出来解释和致歉了。

他们先是对媒体不顾个人安危前来报道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感谢,接着解释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会”,完全是因为专家经过勘探发现,事故现场仍存在天然气泄漏风险,怕发生再次爆炸,只能对所有周围人员进行劝离,其中就包括了央视的记者。

至于为何用了这么粗暴的方式?

当地政府也解释说,是因为一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不强,只能对当时仍在现场报道的记者进行强行劝离。

说实话,对于事发当时的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当地政府说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但为何在镜头里被强行劝离的是记者而不是周围的市民呢?

如果现场依然有安全隐患,是否应该一视同仁,而不是只针对记者呢?

可以想象一下,就拿燕郊这次爆炸来说,如果没有媒体的第一手资料,事态会是怎样?

别的先不说,就说第一时间传上网的现场视频来看,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在燕郊,疑似燃气泄漏引起的爆炸,就光凭这爆炸的威力来看,别有用心的人就可以制造舆论,博眼球,把它制造成另外的恶性事件。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手资料,虽然来自网友的爆料,但正因为有了媒体的求证,正因为有了媒体的发声,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才有了更多的真相,才让谣言扼杀在摇篮中。

我们也才在第一时间里,快速且准确的知道了疑似爆炸的原因,因为燃气泄漏。

虽然多个媒体对燃气泄漏的具体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说是炸鸡店,有人又说是招待所,还有人当地的两家公司出来澄清,爆炸的那栋楼里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终端用户,也就是说即便是燃气泄漏,也大概率不是燃气管道引起的泄漏,很可能是因为燃气罐引起的泄漏。

02

而对于爆炸现场的情况,我们就更需要依赖权威媒体的报道了。

可以准确知道的是,爆炸是在当天早上7点54分左右,爆炸的地点是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一个主干道交叉路口的一栋四层(上面人为加盖了一层,实则为五层)里。

在这栋楼的底层商户,有炸鸡店、花店,还有面馆,事发的时候,花店和炸鸡店都还没开门,里面都没有人。

只是楼上还开着一家宾馆,4楼是一家舞蹈教室。

宾馆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一直都住在宾馆内,女人一般都是早上送完孩子就来这里帮忙。

爆炸发生的时候,女人正好送完孩子回到宾馆里,结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当救援人员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而男人还没找到,一直处于失联的状态。

失联的还有一楼面店的女老板,她是外地人,才来这里两三个月,当爆炸发生后有三个自称她同乡的男人到处找她,还去有爆炸伤者的医院一家一家的问,但目前还没有这个女人的消息……

这些,如果不是权威媒体的记者在现场奔走采访,每一个小人物的担忧与彷徨,我们都无法第一时间感同身受,我们更不知道这次爆炸事故居然能这么惨烈。

这栋建筑几乎在爆炸的一瞬间就被夷为平地,再去看的时候只剩下框架。

沿途的汽车也没能幸免,几乎所有的窗玻璃都被震裂,周围散落着大量玻璃渣。

还有,与爆炸现场一路之隔的文化大厦,是一栋住宅楼,因为爆炸冲击波的影响,很多人在爆炸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如地震一样的强烈震动,接着就是巨响,然后窗户就碎了,有些住户的门甚至都因为爆炸波的冲击已变形,根本就关不上了,还有的住户厨房的天花板也大量脱落。

甚至住在28楼的住户都没能幸免,不仅窗框被震落,爆炸后的黑烟甚至飘到了他们家的高度,让他一度以为是自己所在的楼出事了。

另外,离爆炸现场有一百多米距离的商户也遭殃了。

一位刚开店的餐饮店老板,刚做完第一单生意,就发现楼顶掉了。

好在他反应很快,和顾客一起冲出了店,竟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经营了9年的店就这样被烧毁了。

更惨的,还是当时就在爆炸现场的人。

有位女士,当地正送完孩子去学校,就在骑车返程的时候,正好走到爆炸楼栋附近,一声巨响后,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自己就倒在了地上,头一阵发懵,还是交警把她扶起来的。

好在她当时戴着头盔,当交警把她头盔取下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口罩都被热浪烧坏了。

