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大学”的学霸孙膑同学早就想毕业了,他师兄庞涓早已取得学士学位顺利就业,可是他还在读,读完了学士读硕士,读完了硕士读博士,读完了博士读博士后,不能再读下去了,再读下去,可就要读成壮士烈士圣斗士了,如今七国普遍缺乏军事人才,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他没有理由继续待在学校里虚耗青春。
这段时间其实也不是没有用人单位来学校里招生,比如自己父亲的故友齐国将军田忌就多次写信给他要他回去报效祖国,但是他一直遵守着同学庞涓与他临别时那个青春的誓言,所以迟迟没有答应。
终于有一天,庞涓的信到了,信中写道:“涓托弟之庇,一见魏王即蒙重用。临别援引之言,铭心不忘。今特荐于魏王,来即驱驰赴召,共图功业。”
孙膑阅毕,心中一片温暖,万分感动,于是他迫不及待辞别老师,下山直往魏都大梁而去。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庞涓所处时代的魏国都城还是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直到后来魏国打不过秦国才不得已东迁到大梁去的,此言大谬。
为什么大谬?《史记》和《资治通鉴》不也是这么记载的么?说魏国迁都大梁是在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商鞅变法之后。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史记》和《资治通鉴》都错了,魏国的迁都时间应该在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霸业最鼎盛的时候,其向东迁都的目的也不是“避秦”(当时的秦国实力还没法跟魏国比),而是为了将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向东移,以更好的发展其中原霸业。
这个迁都时间,记载在魏国史书《竹书纪年》上,这本书被考证为魏惠王之子魏襄王时的史官所作,可以说是魏国的官方档案材料,相信它应该比《史记》要准确的多。事实上,班固的《汉书》和郦道元的《水经注》都引用了这个说法,人家魏国早就迁都了。事实上,大梁处于水网密集的黄淮平原中心,又靠近齐赵楚韩宋,不仅便于交通,也利于灌溉,所以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比那个山隔水阻的安邑方便太多了!此外,在大梁的东面,还有泗水流域的宋、鲁等十二个小国,史书上称它们为泗上十二诸侯,都是一些地盘虽小、但经济发达的小鲜肉,这都让魏惠王垂涎欲滴(注1)。故朱右曾《竹书纪年存真》曰:“惠王之徙也,非畏秦也,欲与韩、赵、齐、楚争强也。安邑迫于中条、太行之险,不如大梁平垣,四方所走,集车骑便利,而与诸侯争衡。”
总之,魏迁都大梁乃其霸业兴盛的象征,事实上,在当时的史料中,魏惠王已被称作梁惠王,魏国已被称作梁国,而魏军也已被称作梁军了。
孙膑不日来到大梁城,他立刻被眼前宏大的气势给震住了,高厚坚实的城墙,富丽堂皇的宫室,热闹宽阔的街市,到处挤满了繁华气派的酒店商铺,真可谓车声击,人肩摩,花花世界,美轮美奂,与他从前待的冷山幽谷简直天壤之别,真是太震撼了!
据考古发掘与史料记载,魏惠王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三十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达五丈,城内大街长约10里,城中居民多达三、四十万,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七国之中,唯有齐都临淄能与之媲美。
不可否认,魏国在战国初期首行变法,开文明风气之先,确为当时天下最繁荣最强盛的超级大国、各国学子就业的风华圣地,身为孙氏兵法的传人孙膑,来这里就对了!
