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比肩武则天的东汉太后(衡量皇帝和外戚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高旭评历史 2024-12-03 05:08:59

贯穿东汉史有一条主线,就是皇帝与外戚的权力斗争史。

窦宪、梁冀都是“臭名昭著”的跋扈外戚,欺压皇权的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但是外戚都是坏的嘛?

衡量皇帝和外戚好坏的标准大家觉得最合理的是什么呢?

先提咱们的观点:对百姓足够宽容即可。

举一个例子:

东汉的邓绥治理国家近二十年,在她执政期间,东汉王朝顺利地度过了天灾人祸不断的十年,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

具体做了哪些实事呢?

1、节流:

邓绥下令削减皇家祭祀大典的名目并俭省膳食。

本人带头一天只吃一餐,减少宫廷御马的食料,紧急喊停宫廷的多项改建工程。在邓后的亲身引导下,王侯公爵也自觉削减封地税收。朝廷由此节省数千万花销。

2、开源

节流的同时,邓绥下令在全国各地大力兴修水利,尤其是几个重灾区比如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等,在当地修理水渠,通利水道,灌溉田地。

古代王朝在财政方面的腾挪空间并不大,要想让老百姓吃饱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四字:开源节流。

关键后面两个字有多少皇帝可以做到?!

在邓绥的以身作则下,大汉终于挺过了持续数年的十多年的灾情,天下渐渐恢复平静。

搞活经济的同时,邓绥十分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她深知一个道理,治国需要大才。

永初元年三月,邓绥下诏让三公九卿,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直接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道术”,包括天文、历数、医方等方技数术)

永初五年,邓绥再度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人,同时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表示“朕将亲览焉”,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就是在这次发范围征召下入京的!

张衡是南阳的世族,祖父张堪自小被人称为圣童,光武帝时曾担任蜀郡太守。

张衡当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都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大将军邓骘十分欣赏这个南阳老乡,多次征召他,张衡却不应命。

为啥呢?

张衡看不上这些权贵,认为自王侯以下,没有不奢侈过度的。他还仿照班固的《两都赋》,花了十年时间作成《二京赋》,用以讽谏朝廷。

邓绥宽宏大量,不计较其对朝廷的讥讽,反而以公车特征张衡。张衡感动了,他决定入京辅佐邓后。

到洛阳后,张衡不仅为邓后出谋献策,起草文书,元初四年,更是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一浑天仪。

这玩意没有海量的物资作保障,就算财力雄厚的世家大族也玩不起。

咱们这个系列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民间其实有大量人才,关键你得识货,更要有包容、虚心纳谏的胸怀。

邓绥深谙其理,辟四门而开四聪,即使是刍荛(割草砍柴之人)的建言和谋虑,她也将其纳入决策范围,予以采纳。

同时为鼓励民间的言论,邓绥还赦免了言论罪。永初四年,邓绥下诏:自汉章帝建初年间以来,所有因言论不当而获罪的人,一律赦免,准其回家。

同为女性,邓绥为解放妇女事业也是殚精竭虑。

邓绥临朝执政后,邀请博学高才的才女班昭参与政事,为宫女提供教育,婢女们学成后,大多能对朝政得失有所毁誉,邓绥便将其中资历深厚且德高望重的婢女封为“中大人”。

此外最有人性化的无疑是下面两条:

释放守陵妃嫔。按照旧例,皇帝去世后,无子妃嫔都要到陵园守陵。和帝驾崩后,周贵人、冯贵人等嫔妃按例要到和帝的陵墓守陵,邓绥亲自到洛阳北宫增喜观询问,听任她们自己决定去留,当日便释放了五六百人。

释放宫女。东汉开国至今八十多年中,因选妃、亲人犯罪等事由入宫的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延平元年六月,邓绥下令因罪被罚入宫的,一律赦免为平民,并准其回乡,以解宫人思乡郁闷之苦。各官府、郡国、王侯家的奴婢,有生病或年迈的,也都一并遵照实行。

邓绥的种种举措,让她在历史上得到极高的评价,被视为历代临朝太后的典范。无论是后来东晋的褚蒜子,北魏的胡太后,唐朝的武则天,均将邓太后视为效仿的对象。

再来看看接班邓绥的那位:汉安帝刘祜。

邓绥走时刘祜已经二十七岁,虽然已到亲政,朝中一切大权却在邓绥手上。刘祜每日上朝只是摆设而已,大小事例,全听邓绥处置。

刘祜自然很不满意!

权力在手后,他马上清算邓家。

大将军邓骘、度辽将军邓遵,遣归封国,邓氏集团中另一位权高位重的人物,尚书邓访被举家流放。

骨干解决后,剩下的残兵败将,如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就很轻松了,全部贬为庶人。

这仅仅是开始,刘祜照搬父皇对付窦家的方法,指使地方郡县威逼恐吓,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河南尹邓豹等承受不住压力自杀,数月后,邓骘与邓凤也都绝食而死。

清算完邓家,刘祜又干了些啥!

在国库紧张的情况下,他派人给乳母王圣大规模修建宅第: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今盛夏土王,而攻山采石,其大匠左校别部将作合数十处,转相迫促,为费巨亿

中常侍樊丰、侍中谢恽在他的默许下更是胆大包天,假造诏书调发国家的钱粮给自己修建豪宅:丰、恽等见震连切谏不从,无所顾忌,遂诈作诏书,调发司农钱谷、大匠见徒材木,各起家舍、园池、庐观,役费无数。

邓绥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就这样被他挥霍一空!

那为什么刘祜在历史上的评价没有桓、灵二帝那么臭呢?他干了一件让士大夫十分“认同的”事情。

邓绥执政时,对贪腐极其痛恨,下令增以禁锢两代,也就是贪官的儿子也受到影响,两代人都不能再入仕为官。以往汉代官吏禁锢的期限是一世(仅禁锢官吏本人),此举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贪官禁锢两代的先河(之后邓绥还加大了对贪官的惩治力度,增加到禁锢三世,也就是贪官的孙子也受到影响,三代之内都不能再做官。尚书陈忠上疏劝谏此法过于严厉,邓太后才废除了禁锢三代之法,恢复到禁锢两代)

这么一搞,对世族是一个重大打击,祖辈好不容易铺平的路有可能就断片了。诸如四世三公、三世二公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样的顶级世家能否出现就要打个问号了。

刘祜即位后采纳太尉刘恺的建议: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废除了贪污官员父子连坐的惯例,由此得到士大夫的大力拥护。

历史是不是很幽默?

大家觉得,​衡量皇帝和外戚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