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探秘仙境,醉舞明月归

王教授视点 2024-10-29 16:33:59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在宋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黄庭坚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世文学的天空。

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水调歌头·游览》一词,以其清丽脱俗、意境悠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仙境画卷,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原文: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开篇以“瑶草”这一神秘而美丽的植物作为引子,其碧绿无瑕之姿,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寓意着词人对纯洁与美好的追求。

武陵溪,这个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后便成为世人心中仙境代名词的地方,在黄庭坚的笔下,被赋予了无尽的诗意与遐想。当春风吹拂,武陵溪畔的瑶草愈发青翠欲滴,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馈赠,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桃花盛开,如霞似锦,点缀在溪水两岸,与枝头欢歌的黄鹂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日画卷。

据统计,桃花的花期虽短,但其绚烂的绽放却足以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黄鹂的清脆鸣叫,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桃花的娇艳与黄鹂的清脆,共同编织出春天的乐章,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嚣。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词人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精神,在这三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渴望穿越这片绚烂的花海,寻找通往白云深处的秘密通道,让心中的浩然之气如同彩虹般绚烂绽放。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这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伴随着一丝淡淡的忧虑。生怕在这繁花似锦中迷失自我,被那晶莹剔透的红露打湿衣襟,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不禁为词人的敏感与多情所打动。

转而描写词人的内心世界与孤独情怀。“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词人仿佛置身于由美玉和金徽(古琴)构成的仙境之中,享受着精神上的极致愉悦。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这份逍遥自在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孤独与无奈。他自嘲为谪仙,却无人能与他共饮这杯中之物,共享这份超然物外的乐趣。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反映了词人个人的遭遇与心境,折射出当时社会对于文人墨客的冷漠与忽视。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词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追求的是如灵芝仙草般的高洁与坚韧,而非世俗所看重的美貌与浮华。

灵芝仙草,古代传说中的仙药,象征着纯洁、高雅与长寿。词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坚守。长啸一声,是对世俗的抗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最终,“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在醉意朦胧中,词人翩翩起舞,踏着月色下山,明月仿佛成了他最忠实的伴侣,一路相随,直至归途。这种醉舞明月的场景,展现了词人的洒脱与不羁,寓意着他在人生道路上对于自由与美好的不懈追求。

黄庭坚的《水调歌头·游览》,是一幅描绘仙境美景的画卷,更是一曲抒发人生志趣与情感的高歌。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在品味这首佳作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人生之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超然与洒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