一路惊叹,一路感慨,孙膑终于见到了契阔已久的同学庞涓。
几年未见,庞涓已从一个青衫磊落的翩翩学子蜕变为一个威震天下的无敌名将,孙膑也洗尽铅华,浑身散发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卓越风姿。两位好兄弟均非吴下阿蒙了,他们的能力,已足够主宰整个天下局势。
故友重逢,倍感亲切,孙膑欣喜之色溢于言表,庞涓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觉告诉孙膑,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但到底是哪里不对,他一时也想不出来,只得将其放在一边,与庞涓连夜欢饮,饮着饮着就醉了,醉梦之中,他与庞涓兄弟联手,并肩作战,双剑合璧,所向披靡,统一三晋,吞并西秦,名垂青史,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孙膑从宿醉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黑暗之中,身下潮湿冰冷,鼻中恶臭难闻,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几声凄惨的哀嚎,令人毛骨悚然。
“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这是梦吗?还是我已死了身在地狱?”孙膑慌乱的欲站起身来,却觉双腿疼痛之极,忙用手一摸,顿时天旋地转,几乎晕倒过去。
在原先小腿的地方,孙膑却只摸到了一团空气,是的,他的腿没了,膝盖以下,竟被人齐刷刷剁去。
“啊!——”孙膑一声惨叫,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如鬼哭,如枭啼,穿破无边的黑暗,穿破千年的岁月,声声血泪,仍然盈耳,至今尤令无数读史者为之感怀伤泣,悲愤难言。
事情是怎么回事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随着庞涓职权愈高,威名愈重,他的得失心也越来越重,他从前对孙膑的那种嫉妒也发展成了一种忌恨,又从忌恨发展成了一种变态。终于,庞涓在极度的心理失衡下人性扭曲,为了除去潜在的威胁,为了消除自己的软肋,也为了天下第一兵家的位置,他决定毁掉孙膑。然而,孙膑不仅兵法超群,而且还是个武林高手,后有“孙膑拳法”流传后世(注2),此拳法讲究松肩抖腕,“放劲”若猿臂,力贯“袖梢“发出布帛撕裂衣之声,故又被称为“长袖拳”,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流云飞袖”,古龙笔下的花满楼即是个中高手。
因此,庞涓便想了一个万全的狠招,先假借罪名诬陷孙膑,然后将其灌醉逮捕,接着便对孙膑实施了残忍的膑刑与黥刑,使他成为一个废人,再高的武功也使不出来,再强的谋略也无处施展,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永世不得翻身,永无出头之日,而永远无法威胁到庞涓。
所谓黥刑,也就是墨刑。即用刀将罪名刺刻在犯人的面额上然后涂以墨。受这种刑的人,将一辈子带这个耻辱而无颜见人,更别说入仕为官一展所学了。至于出将入相建立功业,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所谓膑刑,源于夏代,本意是指挖去膝盖骨,到了周代改为断去双足(注3);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有完整的躯体才能魂归天界,所以统治者创造出伤残肢体的肉刑,以恐吓民众。
孙膑所受的就是这种砍去膝盖以下肢体的膑刑,其实孙膑本不叫孙膑,只因轻信受此极刑,为了永远记取这次痛苦的教训,所以改为此名,至于他从前的名字,孙膑不想提,旁人自然也忘了,我们则更是无从知晓。
失去双脚的地方,路已经走完,原来的纯真少年孙某已死,现在的他的名字叫孙膑,无腿的孙膑!!
至于庞涓为什么没干脆杀了孙膑,有两种可能:第一,依旧顾念同窗之谊,所以网开一面。第二,心理极度变态,欲要孙膑生不如死。
到底会是哪一种呢?我不是庞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坏人死于话多。
不管怎么说,庞涓残忍的毒害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孙膑,却奇怪的没有杀死他。孙膑出狱后,庞涓就将他安置在一个隐秘的所在,每日供给饭食,像条狗一样喂着他,这样的日子足足维持了将近一年之久。令人吃惊的是,这种惨绝人寰猪狗不如的日子,孙膑竟顽强的让自己活了下来。
孙膑不是没有想到死,自从身遭酷刑隔绝人世之后,他每日里中心郁结,孤愤难忍,肠一日而九回,好几次生死一念。
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毁面容、断肢体,此乃辱之又辱,按照士的气节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古代有句俗语叫做“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意思是说:“即使是一个在地上画出的监牢,士也绝对不能进去;即使是一个用木头削成的狱吏来审判你,士也不绝对不能去质对;受刑之前就决计自杀而不受辱,这就是一个士应有的鲜明态度。”如今孙膑因为一时的轻信,导致面被毁容脚被砍断,只能像条狗一样在地上爬行,完全成为废物,前途一片灰暗,此生已然绝望,想死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孙膑最终还是忍辱苟活了下来,他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他这样被骗受辱而死,为天下戮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孙氏先祖。
古代还有句俗语叫做“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现在这样身背罪名死去,是若九牛去一毛,与蝼蚁何异?总之,他现在就这样死了,世人也不会把他和那些死节之士相提并论,只不过认为他智虑穷尽,罪恶已极,不能自赎,终于走上死路罢了。如此则虽累百世,垢弥甚哉!
