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18C第一股”验成色

花儿发展 2024-06-15 05:34:07

百倍认购

作者:郑敏芳

编辑:松壑

历时半年左右,中国明星AI制药企业QuantumPharm(2228.HK,下称“晶泰科技”)终于登陆港交所。

6月13日,晶泰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发售价为5.28港元/股,当日收盘涨幅已经达到9.85%。

晶泰科技可谓头顶多个光环。

一方面,晶泰科技是第一家以“18C特专科技公司新规”(下称“18C新规”)登陆港交所的公司。

晶泰科技上市首日的大涨表现,或有助于港交所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上市。

在当前科创板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或也可以通过18C新规冲刺港交所。

另一方面,晶泰科技也是“港交所AI制药第一股”,其已开发出各类AI模型用于助力药物发现业务的发展。

但目前晶泰科技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3年经营亏损分别为2.99亿元、5.25亿元和7.22亿元。

晶泰科技预计2024年仍将持续亏损。

01

18C上市者

2023年3月31日,联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了一个章节,也就是“第十八C章”(以下统称“18C新规”),为具备发展及投资潜力但尚未满足现行香港主板上市要求的新兴科技公司提供新的上市途径。

具体来看,特专科技公司主要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五大行业。

财务方面,18C新规要求已经实现商业化的公司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是2.50亿港元、研发特专科技产品已产生的开支占总营运开支至少为15%。

这一背景下,晶泰科技以该新规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并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18C公司。

不过晶泰科技并不是新规下首家递表的企业。

在晶泰科技之前,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解决方案供货商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下称“黑芝麻智能”)同样采取该标准冲刺港交所,也是2023年3月18C新规落地后第一家以该标准申报港交所的公司。

但目前黑芝麻智能的上市并无更多的进展。

“一般从递表到聆讯通过就是6个月左右。如果半年左右都没发售的话,可能就是对估值不满意,也不想砍融资,或者没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北京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市场整体反应积极。

晶泰科技合计募集9.89亿港元,这在港交所当前的环境下实属难得。信风(ID:TradeWind01)以上市日统计Wind数据发现,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3日只有茶百道(2555.HK)的IPO募资规模超过10亿港币,达到25.86亿港元。

不过此次晶泰科技刊发募资情况的公告还出现了“笔误”的情况。

6月12日,晶泰科技公告称IPO所得款项总额为“1137.72百万港元”,但次日清晨即发布澄清公告将该款项修改为“989.33百万港币”,

“本公司董事会意欲修正本公司于2024年6月12日刊发的最终发售价及配售结果公告中文版中相对于英文版公告的若干无心笔误。”晶泰科技指出,“本公司确认,中文版配售结果公告概无任何重大失实陈述。英文版配售结果公告所载的所有资料亦保持不变。”

此次晶泰科技合计发售1.87亿股,香港、国际分别发售0.37亿股、1.59亿股。

香港市场认购倍数高达103.35倍。这也是近期香港资本市场回暖的缩影。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的优博控股(8529.HK)、汽车街(2443.HK)、富景中国控股(2497.HK)3只新股认购倍数均超百倍。其中优博控股更是获得2503.03倍的认购。

不过香港与国际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晶泰科技的国际市场认购倍数为2.13倍,与其香港市场打新盛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不是孤例。

汽车街的香港、国际市场认购倍数分别为433.34倍、0.98倍,同样差距巨大。

“香港发售基本是中小投资者在认购,所以会比较活跃。但是国际配售主要是大机构,所以活跃度可能没那么高。”深圳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02

港府力推科技股

晶泰科技的上市或许给18C新规“开了好头”。

一方面,这对于港交所未来吸引更多科技企业上市有着重要意义。

“晶泰科技上市别具意义,因为可以吸引全球科创前沿公司来港,同时中国正成为世界创新强国,而香港提供独特渠道让世界了解这些引领新浪潮的企业。首家18C公司上市更是港交所致力于不断增强旗下产品、平台和渠道,以把握全球机遇的最新例证。”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

与此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科技企业在香港的发展。

近日,由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一支持有620亿港元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港投公司”)参投了AI独角兽思谋科技。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跟一些海外主权基金单纯寻求财务回报的策略不同,港投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要通过投资的过程,推动企业更多层次地落户香港,更多维度地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来造就双方的成功。

另一方面,伴随着境内科创板IPO企业节奏的放缓,业绩规模有限的科技企业以18C新规申报港交所,或许也是潜在选择。

上交所官网显示,2024年1月1日至6月13日已有38家企业主动终止科创板IPO,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超4成;受理端同样冷清,2023年6月科创板IPO申报潮下,上交所受理了43家企业的科创板IPO申请,但今年仍是“0受理”。

新“国九条”亦指出要拓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等。

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林晓东就建议,特专科技企业也可以先通过18C章在港股上市,再回归A股,结合公司的发展路径,灵活利用境内外融资渠道。

18C新规是否会吸引更多科技企业登陆港交所,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03

AI制药任重道远

仅从自身质地来看,晶泰科技在资本市场确实有较强的稀缺性。

招股书显示,晶泰科技主要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计算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制药企业等提供药物研发等服务。

晶泰科技的收入分成药物发现、智能自动化两大板块。

在药物发现业务中,晶泰科技主要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涉及靶点确定、检验、先导化合物生成及优化的药物发现服务,以此向其收取一定服务费,与CRO企业的盈利模式颇为相似。

这正是晶泰科技重要收入来源,2023年药物发现业务创收0.88亿元,占比已超5成。

目前晶泰科技已开发出专有的ProteinGPT,用于预测和筛选蛋白质序列,并通过将LLM纳入算法中以生成符合特定预设标准的蛋白质药物;旗下的ID4Idea则是构建了药物发现不同场景的数字化流程和智能化算法,可以完成定向分子设计、高通量评估、以及辅助合成、测试等步骤。

“港交所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的闪亮登场,或许也给目前正在推进港交所IPO的AI制药企业InSilico Medicine Cayman TopCo(下称“英矽智能”)打下了强心剂——早在晶泰科技之前,英矽智能就已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如今仍未有新进展。

不过AI制药的路能否走通,仍需要时间的答案。

目前晶泰科技的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主要利用AI为现有疗法的靶点物色具有新作用模式或新化学骨架的新化合物及为新靶点找到具有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等,更像是对现有药物的化合物进行改良。

从改良到靶点创新,晶泰科技等一众AI制药企业或许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与高额研发投入相比,晶泰科技的收入只能是“杯水车薪”。2021年至2023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13亿元、3.59亿元和4.81亿元,合计达到10.53亿元;同期收入分别仅为0.63亿元、1.33亿元和1.74亿元,合计仅为3.70亿元。

不断“烧钱”研发正是晶泰科技亏损的主因,2021年至2023年经营亏损分别为2.99亿元、5.25亿元和7.22亿元。

此次上市有效地帮助晶泰科技“补充弹药”。截至2023年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11亿元。随着IPO募资的到账,预计晶泰科技2024年末现金储备将达到10余亿元左右。

按照目前的亏损程度粗略测算,这笔资金至少还能支持晶泰科技2到3年的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