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人为何不守辽土?不把人当人,大义只会沦为空话

悠然修 2023-07-23 17:20:02

明朝末年,女真代替蒙古成为皇朝的大患。虽然明廷很快就将重心倾向辽东,并通过三饷榨干天下来供养辽军。然后辽人和辽军总给人一种出工不出力的感觉,不但一败再败,投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今日辽人已倾心向奴矣,彼虽杀其身及其父母,不恨;而公家一有差役,则怨不绝口。彼遣为奸细,则输心用命;而公家派使守城,虽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

《辽左大势久去疏》

当时的辽人是不是真像熊廷弼所说,心中已无大义跪了建奴?其实这个锅应该由明廷来背,是朝廷自己逼迫辽人放弃了大义。

万历二十四年,神宗任命内侍高淮为矿使,至辽东负责开矿及征收商税。高淮尚膳监出身对矿业、商业一窍不通,为了满足皇帝要求,他采取了更为简单的方法。以开矿收税为由,肆意搜刮无权无势的普通平民和富户,致使大量辽人家破人亡。

因为辽东地处边关,当地人员组成以戍边军户为主。为了完成任务博皇帝欢心,高淮也把手伸进了军营。肆意克扣军士军饷,稍有抱怨都会被他活活打死。

在高淮的带动下,辽东的官员、将领们也开始肆意榨取辽人的血汗。然而朝廷对此反应却很冷淡,折腾出两次兵变的高淮仅仅是召回京师了事。而对其它官员将领则连像样的处罚都没有,导致他们愈发肆无忌惮的,不然李成梁何以有财蓄养近万家丁?

“二相出巡,如虎捕人;上天无路,钻地无门”、“若遭大虏还有命,若遭家丁没得剩”等民谣,就是当时辽人艰辛生活的写照,一遇灾年甚至会发生易子相食的惨剧。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努尔哈赤在起事之初却对辽人表现得非常热情。不但给出优厚待遇,还喊出了“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的口号。因此明末时辽东兴起了一股向女真移居的浪潮,“生于辽,不如走于胡”。而明廷的应对,则是对辽人更加的残酷。

不光是努尔哈赤对明朝有“七大恨”,当时辽人对朝廷也有着“四大恨”。所以后金的突然崛起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谁之过?

军兴以来,援卒之欺凌诟谇, 残辽无宁宇,辽人为一恨。军夫之破产卖儿,贻累车牛,辽人为再恨。至逐娼妓而并及张、刘 、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难动之室家,辽人为益恨。至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淫污妻女,侵夺饮食,辽人为愈恨。有此四恨,而冀其为我守乎?

《明熹宗实录·卷九》

朝廷并不是不知道这些问题,遗憾的是朝廷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问题。

李成梁认为民心不聚、难阻外逃、边防难守,只会浪费军资钱粮。因此和朝廷商议后决定,撤防宽甸六堡。为了和后金之间形成一个无人间隔区,李成梁强驱不愿意离开的辽人内迁。

这不但白送后金大片土地,强迁导致的无辜死伤又加剧了辽人的离心、外逃倾向。朝廷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推行一些善政呢?虽然史籍没有留下相关记录,但原因大概率是朝廷并未将普通辽人的死活放在心上。

这不是笔者无根据的臆想,辽东经略熊廷弼出镇沈阳后向朝廷上的第一道奏疏里是这么说的:

穷民皆高淮残害之孑遗也。欲逃而不逃,将死而未死者,以我万岁爷爷撤高淮入内,止张烽出巡,救民于水火之中,以有今日。近闻催税如故,穷民无可奈何,惟有逃与死耳 ……

及抵辽阳,臣又密访民情,有云:“抚按新来,想必微我们请罢商税。”等语。又有云:“若不罢税,达子就是我投主,催税的就是我对头。”等语。臣闻之,不任寒心,而税监张烽催税手本又三至矣 ……

熊廷弼跟朝廷杠“辽人守辽土”,其原因就在这里。他既没时间和精力,也没能力,去要求朝廷改善辽人生活并推行善政,因此只能要求朝廷从关内调集兵马征剿后金。他知道本地招募军队,军中大部分人心是向着后金的,仗没法打。

朝廷坚持要求“辽人守辽土”,并不是朝廷悔悟了,准备改善辽人生活,而是本地招募军队省钱。

其后熊廷弼下课,接任经略的袁应泰开始推行“辽人守辽土”,但以损害辽人利益为基础。他大量招募战斗力很强的蒙古人入伍,为了笼络这些蒙古人,袁应泰放纵他们侵辱辽民财物、妻女。

结果蒙古人“卖”了袁应泰不说,辽民也愈发仇视朝廷。

其后的广宁溃败,就不是后金进攻造成的(后金被阻在西平堡)。叛将孙德功只是喊了一嗓子,在巡抚坐镇的情况下全城即告大乱。巡抚王化贞自己都被乱民包围,差点被俘献努尔哈赤。