所以不行,无论如何,他一定要活下去,活不下去了也要硬撑着活下去!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所谓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是因为心中还有未了之事,这件事就是报仇!!
所以他要活,他要报仇雪耻,把一切耻辱从庞涓这个负义小人身上全讨回来。他还要把自己毕生所学流传下去,将孙氏兵法发扬光大,这样他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古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今天他这个孙膑,虽成废人,却仍要建功立业复仇羞耻、传承家学名垂后世,如此则身受百辱,亦不悔哉!
对于弱者来说,苦难是祸,受之不幸。但对于一个强者来说,苦难是祸,也是福,受之不幸,也是大幸!经过这次大难后,孙膑成长了,他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很傻很天真的懵懂少年了,他现在是不屈不挠百折不回越挫越勇的坚强斗士!庞涓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号称心已死情已灭,午夜梦回之际,他会不会遭到良心的谴责我们不得而知。但孙膑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出卖,是真的心已死情已灭,试问这世界上还有谁能伤害他?
于是,面对背叛与出卖,天下第一兵家成长了,孙膑终于顿悟,世间无处不战场,人生步步皆棋局。在无数个痛苦的夜晚,孙膑眼望星空,脚踏实地,他的智慧与计谋在心中孽生伸展,他的成熟与深沉在劫难中洗练精进,他明白,他与庞涓之间的战争,如今才刚刚开始。
男儿到此,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重新振奋起来的孙膑,在绝望之境想到了自己的祖国齐国。如果没有庞涓的诱惑来召,他可能早就到齐国任职去了。现在,他虽成一个废人,但他相信,他一定能找到机会,逃出生天,回到齐国去。
庞涓虽命人每日定时来给孙膑供给饭食,却并没有派人看守他,在庞涓看来,孙膑已成一个废人,半步都走不了,如何能逃?就算逃了也没啥,一个废人能干什么,又有哪个傻子会用他!而且按照当时的惯例,受过刑的残疾人是无法进入官场的,因为这对国家是一种耻辱。
庞涓错了,大错特错。废人也是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像孙膑这样的国宝级军事天才,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没有哪个君主不会抢着要,惯例不是问题,身体残疾也不是问题,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庞涓最终还是要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这不,孙膑的机会终有一天来了。
魏惠王十五年,齐威王二年(公元前355年),庞涓带兵去攻打宋国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齐国派出使臣来到大梁,欲为宋国求情,齐魏二国争夺宋国的控制权已经多年,当时这样的外交行为很频繁,也很正常,但孙膑闻信却眼前一亮!
