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处暑,老人说“处暑有3怕”,分别指什么?再忙也要看看!

夏波娱乐 2024-08-20 16:34:45

每年的24节气中,8月22日正是暑气逐渐消退,转凉的时候。

古时候人们观察到了这一自然规律之后,就将这个时节定为“处暑”。

处暑之后,太阳直射着赤道的时间就越来越短了,白天变短黑夜变长,日照强度逐渐减弱,让人们感受到一丝秋天的气息。

人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天可以丰收,一方面反映的是农民辛苦劳作的汗水得到了回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一年中的农活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

这时候,农民们也会注意一些事情,把农作物留在田地里,是最容易受到虫害和霜冻影响的时候。

要想谷物丰收,不仅要靠辛苦耕作,还得对时节、天气等都会影响丰收的因素关注起来。

要想谷物丰收,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

老人说“处暑有3怕”,分别指什么?

一、怕虫

8月22日这一天迎来处暑,在处暑的这段时间里,虫害很容易造成农作物的损失,因此农民首先要特别注意防虫。

处暑之后,太阳的辐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也逐渐下降,农田里滋养植物生长的温热也随之减少,导致出现了许多植物无法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而死亡,从而成为虫子们的美餐。

因为环境变冷,植物吸热也会减少,更加怕冷的虫子自然也就会积极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来过冬,这样一来,它们就会特别活跃,经常出现在田里,一点不怕人类驱赶,甚至在生存的本能驱使下变得更加大胆。

同时,这也是虫子繁殖快速成长的时节,它们成群扎堆,让人防不胜防,即使个体较小、难以捕捉,即使捕捉到的数量不多,也会让植株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进行生长和成熟,进而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虫灾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难以抵挡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没有办法。

农民可以选在防虫剂喷洒比较合适的时候预先喷洒到作物上,能随时翻动土壤的适合使用撒药的方法进行防虫,希望能在处暑过后大大减缓虫灾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

二、怕霜

古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但是还有一遍非常重要的谚语讲到处暑之后的三天叫做“晒衣干不干”“凉米蒸不蒸”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这段时间土壤中不仅微生物活动开始变慢,就连植物也进入了休眠期,这样一来,土壤就会开始变凉,于是夜晚土壤表面逐渐凝结出的露水就会变成霜。

由于霜是水凝结成固态结晶,所以它对生长状态比较娇嫩,还没完全适应环境就已经快成熟的作物伤害很大。

如果霜熏到成熟作物也就罢了,没熏到就决定了作物是否成熟被霜薰到霜冻都是极大地降低了作物的质量,使得它们不再适合食用或者让它们的营养价值降低。

另外,霜气还会把气温降低到植物无法忍受的程度,这时植物就会被冻坏,不再萌发芽和开花,这样一来对人类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所以,要想保持良好的丰收状态,处暑之后除了忙其他各种事,更不能忘记晚上将已经洗干净晒在院子里的衣服拿回来,以此预防霜冻。

三、怕雨

8月22日过去,处暑便正式来到各地,人们感觉到凉风习习后也开始减缓之前一年中辛苦劳作和辛苦工作的节奏,但是此时还不能松懈。

因为农忙即将结束,但是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脱粒没有开始,还不能因为休息而完全放松警惕。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处暑这个节气之前是比较少下雨的,而在处暑过后,雨季随着饮食变凉也终于要来了。

这是因为六月份的时候北方地区逐渐迎来夏天,把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炎热干燥的地区。

在干燥的天气下,阳光不仅能照射得热量散发得快,还能加速水分蒸发,以此让河流上的水面大幅度减少,从而让空气的湿气也相应减少。

但是到了八九月份的时候,北方地区不仅迎来天气变凉,还迎来了日照强度降低、温度降低导致水分蒸发量减少,更加让很多北方人喜爱的金灿灿的秋色,因此北方人们看着秋景惊叹大自然万千变化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干燥环境中的湿度突然增加了许多,不再像夏天一样燥热,而是凉风习习,看起来凉意潮湿感觉凉爽透心。

其实这看似晴朗明亮的蓝天白云下潜藏着一个危机就是忽然增加湿气引起降雨。

总之在处暑前农民应该就会知道处暑一过天气变化加剧,因此及时把已经成熟的谷物脱粒捣碎,然后晒成干净干燥易储存存储条件合适的粮食,以此防止误过时节错过晒谷物最佳时机造成谷物发霉以及遇雨渍湿没办法食用等后果。

结语:老人说“处暑有3怕”,分别指怕虫、怕霜和怕雨。

其实这几件事对于跪体验都很重要,但是保留不能为了不为了别人的丰收而关系自己的灾害。

冒昧请问,你觉得厚朴这些“怕”重要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