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前功勋主帅现状:与王楠闹翻互不往来,不后悔女儿归化奥地利

爱吃凉历史 2024-10-15 04:40:20

曾几何时,李晓东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功勋主帅,他带领男队培育出王励勤等世界级选手,也曾执掌中国女乒,亲手打造了王楠的辉煌时代。然而,这位昔日的冠军教头,如今却与爱徒王楠闹翻,甚至一度声称互不往来。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李晓东的女儿李嫱冰却选择了归化奥地利,在异国赛场上崭露头角。作为国乒前教练,他又如何看待女儿的这个重大选择?

李晓东的执教理念与挑战

2000年,李晓东正式成为中国乒乓球女队的主教练。在此之前,他主要负责男队的训练,期间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选手,包括成就卓越的王励勤。李晓东的训练方法在男队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女队的训练环境和队员的特点与男队有所不同,这要求他在训练方法上进行适应和调整。

当时,国际乒乓球界正在经历一系列重大的规则变革。其中包括使用更大的球、将每局的比赛得分制从21分改为11分,以及取消发球遮挡规则。

为了让中国女队在这些新规则下保持竞争力,李晓东开始调整训练计划和战术布置。他增加了对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训练强度,尤其是在无遮挡发球的适应上,强调要提高发球的准确性和多变性,使对手难以预判。此外,11分制的比赛使每一个球的分量都变得更重,这就需要队员们在比赛中更加专注和高效。

在训练场上,李晓东着手改造女队的训练方式,引入了更多与男队类似的高强度和高频率训练。他特别强调体能和速度的训练,认为这是适应新比赛规则的关键。针对大球的使用,李晓东调整了球员的握拍方式和击球角度,以适应大球带来的飞行轨迹和速度变化。

王楠与李晓东的冲突

王楠作为队伍的核心主力,却对这些变化感到非常不适应。她习惯了之前的训练方式,突然面对如此高压的改革,一时间难以调整。李晓东推行的这些新规要求每位队员付出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让王楠感到疲惫,也让她与李晓东的训练理念产生了分歧。

两人在训练中的争论逐渐升级。李晓东坚持自己的改革理念,认为只有通过更严格的训练才能让中国女乒在国际比赛中保持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规则下,必须有所突破。然而,王楠对李晓东的要求感到不解,她认为这样的训练方式过于苛刻,甚至可能影响她的竞技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越发公开化,训练中的争执变得频繁,队伍内部对李晓东改革的反对声音也开始涌现。

特别是在其他队员中,一些资历较深的选手也对李晓东的改革提出了异议。她们认为,李晓东的训练方法过于激进,忽视了队员的身体状况和比赛压力。这些质疑声逐渐蔓延开来,使得整个队伍陷入了一种不安的氛围中。

这种不安和质疑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的女团决赛上达到顶峰。那场比赛中,中国队在面对朝鲜队时表现不佳,最终以1比3的比分失去了金牌。特别是王楠在比赛中接连失误,连丢两分,直接导致了中国队的失利。

赛后,关于李晓东的改革是否影响了队伍的表现,成为了讨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正是由于李晓东的高压训练方式,导致了王楠在关键时刻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然而,李晓东面对外界的质疑,并没有将责任推卸给王楠。相反,他在公开场合多次为王楠辩护,强调她已经尽力了,并提到她的腰伤还未痊愈,影响了她在比赛中的表现。

教练与队员的和解

在釜山亚运会失利后,中国乒乓球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教练改组,李晓东不再担任女队主教练,取而代之的是陆元盛出任这一重要职务。随着教练组的调整,队伍内部的气氛也有所变化,李晓东与王楠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也逐渐缓和。

在这段时间里,李晓东和王楠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流。双方放下了之前的争执,坐下来聊了聊这些年的经历和想法。李晓东坦率地表示,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更加严格的训练和战术调整,帮助王楠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王楠则解释了她在当时面对高压训练时的无奈和不适应。两人发现,之前的争吵更多是因为性格和理念的差异,而并非真正的个人恩怨。

