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册
边临镇位于山东省陵县(今德州陵城区)境内,是一座古老的城镇。本组图片拍摄于1940年2月,出自当时在此驻扎日军的私人影集,记录了边临街头的真实景象。
街道
逢集的日子,边临镇的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街道两边的商铺前摆满了小摊,使原本不宽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在人群当中,站着两名日本警备队员。
老人
日本人将镜头对准了一位牵着毛驴来赶集的老人,面对日本人抵近的镜头,老人局促不安又很无奈。周围站着不少看热闹的行人。
警备队
两名日本士兵坐在桌子边。桌子前摆着的木牌上写有“大日本军边临镇警备队”的字样。2月11日是纪念神武天皇即位之日的纪元节,桌子后方的墙上挂着“庆贺皇纪2600年”条幅。
包子铺
路边的一家包子铺,祖孙三代各自忙着手里的活,孩子和父亲负责和面做包子,爷爷坐在炉灶前烧火,面前的蒸笼冒着滚滚热气。
包子
做好的包子整齐地摆在笼屉内,放在一扇床箔上,诱惑着来往的行人。那时候的人吃一顿白面粉就已经很奢侈了,更何况是有褶有馅的包子呢。
吃早餐
坐在小板凳上,围在一起吃早餐的人。他们一手拿着火烧,一手拿着勺子埋头喝着碗里的豆腐脑。饭桌很简陋,在箩筐上放一块方木板就成了。
肉铺
一家卖肉的摊位,操刀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长的白白净净。因为整天和猪肉打交道,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油污,好像包了浆一般。
高粱酒
历史上,山东盛产高粱,山东高粱酒更是中外闻名,这一点,我们从书籍和影视作品中都有了解。图为两个日本士兵站在一处卖高粱酒的酒坛子边留影。酒坛子上盖着漏斗,旁边放着酒提子。
帽子铺
卖帽子的商贩们扎堆经营,摊位上帽子五颜六色, 但样式比较单一:一种是瓜皮帽,另一种是带耳的棉帽。看看周边逛街的百姓,所戴的也多为这两种帽子。
布庄
一家布庄内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成匹的花布,掌柜是一个穿着长袍的三十多岁的男子。他站在柜台后面等待有人光顾,手边放着一把算盘。
卖旧货
集市上除了店铺,还有一些摆地摊的小贩 。图中的两个小商贩直接坐在地上营业,地上摆着鞋子,墙上挂着衣服,这些都是二手的旧东西。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些东西的来历很令人生疑,或许是直接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也未可知。
兑换铜钱
这个摆地摊的小贩看到日本人的镜头,眼睛里露出惶恐之色。他是一个兑换铜钱的小贩,或许担心脚下的这些铜钱会被日本抢去吧。
铁器
这个铁皮匠人面对镜头的露出的神态颇令人玩味,似乎根本没有将日本人放在眼里。他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面前摆放的水壶和酒提子,都是他用废弃的洋铁皮桶制作的。
卖花生
推着独轮车卖炒货的老人,面前的笸箩里放着炒好带壳花生。江户时代花生经由中国传到日本,日本人不认识,便称之为“南京豆”。在独轮车旁站着一名抱着小婴儿的妇女。小婴儿长得很漂亮,差不多一岁的样子,如果还健在,应该有八十多岁了。
卖苇席
当时边临的商贩们非常喜欢扎堆经营。这一片集市露天摆着很多的成卷苇席,显然是一块专门售卖席子的地方。很多人认为这种凉席只是夏天的床上用品,其实不然。它可以用于修建屋顶,也可以用来搭建席棚,在当时的用途很广。
菜市场
这一片是菜市,地上摆着成堆的大白菜、大葱。卖菜的小贩都是附近的村民,所卖的东西也是刚刚从自家地里收割的,非常新鲜。赶上饭点,有不少小贩蹲在地上吃东西。 顾客们则穿梭于菜摊中间,挑选着想要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