庞涓远在宋国,自己祖国的使臣来到大梁,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孙膑竟找了机会,悄悄爬(真正意义上的“爬”)进齐国使馆,以一个刑徒的身份,与齐使私下会见。他侃侃而谈,向齐使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又讲述天下的大势和自己的用兵才能,并表达了自己要求齐使带他回国的愿望。齐使被孙膑的谈吐震惊了,没想到这位残疾青年竟然如此精通兵法,而且才华过人,胆识过人,忍辱负重,身残志坚,让人折服,再加上齐使对孙膑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于是齐使决定冒险一试,帮助他脱离苦海,偷渡回国。
流浪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个圈绕的实在太远太远。
百年之后,有个与孙膑命运类似的可怜人,也是用类似的方法由秦使帮助从魏国逃到了秦国,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远交近攻”战略创始人应侯范雎(注4)。看来魏国虽首行变法,开文明风气之先,但从魏惠王开始,就不再重视道德与法制建设,以至道德沦丧,法治败坏,朝臣倚仗权势,随意陷害无辜士人。而它这种“优良传统”,最后都白白便宜了它的敌人。
孙膑刖足奔齐的故事,在野史家那里变成了另外一个版本。说庞涓把孙膑召到魏国后,还真把他推荐给了魏王,可同事后却发现孙膑因掌握了武林秘籍《孙子兵法》而能力高他一等,这才心生毒计诬陷孙膑勾结齐国让魏王砍了孙的脚,庞涓还假惺惺的同情孙膑,让孙膑住在他家里,欺骗孙膑默写《孙子兵法》给他看,后来孙膑发现了庞涓的阴谋,于是佯装疯狂跑去住猪圈、学猪吃屎,这才骗过庞涓逃过一劫。
此乃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孙子兵法》并非啥武林秘籍,当时它跟《春秋》、《诗经》一样都是学术界的普及读物,史料记载是“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可以说是各大军事学院皆有教读。庞涓无需搞的这么麻烦,随便大街上买一买就有了,几十块钱一本,比电影《功夫》里周星驰学的《大力金刚腿》还便宜。事实上,吴起当初写《吴子》一书,也是参考过《孙子兵法》里的思想的。另外,野史家们让孙膑去吃屎这也非常不厚道,人家腿都断了,还这么写人家,真太没职业道德了,鄙视他们!
孙膑来到齐国后,被齐使送入大将军田忌府中当门客,毕竟他是魏国逃犯,还是一个刑余之人,贸然举荐给齐王很不恰当,必须找个恰当的机会才行。
这个机会很快来了。很显然,孙膑之所以能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残疾人士,他把握机会的能力是超强的,这点很值得我们这些健康人学习。
齐国的贵族都很喜欢赌马,田忌尤其喜欢,齐威王也很喜欢,这项现在在香港很流行的博彩运动,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风靡齐国了。
但是田忌经常输,大概他养的马太差劲,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王好,所以每次都输的很惨,前后加起来都快千金了,这可是人家田忌好几年的薪水啊,田忌很郁卒。
这时候孙膑拉过垂头丧气的田忌,神秘兮兮的说道:“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你这次只管下重注,我包你把钱全赢回来!)
田忌很奇怪,狐疑的看着孙膑:难道你认识裁判吗?你要看清楚,这是马术比赛,不是中国足球。
然而孙膑的表情很酷,一点儿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
田忌深知孙膑之能,再加上自己也的确输红了眼,于是一咬牙把全部家当压上:一千金,我梭了!
包括齐威王在内,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田忌这家伙不会是疯了吧,全部压上?到时真把裤子输掉你可别哭鼻子。
然而田忌却仍自信满满的大声狂笑着,一副电影里赌神的可恶表情,齐威王越看越不顺眼,于是大叫一声:寡人跟了,咱们一局定胜负!
齐威王有的是钱,一千金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丢不起这人。
赌注已定,田忌却又有点心虚了,他赶紧把孙膑拉到旁边问:“先生必胜之术安在?千金一赌,不可戏也!”
孙膑笑道:“齐之良马,聚于王厩,君虽有骏马,然稍逊之,焉能不败?依臣之计,不如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如此则君虽一败,必有二胜。”
田忌闻计,顿时恍然大悟,二人心照不宣,相视再次发出赌神的狂笑。
结果不消说了,三局两胜,田忌这次不但翻本,还赚回了一年的饭钱,他在看台上“耶!耶!”的直蹦,大笑道:孙膑立功啦!孙膑立功啦!伟大的齐国兵家,他继承了齐国兵法的光荣传统!姜太公、司马穰苴和孙武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孙膑一个人,他代表了齐国兵法悠久的历史的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虽然输了,但齐威王倒没有很不高兴,毕竟总赢不输也没什么意思。关键是他太诧异了,马还是同样的马,骑士还是同样的骑士,怎么田忌莫名其妙就反败为胜了呢?莫非你的马吃了兴奋剂?还有你狂吼的那个孙膑是到底是何方神圣,还不快从实招来!?
