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物
近两年,旅游特种兵“井喷”而出,不少宝藏城市都重新得到发掘。
比如这座省会城市,光凭旅游性价比,就在今年的春节假期打败众多热门旅游城市,跃升到城市热度增幅榜第三名,仅次于哈尔滨和福州,从“小透明”一路飞升到“旅游特种兵”最爱的目的地之一。
它,就是江西南昌。
在南昌,大多数博物馆、景点都能免费玩,就连千年名阁滕王阁都放话:全文背诵《滕王阁序》,门票直接免了。
而且,南昌的物价简直是省会里的清流——拌粉3块5,就能让你体验一把灵魂被叫醒的爽辣;瓦罐汤也不过4块5,就足够温润细腻,熨贴肚皮。
而作为南昌人的灵魂之一,吃懂了这碗南昌拌粉,我们便读懂了南昌人的性情,读懂了南昌城的过往和当下。
清晨走在南昌,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两种味道,一半来自拌粉、一半来自瓦罐汤。
走进粉店,老板像投掷暗器一般往碗里快速撒入咸萝卜干、炸得酥脆的花生米、酱油……混合着爽滑莹润的米粉,在一双上下翻飞的筷子下被拌得匀实诱人。最具杀伤力的,往往是那一勺独门秘酱。用小米椒和大蒜子调成的辣酱、炸过的辣椒籽,每家粉店都有自己的揽客招牌。
南昌拌粉随了南昌人的低调,辣得不显山不露水。看似平平无奇的一碗粉,但当你大口嗦粉,鲜香的辣椒和辣油便开始在你身体里攻城掠地,热流会瞬间贯穿你的口腔和肠胃。所以在南昌街头,你常常能看到那些嗦粉的人吃得汗如雨下,眼含热泪,顶着一张烈焰红唇在扶额怀疑人生。
但无论被辣哭多少次,南昌拌粉是那种你吃完还想吃的存在。
懂得南昌拌粉的人,总能穿透辣的表象,读出南昌拌粉的风味密码:香。
如果说螺狮粉臭得声名远扬,湖南米粉以花样盖码动人,南昌拌粉光凭米粉,就能稳坐米粉界霸主之位。
打开江西地图,各城市依中国第一淡水湖鄱阳湖层层分布,而省会南昌,正处于湖山围合的腹地,赣江等多条水域穿城而过,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冲击出了广袤的沃野良田——江西鄱阳湖平原。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柔怀抱中,稻谷在这里自由生长。这里孕育出来的籼米,直链淀粉含量能达到25%以上。
而米粉诞生的灵感,大概源自南迁到江西的中原人,因为南方小麦种植较少,于是想念家乡饮食的先民,便将这里盛产的籼米像小麦一样磨碎、塑形,制作成稻米版的面条。
据钱钟书在《管锥编》里考证,是江西人最早发明了米粉;今天我们吃的米粉米线,“南宋时江西土产最著”。其他省份的粉,见了大江西米粉都得老老实实喊一声“老祖宗”。
外表状如银丝,色如白玉,内里韧而不硬、久泡不烂、久炒不碎,南昌米粉的好,不仅源自这里的土地天赋,更是南昌人对米粉极致追求的生动诠释。
他们坚持用优质的晚熟籼米,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一道道工序,生粉根根透明结实,熟粉洁白细腻。想要达到这些特质,就只能用纯大米,不能添加其他淀粉。毕竟纯不纯,南昌人的舌头一嗦就知道,榨粉厂的粉不纯,是要被列入“反面教材”的。
从东汉至今,世事如棋局局新,唯有南昌人对嗦粉的热爱日复一日,那是南昌人味蕾上的乡愁,更是他们对赣鄱大地深沉的眷恋。
一碗南昌拌粉,米粉是骨骼,配料是血肉。
而辣椒,则是其中的灵魂。
自辣椒从东南沿海传入登陆后,第一个大规模引进辣椒、吃辣的中心就是江西。
作为鲜椒发源地,江西的辣,不是四川麻辣,也不是湖南香辣,或者贵州酸辣,就是最直接的鲜辣,辣得彪悍,辣得劲爽。
在江西人看来,“千辣万辣,不如鲜辣椒一把”,即使外地辣椒更加便宜,他们也会优先选择本地辣椒,像余干枫树椒,永丰辣椒、宁都辣椒等等,因为它们肉厚皮薄,口感鲜香,辣中带甜,不仅如此,江西一般吃辣椒也不去籽,为的就是保留辣椒籽的鲜味。
江西的鲜辣也不是旨在“烧掉舌头”的纯辣、楞辣,而是两种以上辣椒的协奏。在南昌拌粉里头,剁碎后的青辣椒会有青草香味,红辣椒则甜中带酸;小米辣可以提供充满后劲的鲜味,辣椒油则进一步增添生猛的香气。
一碗朴素的南昌拌粉,单凭辣椒一味,就演绎出了辣的万千风味,层次分明。
南昌人吃粉,不拘小节,塑料凳一摆,不锈钢碗一端,街头巷尾蹲着就能享受。环境虽简,小料却绝不马虎。
南昌拌粉的终极奥义,就在于家家不同味的秘制小料和酱料配比。
“南昌拌粉不能没有花生,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经过低温油炸的花生米,酥脆声响彻口腔,和柔滑的米粉一相遇,口感之丰富,让舌头都要迷了路;
萝卜条、咸菜,虽外观相似,实则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腌制秘诀与风味偏好,它们或咸或甜地,成为了一碗拌粉里不可或缺的滋味;
鲜椒酱和辣椒油里,青辣椒、红辣椒、干辣椒、辣椒粉要加哪种,每一种要加多少,则是老板根据食客的口味,多年稳定下来的独家配比。
花生米、腌菜、萝卜干、酱料……每一样小料单独看都很普通,但经过南昌人的讲究搭配,在一拌一和间,却能翻腾出浓郁的鲜、香、辣,在舌尖演绎出奇妙的味蕾交响曲。
“老板,多搁嗲辣椒!“南昌拌粉,吃的是一种风味,也是一份独家记忆。老板和顾客的情谊,都在小料里。
南昌拌粉里为什么会出现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