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同属一个时代,但年龄长于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书管理者。相传,《道德经》一书写于他归隐时,途经函谷关,守将尹喜向他问道,于是老子才留下这部《道德经》。
《道德经》原名《老子》,汉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为《道经》37章,《德经》44章,故有《道德经》之名。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大道无形,言不尽意,道和名无法用语言形容,“道”使宇宙万物“无”中生“有”,化生有名之万物,因此从无和有中领悟道的玄妙和万物产生的端倪,无和有本原相同名称不同,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所以,“道”为“众妙之门”。孔子传道,难以说服他人,怀疑道理难以发扬,于是向老子请教,老子教导孔子 可以通过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得到道,然后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从而学以致用,教化天下 。
第二章 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无就有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总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矛盾和转化是永恒的,追求极端就会转化为另一面,导致物极必反,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圣人不发号施令顺其自然处理世事,万物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培育、成就万物不占有、不炫耀、不自居有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失去什么。看到了事物两面性和发展规律,辩证地看问题,行无为之治,行不言之教,不主观臆造,不勉强而为,认识到规律,任由其发展,以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事物有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和物极必反的两面性,张良即使获得了成功,也不居功自傲,懂得急流勇退,功成不居,对成败荣辱淡然处之,因此他既能自保,也能流芳百世。
第三章 圣人之治,无为而治
不崇尚贤人、不以难得稀有之物为珍宝、不炫耀引发欲望的财物,使百姓不相争、不偷盗、不迷乱。圣人治理政事,会净化人民心灵、满足温饱、削争名夺利之心、强健体魄,使百姓无奸巧之心,无非分之想,不敢为非作歹。按照“无为”的原则,就会把天下治理的很好。一个人只有内心纯净、宁静、淡泊,才能不被欲望迷乱,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生命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而又宁静充实的状态,人只有回归简单,返朴归真,抱道守一,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