孙膑于是来到了齐威王面前,笑着开始解释:
这是由于事物的质变不仅会由单纯数量变化增减引起,而且还会由其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的变化引起。展开来来讲的话就包括数学中的拓扑理论,经济学中的权衡取舍原理,以及运筹学中的对策论方面的问题了……孙膑于是被带到主席台,开始说一些齐威王完全听不懂的公式以及理论推导,说完之后,齐王顿时对孙膑刮目相看,佩服到五体投地。
——果然不愧为孙氏兵法的传人,竟然掌握如此高精尖的理论知识,真是一个高人啊!高到寡人一点都听不懂你说啥,咋办?
孙膑只得再解释,他这个部署是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而以局部的失利来换取全局的大胜,在战略上这叫做“造势”,也就是极尽一切计算分析选择一个正确的策略,从而使得劣势转化为优势。先祖《孙子兵法》就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又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意思就是说在战场上要有全局意识与重点意识,要避实击虚,以劣势兵力吸引敌人的主力,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便可起到以弱胜强、逆风翻盘的作用。当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军主帅先轸也是用类似的办法战胜了强大的楚军,大王可以去找先贤的《左氏春秋》来翻看详情。
齐威王听罢,所有不爽顿时化作乌有,当即开心的大叫起来:“先生智高绝代,寡人恨得之晚也!还请先生与田忌明日入宫详谈,寡人有甚多兵法之事请教!”说罢,齐王又令人加赏孙膑千金,言道:“先生于小小博戏之术,竟展奇谋而得决胜,先生之智甚矣!一策可比万金也!”
一策千金,这就是智慧的力量,智慧就是财富啊。孙膑虽然肉体残疾了,但他的智慧仍然健康无敌;庞涓虽然肉体是健康的,但他的心智已经残疾变态!很显然,这一场家喻户晓的孙庞斗智,还没比庞涓已经输定了。
是的,智慧可以改变人生,智慧可以改变国运,智慧可以改写历史,智慧可以变革世界。
顺便说一下,从此以后,齐王规定,所有赛马只赛一场,他不来三局两胜那一套了。
注1:这泗上十二诸侯,在战国中期以后,成为了魏楚齐三国争夺的重点。而秦国也频频施展外交手段,怂恿三国攻伐宋国,称霸泗上,借此减轻自己所受的军事压迫,同时便于自己向地处中原枢纽的三河地区发展。魏楚齐三国贪图小利而缺乏远见,结果被秦忽悠的自相残杀,鹬蚌相争而最终让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注2:另有一套“一路孙膑剑”(又称子午剑)传世。明代戚继光《练兵实纪》亦言:“历观古之能兵者,必有鬼谷子之师,而后有孙、庞之剑术。”可见鬼谷子与孙、庞都以剑术闻名;当然,这些都可能只是后世的伪托。
注3:见《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夏有膑刑,挖其膝骨,周改刖刑,即砍两足,孙膑所受正刖足。”传说正是因为如此,孙膑后来发明了皮靴,以掩盖自己的肉体缺陷。而后世鞋匠也因此传说将孙膑奉为祖师。鞋匠祖师居然是个无足之人,真是讽刺。
注4:《史记》作范睢(音虽),应是笔误,正确写法乃是范雎(音居)。《韩非子·外储说》有范且(音居),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范且,范雎也,且、雎同字;”钱大昕《通鉴注辨正》云:“考武梁祠画像作范且,且与雎同字,宜从且不从目,注读为虽,失之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