李晓东作为教练,虽然对自己一手培养的选手要求严格,但他也开始认识到,训练方式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每个选手的特点做出调整。而王楠也开始理解李晓东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他的严格是为了她在赛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时间飞逝,两年后,上海世乒赛如期举行。令人意外的是,曾经闹得不可开交的李晓东和王楠竟然重新合作,李晓东再次出现在场边为王楠做场外指导。当李晓东站在场外,冷静地为王楠分析对手的战术,给出精确的指导建议时,观众们仿佛看到了过去那个合作无间的师徒搭档。

在比赛过程中,李晓东的经验和洞察力再次为王楠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每当比赛进入关键时刻,李晓东都会在场外冷静指挥,通过手势和简短的提示帮助王楠调整战术。王楠也明显感到更加自信和从容,遵循着李晓东的建议,她在比赛中逐渐找回了巅峰状态。

私生活的牺牲与决定

在职业生涯的高峰期,李晓东的工作节奏紧张而繁忙,几乎每天都泡在训练场上,时常带领队伍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教练,李晓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留给家庭。他每天早出晚归,频繁出国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和集训。由于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训练和比赛中,家庭生活也随之受到了冷落。

李晓东的妻子对这种长期的生活方式逐渐感到不满。她一开始还能理解丈夫作为国家队教练的工作性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生活中的琐事也常常得不到处理。李晓东忙于带队比赛,顾不上家里,妻子则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照顾他们年幼的女儿李嫱冰。渐渐地,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妻子曾多次试图与李晓东沟通,希望他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李晓东的工作安排实在太紧密,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最终,夫妻俩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协议离婚。对于抚养权问题,经过讨论后决定李嫱冰留在父亲李晓东身边。虽然李晓东同意承担起照顾女儿的责任,但由于工作依然繁忙,女儿的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影响。李嫱冰从小就跟随父亲生活,但李晓东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有限,无法像其他父母那样全身心陪伴女儿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嫱冰逐渐长大,进入了乒乓球的世界。

李嫱冰的乒乓球之路

由于父亲李晓东的名气和地位,李嫱冰在国内乒乓球界始终无法摆脱他人的过度关注和议论。她在国内的比赛中表现并不突出,尤其在面对一些同龄的优秀选手时,压力倍增。国内媒体和观众往往对她寄予过高期望,甚至将她的每一次表现与父亲的成就作比较。无论她取得怎样的成绩,外界的目光似乎都停留在“李晓东的女儿”这一标签上,而不是她个人的表现和努力。

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决定离开国内,前往奥地利,重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那个时候,欧洲的乒乓球环境相对宽松,对于一名年轻选手而言,或许能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成长空间。

然而,李嫱冰并没有让质疑者失望。在奥地利的训练和比赛中,她逐渐找回了自信,很快在当地的乒乓球赛场上崭露头角。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成功跻身欧洲乒乓球排名前15名,并且在奥地利国内的排名也进入前三。

李嫱冰在欧洲的成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代表奥地利参赛,这让她成为国际乒坛的焦点之一。尽管她在这届奥运会上未能进入前八强,但她的表现仍然备受关注。比赛结束后,媒体纷纷报道了她的身份,强调她是中国前乒乓球队主教练李晓东的女儿。有人认为她的选择是为了避开国内的压力,也有人认为这是她个人发展的合理选择。

面对外界的种种评论,李晓东对此保持了冷静的态度。在接受采访时,他坦然表示,他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他解释说,女儿前往奥地利打球是她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作为父亲,他从不干涉她的职业选择。对于媒体的追问,李晓东还特别强调,他对女儿的决定没有任何遗憾。

2015年10月,在波兰公开赛上,奥地利名将斯特凡·费格尔在男单半决赛中击败了中国名将张继科,一时间成为关注焦点。很多人并不知道,费格尔与中国乒坛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家庭联系。原来,他是中国前女乒主教练李晓东的女婿,费格尔生活中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与李家相处融洽。他与李晓东的女儿李嫱冰结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虽然费格尔和李嫱冰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出身,尤其李嫱冰在奥地利的乒坛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但费格尔却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让儿子学乒乓球,这项运动太辛苦了,而且也不一定能有好的成绩。”

到2020年时,李嫱冰已经30多岁,虽然年纪逐渐增长,她仍然活跃在乒乓球赛场上,继续代表奥地利参加各种比赛。她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成为奥地利乒乓球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1]陈洁.王楠:我一向不给自己定目标[J].乒乓世界,2001(5):12-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