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周总理秘书,后官至正国级,退休后不忘公益,今107岁健在

泽语商业 2024-09-14 17:42:3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有这样一位人,他曾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后来更是官至正国级。他的名字,就是宋平。

在退隐后,宋平专注于公益事业,始终坚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如今,107岁的宋平依然健在......

曾任秘书

1917年,宋平出生在山东莒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但勤勉的家教使他自幼便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

在20世纪初的动荡环境中,中国各地屡遭战乱侵扰,这直接影响到宋平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934年,宋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农业学院,之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

期间,也就是1935年时,宋平还积极参与了中国学生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

这场由学生发起的全国性抗日示威活动坚定了宋平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

到了1938年的时候,宋平就前往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并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全面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

正是这次学习,为宋平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

后来学习结束后,宋平被调往重庆,之后又成为周恩来同志的秘书,负责统一战线和国共谈判等重要工作。

宋平在工作时总是细致入微,谨慎处理每一个细节,严格确保党的机密工作和情报安全。

这段工作经历,为宋平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为他之后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调任甘肃

1973年,甘肃中部地区已经整整22个月没有下过透雨,旱情之严重让许多村庄的庄稼早已颗粒无收。

刚刚调任甘肃不久的宋平深知这场旱灾的危害不仅仅是短期的粮食问题,更是关乎数百万农民的生存和未来发展。

宋平没有片刻迟疑,第一时间向甘肃省委汇报了旱灾的严重程度,并迅速启动了紧急救援措施。

这一系列措施虽然帮助灾区人民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日子,但宋平明白,这只是应急之策,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宋平多次亲自深入甘肃的农村基层,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调研,走访了全省多个地区的生产队。

经过深入调研与广泛讨论,宋平主持敲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农村经济的决策性文件。

然而,尽管政策已经出台,一些地方干部仍然敷衍了事,政策落实不到位。这种情况引起了宋平的高度重视。

宋平意识到,若不从执行层面抓起,再好的政策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为了确保决策得以贯彻,宋平决定亲自到农村基层“盯点”。

也正是因此,在接下来的近一年调查研究中,宋平逐渐看清了甘肃农村的深层问题。

很快,在宋平的推动下,甘肃省委针对农村实际问题,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

这使得农村生产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的恢复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7年,宋平被正式任命为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同时兼任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全面负责甘肃地方经济和军区事务。

在宋平的带领下,甘肃的农村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

而在甘肃的八年半任职期间,宋平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他相信,只有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1973年6月的一天,宋平曾陪同农林副部长罗玉川一行前往甘肃通渭了解当地的灾情。

刚到通渭,一个公社为了招待他们,特意从县里买来了大肉和鸡蛋。宋平当即严肃表示:“通渭大旱,社员很苦,你们的饭我吃不下去。”

这八年半的时间,宋平对甘肃可谓呕心沥血,直到1981年2月,宋平才奉命离开甘肃,回到北京。

在离开前,宋平还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八分陇原三段分,处乱治穷费尽神,是非功过应与析,党心民心与良心。”

这首诗不仅是宋平对自己在甘肃八年半领导生涯的总结,更是他自己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宋平深知,要彻底改变地区贫困的面貌仍然任重道远。

但宋平坚信,只要党心、民心与良心一致,最终能够成功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和富足的生活。

公益事业

正是因为怀揣这样的理想,宋平始终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最终官至正国级。

一路走来,从36岁时被任命为劳动部副部长,再到之后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会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部级干部之一,再到之后官至正国级。

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官位的上升与变动,都源于宋平没有忘记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出发。

当时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原主任陈东林和宋平的儿子宋宜昌是同学。

多年后,再见面,两人就聊起学校生活来。

陈东林玩笑道:“那时候觉得你像个穷人家的孩子,身上没钱 ,衣服也挺旧。”

宋宜昌则说道:“那是我父亲管着我们啊,太严了,每个月饭钱将将够吃,有时候直接忘给了,还得跟同学借饭票。”

这话让陈东林有些奇怪,于是他就问道:“那你父亲的钱干嘛去了?”

宋宜昌就笑着说道:“呵呵,可能他都交党费了吧。”

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宋平一心扑到民众身上,又在从政生涯中一直秉持着简朴和务实的作风。

后来宋平退休后,这种生活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陈东林还听说,宋平退休以后就再也没有为其他公事批过条子,只唯独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盖办公楼一事破了例。

当时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采访陈东林,陈东林这样说道:“有些人会说,宋老这样严于律己,是不是太在乎名声了?我觉得不是,他的位置已经做到了中央常委,一生廉洁奉公,没必要再可以要求自己。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从年轻时一直自我严格要求自己,已经成为习惯了。”

而且退休后的宋平并没有闲下来,反而开始致力于公益事业。

宋平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

因此宋平积极推动设立了“圆梦班”项目,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圆他们的大学梦。

宋平的这些项目不仅帮助了无数的贫困学子走进课堂,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除此之外,宋平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学的其他工作,尤其是在希望工程和农村教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平始终秉承着“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

而在宋平自己家里,则依然保持着过去勤俭节约的习惯,没有豪华的装饰,也没有现代化的奢侈品,生活一如既往的朴实无华。

宋平每天深居简出,平日里就看看书、读读报纸,品茗散步,写写书法。

如今,宋平已经107岁了,依然健在,并且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公益和国家事务的关注。

宋平的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精神,不仅在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更在中国的公益事业中树立了榜样。

参考资料:

1.宋平:为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_发展

2.这位党内资格最老常委迎百岁诞辰 曾是周恩来秘书_中国新闻周刊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