不过后金占领辽阳、沈阳,控制整个河东地区后,努尔哈赤也膨胀了。开始对治下辽民展开惨无人道的盘剥和屠杀,辽民被迫反抗。而明朝也正是借这个机会,以最小的付出获取了开战以来最大的成果,毛文龙仅率二百二十人就收复镇江。

此后毛文龙凭借收拢数十万辽东逃民而迅速崛起,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和大片游击区。同时登莱巡抚袁可立也借这个机会收复了辽南大片领土和逃民。失去民心的后金,也就此进入最为窘迫的时期。

然而“民心”这个真正的大杀器,最终还是被后金所掌握。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就改变了其父“非我族类全部杀光”的政策,开始善待辽东百姓。给予土地和保护,并逐步释放奴籍。虽然不是什么大动作,但是在明廷的衬托下,这就成了难得的善政。

明廷不但继续放任辽西的将领、官员盘剥辽民,还因沉重的军费负担将丧失民心的范围持续扩大。

为应对辽西每年白银五六百万两的军事支出,朝廷开征了辽饷并逐年加大征收税率。官员的盘剥、沉重的税赋、天灾多重叠加下,西北平民终不堪重负开始叛乱。

为筹措军费应对叛乱,朝廷又陆续开征剿饷和练饷,三饷的叠加让明朝就此进入叛乱、军费增加、加大征收导致更大叛乱的恶性循环之中 ……

最终千疮百孔的明朝覆灭了,整合了辽民的后金,趁机入主中原并建立起最后的皇朝。

回到最初的问题,其实更应该问的是“辽人为什么要守辽土”?

是为了某些人嘴里所谓的大义么?不给人活路,却要求人秉持大义为国捐躯。这已经不是站着说话腰疼不疼的问题,而是提出这个要求的人自己信不信的问题。

辽人守辽土,不是为了让某些人图嘴上快活、获取心理满足。也不是守护朝廷、官员盘剥压榨自己的资格,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生存的权力。所以也可以说辽人一直都在守辽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是直到当下一些人仍然不明白。第二次海湾战争,战前伊拉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口号震天响。然而开战之后伊军不仅迅速溃败、投降,预期的敌后斗争、游击也没有发生。是伊拉克人太过于麻木不仁,伊人不守伊土么?

16 阅读:1864
评论列表
  • 凌晨 17
    2023-07-24 10:38

    大明军制虐待士兵,军饷低,地位低,吃不饱,在崇祯这个主心骨崩溻后,几十万大编制削发效忠投清,这历史蒙羞事件,历史资料一笔带过。[鼓掌][鼓掌]

    平静~开开开 回复:
    朱元璋的制度如果能坚持执行,其实也还可以,所有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都一样,都是吏治败坏。
    悠然修 回复: 平静~开开开
    朱元璋大量拓展“充军刑”后,军籍不仅收入微薄,地位上也沦为贱籍,不改就不可能坚持。历史也证明了这点,明朝中前期流民的主力就是逃亡军户
  • 2023-07-24 22:44

    朝廷那帮东林党肯定是不愿意收江南的税,那么就只能从辽东和西北使劲压榨

  • 2023-07-24 19:25

    还有人说萨达姆不该死!不该死的话伊拉克人民就不会不抵抗了

  • 2023-07-25 18:36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呲牙笑]

  • 2023-07-24 09:07

    明吹:你怎么能说我大明不好?大清奴才。

    恨意绵绵 回复:
    大沙勾关法,狂沙勾关法,时不时杀俩勾关法,杀撕勾关子女法
    护城砖 回复:
    明吹们除了活在架空历史里还会干啥。
  • 2023-07-24 21:00

    张小六都不守,古人就比它高尚?

    明月清风 回复:
    张小六,邢台县太子井乡龙华村人,生前为22军5师104团排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所以请不要用来代指张某人!
  • 2023-07-25 13:40

    它们智商低,看不懂的

  • aric 5
    2023-07-24 19:25

    别再说了,学不会的[吃瓜]

  • 2023-07-25 06:27

    辽人守辽土的堡垒政策[得瑟]在关外大搞基建项目,大堡一百万,小堡四十万,不到两年就投了一千多万两白银,后金一来就弃堡逃命,而且后期还能相互配合反复拆迁重建,一堡吃三代,代代吃到撑,真是好项目

    明月梨花一梦 回复:
    真是绝妙讽刺!现在还有没有?
  • 2023-07-24 19:19

    得民心者得天下亘古不变。

  • 2023-07-24 20:47

    辽东古来本是我汉人汉地,奈何司马懿后金两次为祸辽东,置使汉人失其地,为俄人夺去外东北

    遥远 回复:
    司马懿把东北成年人杀光
    用户61xxx85 回复:
    东北汉人也只控制辽东而已,辽东之外都算蛮夷之地
  • 2023-07-24 20:47

    所以督师开始真正的辽人守辽土,立马就捅了马蜂窝,朝廷内外上下恨不得不行

  • 2023-07-26 14:00

    善待自己人不是空话

  • 2023-07-26 10:13

    高淮乱辽

  • 2023-07-24 20:47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