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中规中矩!为什么F-35B是降低歼-35设计难度的最大助力?

萨担话 2024-11-14 01:34:44

11 月 8 日,在众人的期待中,空军歼-35A 战斗机于珠海上空展开首轮适应性训练。尽管训练时间有限,风格稍显保守,未呈现大尺度的精彩动作,但从这短暂的亮相中,我们仍能对国内发展歼-35 的基本思路略窥一二。

与个性鲜明的鸭式布局歼-20 相比,歼-35 给人的初印象显得中规中矩。除了进气口结构稍有“别致”外,歼-35 整体看起来的确较为“常规”。然而,所谓的“常规”并不意味着平凡,在战斗机的核心设计——气动布局上,歼-35 暗藏着诸多精妙之处。

机翼,作为战斗机气动布局的关键所在,歼-35 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其前缘后掠角比 F-35 稍大,翼展也更大,这使得翼载荷小于 F-35,为提高机动性和减少超音速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反观 F-35 系列,由于要满足 F-35B 的特殊需求,机翼设计得较厚,这不仅不利于超音速飞行,也在机动性方面处于劣势。而歼-35 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机翼厚度符合标准,从而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

再将目光转向机身长细比。一般而言,对于超音速飞行,长细比越高越有利。歼-20 在这方面表现出色,长细比惊人,侧面看起来甚至让人担忧其结构强度。歼-35 虽未达到歼-20 的高度,但通过简单估算,其长细比应与 F-22A 处于同一级别,明显高于 F-35。

现代战斗机的承力强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对于苏-57 的机身“太薄”可能影响整体结构的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同样,歼-35 的设计也是在充分考虑结构强度和性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精妙平衡。

歼-35 的“常规”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是对性能的精心雕琢和对先进技术的巧妙运用。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空军的装备体系,更展示了我国在战斗机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在未来的天空战场上,歼-35 有望凭借其出色的性能,捍卫祖国的蓝天,展现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