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诗词,人们往往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这些中国诗歌史上的大腕级人物。几乎没有人会联想到皇帝,因为诗词虽是国粹,却不适合治国,而且皇帝也没有太多时间创作。然而,你绝对想象不到,中国诗歌产量最高的人竟然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乾隆”。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共写了42613首诗歌,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收录2200位诗人的《全唐诗》总共也就48000多首诗歌,二者数量几乎持平。有好事者做过一个统计,以他一生活了32000天计算,平均每天要写诗1.28首,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乾隆皇帝本名叫爱新觉罗·弘历,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利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一生活了89岁,也有人说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皇帝之一。生逢盛世(国泰民安,具备诗歌创作的大环境)、健康长寿(写作时间长)、拥有最高的权力(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写作自由)、运气好(运气好心情就好,心情好创作欲望才强)这些恐怕就是乾隆帝一生能写出这么多诗歌的原因吧。
要说,皇帝才是乾隆的本职工作,写作充其量也只是他的一个爱好而已,每天写诗近2首,笔耕不辍坚持数十年,这对专业诗人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呢?因此,也有人说乾隆一定请了“枪手”为其代劳,可能还不止一位。其中,有一位就是当时名震江南的大文人沈德潜。因为他曾任翰林讲席、内阁学士,也就是乾隆的文化秘书。他在最后告老还乡编写自己的全集时,竟然把帮乾隆捉刀的诗文,统统编进了自己的《咸录焉》中。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有一部分作品是请人捉刀代劳,乾隆一生自己创作的诗歌数量肯定也是相当惊人的。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一生写了那么多诗歌,竟然没有一句流传开来,几乎都不被文学史提及,甚至没人在意他还是一位产量如此高的“诗歌皇帝”。那是因为,乾隆写诗的造诣确实不高,水平有限。乾隆以所谓“以文为诗”作为原则,他写诗喜用散文句,但是这种技巧运用完全没有美感,所写诗歌只有诗的样式,毫无诗的意境。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诗:“清高宗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不知这位“十全老人”知道后人对他的诗这样评价会作何感想。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衬托出中华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深厚的汉文化功底是创作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作品的。要知道,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在满清入关以前,他说的都是满语,学的是满族文化,所以对于他来说学习汉文化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更何况还要开展具有几千年中华文化底蕴的诗歌创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