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从来不缺新闻,这次更狠,直接把700万网约车司机的心,给悬起来了。
2024年7月4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场大会本身没什么稀奇的,每年都办,但今年不一样,四家公司,拿到了国内首批“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说白了,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开跑,合法上路了。
信息来源:《上海发放首批“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用户可免费体验》,观察者网,2024年7月8日。
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舆论。难道700万网约车司机,真的要失业了?而在科技的浪潮下,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网约车的困境
时间回到十年前。那时候,滴滴、快的等这些名字,成为了无数年轻人摆脱朝九晚五、追求自由职业的象征。
不少人辞掉了稳定的工作,甚至卖房卖地,也要买辆车加入网约车大军。
可是,随着网约车市场的逐渐饱和,平台补贴减少,竞争日益激烈,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开始断崖式下跌。
不少司机感叹,以前跑12个小时能赚六七百,现在累死累活也才三四百,除去油费、平台抽成,到手根本没几个钱,而且还经常遇到各种糟心事,比如乘客取消订单、恶意投诉、交通事故等等。
如果说,市场竞争和平台压榨是压在网约车司机身上的两座大山,那么,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则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整个行业。
百度“萝卜快跑”,其目前就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服务,并推出了“免费乘车”、“一折乘车”等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用户体验。
据了解,萝卜快跑的收费标准通常只有传统网约车的一半甚至更低。
例如,在上海金桥区,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从地铁站到附近的商业中心,只需要5元钱,而乘坐传统网约车则需要15元左右。
面对新技术的冲击,不少网约车司机陷入迷茫和焦虑,尤其是那些年过四十、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其他技能的中年司机。
而在上海获得首批“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的消息传出后,更加大了不少网约车司机内心的不安。
大多数人选择观望,他们寄希望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数量和运营范围,以保护传统网约车行业的利益。
但不可否认,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
是挑战也是机遇
与传统网约车相比,无人驾驶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吸引了资本的青睐和公众的关注。
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下单,即可在家门口享受“点到点”的出行服务,无需担心高峰期打车难、司机拒载、绕路等问题。
最重要的是,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够更精准感知周围环境,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
信息来源:《面向市民,全程免费!上海将启动无人驾驶汽车公测》,上观新闻,2024年7月17日。
可尽管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成熟度还有待提高。
无人驾驶出租车,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山区道路、乡村道路等,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无法完全胜任,网约车司机,依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重要的是,无人驾驶出租车,虽然价格便宜,但服务太“冰冷”,没有温度。很多乘客打车,不仅仅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更是一种情感寄托,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倾听、可以交流、可以信任的人,而这些,是机器无法给予的。
事实上,网约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出行需求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很显然,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可预见的未来,人机协同将是出行生态的主流模式。传统的网约车行业并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而是会在与无人驾驶技术的竞争与融合中逐步转型升级。
换句话说,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并不会让网约车行业消亡,而是会倒逼网约车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主动转型
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与其担忧被无人驾驶技术取代,不如积极拥抱变化,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但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需要网约车司机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技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对于网约车平台老说,可以提升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差异化服务赢得市场。
例如,一些网约车平台推出了定制化服务,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车型、司机、服务内容等,网约车司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提供特色服务,吸引更多乘客。
当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扶持网约车司机转型,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实现平稳过渡。
而作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企业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追求技术进步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打造更加安全、可靠、舒适的无人驾驶出行体验,增强公众对无人驾驶技术的信心,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出行生态,让人和机器,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笔者认为
无人驾驶时代,不是一个“机器吃人”的时代,而是一个“人机协同”的时代。
相信在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智慧出行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