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记|7年媒体“铁粉”心中的顶科论坛

世界顶尖科学说 2024-11-05 21:27:16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中文简称“顶科论坛”)于10月27日顺利闭幕,论坛组委会邀请了5位连续报道7届顶科论坛的媒体“铁粉”,讲述他们的顶科故事和7年情缘。

7年顶科论坛,他们一路同行、一路见证。

2018年顶科论坛的历史性创设,第一财经记者钱童心记忆犹新。那么多世界顶尖科学家来到上海,让她有种“追星”的梦幻感。

文汇报记者许琦敏也有同感,做了多年诺贝尔奖报道的她,忽然和那么多诺奖得主一起参加顶科论坛,是一段激动难忘的体验。但随着时间推移,激情退潮,每年加入顶科论坛的那些“新面孔”,逐渐都成了“常来常往的老朋友”。

财新网记者徐路易的感受是,会场的任意角落都可能遇上顶尖科学家,他们并不高高在上,也不会拒人千里之外。平等、轻松、惬意的交流氛围,使得顶科论坛有种不可多得的“松弛感”。

顶科论坛有种平等交流的“松弛感”

7年顶科论坛中,媒体“铁粉”们也和很多顶尖科学家产生了交集。

解放日报记者黄海华多年前就采访过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尔·巴里·夏普利斯,因为顶科论坛,她如愿以偿第二次采访到了刚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化学奖的夏普利斯。顶科论坛为国内媒体、科学界与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缘。

钱童心对参加2022顶科论坛“她”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先生印象深刻。叶先生当时已经94岁高龄了,她告诉钱童心自己每天还会去天文台工作。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连续两年向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获奖者们赠送报社特别设计制作的手绘作品,令他感到开心的是科学家们把这些手绘作品陈放在了“办公室的醒目位置”。

徐路易分享了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迪迪埃·奎洛兹的“开心瞬间”。这位发现了首个系外行星的科学家谈到科学会兴奋得跟孩子一样,“眼睛里有星星”。

但也有“悲伤故事”,2018年在首届顶科论坛中她采访了诺奖得主、HPV疫苗之父楚尔·豪森,并相约来年论坛再见。徐路易记忆里,豪森颤颤巍巍从椅子上起身,他的阿兹海默症当时已经很严重了。2023年6月,这位挽救了无数生命的科学家逝世,无法践约的“顶科之约”成了徐路易永远的遗憾。

在豪森教授逝世后,顶科论坛发文《诺奖得主、HPV疫苗之父逝世,他让人类首次有望消灭一种癌症》悼念这位论坛的老朋友。

HPV疫苗之父楚尔·豪森教授

顶科论坛7年来自身的演进创新,媒体“铁粉”们也看在眼里。

钱童心清晰地感受到,顶科论坛最早几届的看点是“看大咖”,之后逐渐“打造了世界青年科学家的主场”。更多的人参与到论坛当中,有学生、投资人、产业界,“有了全民科学的氛围”,论坛的“议题也更聚焦了”。

媒体“铁粉”们在顶科论坛的7年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刚结束的2024顶科论坛科学T大会中,郑泉水院士说了一句话让郜阳十分喜欢,如果“孩子们的每次提问是科学的催化剂”,那么他觉得“媒体的每一篇报道都是科学的还原剂”,7年如一日,将科学内容、思想火花从顶科会场还原出来,传播到社会中去。

钱童心认为,顶科论坛用7年时间为上海打造了一张城市名片。

黄海华觉得,顶科论坛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进入上海、认识上海的一条路径。

2024顶科论坛刚刚落幕,媒体“铁粉”们已经在期待着来年的顶科论坛,它一定会“带来更多的顶尖智慧,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期待来年顶科论坛的智慧分享和创新火花

编 辑 | 秣 马

实习生 | 史新雨

责 编 | 小 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