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产品或者技术怎么样可以称为划时代?笔者认为必须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这个产品或者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旧有的习惯和认知,带来全新的体验,并由此带来更多方面的变化。比如iPhone,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手机要有键盘这是约定俗成的,在此之后,人们觉得手机就这样挺好,触控带来全新的体验,并由此有了手游、手机网购、手机支付等等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变化。
仰望的易四方泊车也是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技术。
易四方泊车是仰望首创的泊车技术,展现了一种更高阶的车辆控制能力,可以在狭小空间内,让系统围绕单轮旋转,轻松高效将车辆泊入车位。9月初,仰望U8豪华版V1.7.1OTA升级,易四方泊车正式上线,有网友拍到了视频,路边一个很窄的车位,一辆大SUV倒腾了几把没停进去走了,仰望U8车头扎进去,车辆整体画个弧线移到车位。
为什么说易四方泊车划时代,分出了前和后?我们先来了解下过去我们所习惯的泊车。
泊车当中最难的无疑是侧方位泊车,无论你是不是老司机,遇到狭窄道路的侧方位估计都得挠头,侧方位泊车,一是担心太贴边,容易剐蹭轮毂,二是没有停进去,轮胎压在线外面,一大截车身露在外面,旁边来个电动车很容易被剐蹭。
侧方位泊车之所以难,是因为需要考量的维度多,首先是对距离的把握,时机的判断和车辆的操控。车辆在动态横移过程中,不同的倒退速度、不同的方向盘角度,甚至打方向的前后时机,毫厘之间的角度、时速和时机,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横摆角度太大停不进去,横摆角度太小容易剐蹭到前车,太靠前太靠后都容易剐蹭其他车辆停不进去。相比于倒车入库,侧方位泊车在同等距离甚至更短的倒车路线上,要进行两次转向操作,先将车辆侧后方移入,再反打方向纵向停车,非常考验车感、时机、速度,小错误的累计最终会导致停不好。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心理因素。侧方位一般都在狭窄路段,比如自行车道旁边,双向单车道两旁,停车的时候会挡住过往的车辆,时间稍长,可能要面对催促的喇叭,对于司机的心理承压能力也是一番考验,心理一紧张大概率就是各种操作失误,越着急越停不进去。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普及,车辆的传感器多了起来,在过去倒车雷达的基础上,有了前后左右360度摄像头,还有透明底盘、全景3D画面、四个轮毂的实时画面。通过技术的手段弥补了车感的不足。
大量的智能车载芯片上车之后,很多车有了自动泊车功能,识别到车位,车辆可以自己打方向盘,控制角度、速度和时机,帮助我们完成泊车。但归根到底,核心依然没变,侧方位泊车的原理和几十年前的车还是一样的,基于传统汽车结构,前轮负责转向,方向的控制依赖前轮转向角度叠加车速控制,所以侧方位泊车必须倒进去。
还有一个问题自动泊车没有解决,就是过道宽度太窄的情况。虽然自动泊车通过算法把复杂的泊车过程自动化,但使用环境的限制依然没有改变,实现泊车仍对车位的过道宽度有要求。就如前文所讲,车身长度、转向角度这些是不能更改的数据,如果过道宽度太窄,再聪明的机器也没办法。
但易四方泊车完全不一样,它的动程不仅可以像普通侧方位泊车一样车屁股先进车位,还可以车头先进车位,车辆整体围绕内侧轮旋转,就像圆规一样,其他三个轮胎依靠旋转产生横移力矩,将车辆横移进入车位,这就实现了即使在车道宽度有限的情况下仍完成泊车动作。
这背后的学问可大了。首先,易四方泊车的前提是四电机独立驱动,这在传统的机械结构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传统机械是中央架构,前轮转向,四个轮胎要不一起往前转动,要不一起往后,只能共进退。但仰望U8是分布式架构,四个轮胎的旋转方向、扭矩、速度都是可以单独控制,互不影响。
其次,虽然四驱解耦是易四方泊车的前提基础,但不是四个车轮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就能实现易四方泊车,如果无法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精确调节和控制,泊车就会变成灾难。奥迪参加达喀尔的RS Q e-tron和奔驰的纯电大G都是四驱解耦车型,这两款车可以去冲沙漠、可以沙土路原地掉头,但是没办法做到非常精准的控制。在狭窄车位横移进车库,最难的是系统控制,需要非常高的控制精度,四个轮胎的配合让车辆完成缓慢的“漂移”,单个轮胎旋转速度的轻微变化、扭矩输出的细微变动,都会影响到整车姿态,力矩多一点少一点,旋转快一点慢一点都可能产生磕碰。
如此细微精准的控制只有易四方可以做到,中央控制域和四个电机所属的子域之间要高度协同,相互之间的带宽要高时速、低延时。同时还要结合智能驾驶的泊车技术,实时分析雷达、摄像头传来的数据,根据当前情况及时调整四轮的扭矩输出、旋转方向。
一言以蔽之,易四方泊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侧方位泊车的原理,从底层架构上改变了车辆的控制逻辑。侧方位泊车从此变得简单,不用担心自己是新手司机,车感不好,只要把车开到车位旁,剩下的交给车辆,它可以自己可控“漂移”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