还有个60多岁的老爷爷,当时正好在爆炸现场附近,受到冲击波的伤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多处外伤和烧伤,因为出血过多已被下了病危通知书。

还有个60多岁的老奶奶,也是在送完外孙上学返程时,因为事发地正在施工,她就走在靠近爆炸楼栋的这边,结果被爆炸冲击波直接冲到了围挡上,还被飞溅的砖块砸中,目前伤势较重。

这些,如果没有记者的采访,如果没有媒体的报道,仅凭当地的一纸情况通报,或者几小时的新闻发布会,我们能鲜活的感受到这次爆炸的威力和影响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03

更重要的是,媒体对这次爆炸的质疑。

如果真如当地初步勘察的结果,这次爆炸虽然是燃气泄漏,但不是燃气管道泄漏,是燃气罐泄漏,那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爆炸威力?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但我们也知道,想要产生这么大的爆炸威力,绝不是一个气管泄漏这么简单的,这里面肯定还隐藏着其他未知的原因。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当然,有这样的报道,也是基于权威媒体的报道。

有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参加了一个柔力球队,她平时训练的场地就在爆炸楼的4楼。

那天,队里的一个小姑娘有时,原本7点30分的训练改到了8点,爆炸的时候她正好带着孙子上楼。

也好在他们当时正在楼梯间,不然上到4楼舞蹈教室,很可能被坍塌的顶楼扎中。

但老奶奶受伤也不轻,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摔了一跤,手指也骨折了,还好孙子只是受到了惊讶,没有大碍。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老奶奶说,她和孙子灰头土脸的走出来时,还能听到身下的废墟传来阵阵哭声。

但老奶奶也说了,当时进楼的时候就闻到很大一股煤气味,但她也没上心,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疏忽的还是进了楼。

另外,事发前觉得不对劲的,还有附近的一位店主,他说早上7点20分左右,他经过路口时,就闻到过一股刺鼻的异味:气味很大,好像谁家车漏油了。

因为着急开店就没有想太多,没想到半小时后居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爆炸。

是不是很让人唏嘘?

原本这次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但因为所有人都不上心,甚至说没有基本的安全常识,才让这次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最终酿成了如此惨痛的悲剧。

特别是《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

2022年5月16日,燕郊一小区就曾发生过一起燃气爆炸事故,现场有2人受伤。

一个多月以后,当地一商业街再次发生液化气罐爆炸,事故造成22人受伤,2人死亡。

如今,只隔了一年多,类似的灾难又一次出现了。

所以,即便是燃气泄漏,即便是燃气罐引起的泄漏,即便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但在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出现时,是否一味的把锅甩给商户,甩给责任人,当地相关部门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当然不能。

因为商户可能没有安全意识,难道相关部门也没有安全意识吗?

特别是如今在很多城市都有要求,住宅底层商户不能经营餐饮,虽然燕郊没有这样的规定,但煤气安全问题一定要责任到人。

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一点:这次的爆炸威力到底有多大?

从专家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燃气泄漏不一定会引起爆炸,但达到了一定的浓度,或者说和空气混合到了一定的比例,再遇到一些火星或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而影响爆炸的威力,就和空气中混合气体的浓度息息相关。

通常情况下,当燃气浓度落在其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存在一个特定的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能产生的爆炸能量将达到峰值。

大概是区域内的天然气浓度在7%至9%之间。

换句话说,按照这次的爆炸威力来看,绝不是一个气罐泄漏这么简单,也绝不是刚发生泄漏就爆炸这么简单,一定是泄漏的燃气和空气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极具到了一定的浓度才发生的爆炸。

如果以8%的甲烷浓度为基础,采用TNT当量计算公式进行估算,结合这次爆炸的威力和破坏程度分析:

这次爆炸事故的威力至少相当于约100公斤TNT炸药爆炸的程度。

你说,没有媒体的报道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吗?失去了媒体的监督,我们又能听到多少真话和看到多少真相?倒逼相关部门从严处罚,更加的对人民安全和财产负责。

关注猫叔,热点不迷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