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御笔)
万历在立储的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
媳妇郑贵妃天天在他耳边吹风,说你立我儿子朱常洵吧,你也喜欢他不是么?
想法很好,万历也支持,但是从宗法制度来看,朱常洵明显不合适。
万历没有嫡出的儿子,只有庶子,那么既然要选拔储君,就应该选拔庶子里最年长的,要选长子,朱常洵不是长子,另外一个儿子朱常洛才是长子,你万历废长立幼,走取乱之道,那你就是纯纯在逆天。
你要逆天,大臣们肯定不干。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老皇帝万历和一众臣公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皇帝说我姓朱我说了算,我要立谁就立谁,我必须要把皇位留给朱常洵,大臣们说那不可能,你这么说的话纯属扯淡,我们就是拼上这条老命,也要把朱常洛送上皇位。
皇帝和大臣们相互较劲,学界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国本之争。
这场争斗,可以说是万历一朝最为复杂,最为激烈,最为残酷,最为烧脑,最为诡谲的政治事件,没有之一的那种。
大臣们为了和皇帝掰手腕,四位内阁首辅下岗,正部级官员十人引咎辞职,因为这事儿受到波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超过三百多位。
大明文臣们可以说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终于以近乎半强迫的方式,逼迫万历老兄就范,最终把朱常洛推上了储君的位置。
万历皇帝啊,说到底也是个苦命人。
(明神宗 朱翊钧 坐像)
他登基之后的前十年,基本上就是大明吉祥物的存在,光有派头没有实权。
在中宫,他要听母亲李太后的话,李太后对万历的管教相当严厉,说让他跪三个小时,他早一分钟不敢起来。
在朝堂之上,他要听老师张居正的,张居正几乎是大包小包全包揽,把万历皇帝该做的工作全做了,张居正改革轰轰烈烈,全天下都知道他张江陵英明神武,却都只会认为万历不过是个小屁孩。
张居正自己都说过“我非相,乃摄也”,他完全不给万历的面子,实际上就是把万历皇帝给架空了。
十年里,万历饱尝了失去权力的滋味,这对一个皇帝,哪怕是少年天子来说,都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他曾经把张居正视为偶像,认为他是国之股肱,认为他是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可随着年龄渐长,他开始一点点的恨极了张居正,因为张居正不让自己发言,不允许自己发挥,张居正倾轧着他,桎梏着他,所以张居正一死,万历立刻把张居正给抄了个底朝天。
很显然张居正的魁柄独持给万历留了下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从登基十年之后,万历最在乎的,就是自己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皇帝,自己要说话算数。
但是万历想不到,大明的文臣们,比他想象的要更加难对付的多。
大明的武将不畏死,而大明的文臣们更是把能被杖毙于皇帝面前当做他们生命中的最高荣誉。
(张居正 画像)
所以,文臣们什么也不怕,他们疯狂的上书,他们组成集团,他们用尽浑身解数来限制万历,他们专门和万历叫板,让万历所有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想法全部落空。
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张居正倒了下去,千千万万个张居正站了起来。
这也正是万历皇帝后来长期不上朝的症结所在,因为万历皇帝对自己的人生彻底失望了。
后来执政四十八年万历皇帝一朝晏驾,朱常洛才算是熬出了头,当了皇帝,也就是泰昌皇帝明光宗,大明的倒数第三位君王。
得来不易啊,这皇位实在是得来不易,所以更要倍感珍惜。
事实证明,大臣们的选择的确很正确。
那个曾为候选人的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之后每天只会胡吃海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围攻洛阳,洛阳城里的明军要粮没粮,要饷没饷,有大臣劝朱常洵多少掏点钱支援一下军队,不为别人考虑,你也要为自己考虑,明军守不住洛阳,到时候你这个福王不也跟着遭殃吗,结果朱常洵惜财如命,一个子也不肯掏,最终洛阳城坡,李自成更是二话不说就把朱常洵给煮了。
反观朱常洛,登基之后可以说是大有作为。
首先,他废除了万历一朝一直存在,如跗骨之蛆的矿税制度。
矿税本来是正常的经济税种,就是说各地开矿所得,一部分你要上缴朝廷,充实国库,但问题是万历不让户部收税,也不让地方衙门收税,而是让自己身边的小太监去捞钱,收上来的钱不进入国库,无从监管,而是直接落入万历本人的口袋。
如果皇帝用这些钱干正事儿也就算了,但是万历花钱无非是穷奢极欲,大兴土木,顺便给媳妇郑贵妃买化妆品。
(明光宗 朱常洛 画像)
所以,朱常洛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叫停了矿税,此举大快人心,朝野欢腾,民间百姓更对皇帝赞誉有加。
其次,朱常洛尽力补足已经亏欠多年的辽东明军边饷,他自己自掏腰包,发内帑百万犒劳将士,又从国库中调了二百万两银子充作军用,边关将士不说对朝廷感恩戴德,至少他们这一时期短暂的得到了实惠。
最后,朱常洛还光速的调整了人事结构,使已经几近于瘫痪的大明官场得以正常运转。
要知道,就在万历皇帝驾崩的前一年,京师官场上可仍然处在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里。
为什么说混乱呢,因为万历皇帝他不上朝,他不上朝,他就等于是不处理任何政务,别的事情官员们可以代劳,但是京官的任免工作,官员们提报上去,可都得万历皇帝本人亲自签发签批。
万历不批,不管,结果退休的官员退下去了,官位空缺了,新上来的官员他没有正式任命,他补不上来,长此以往,朝廷里的官员数量是越来越少。
万历四十七年的时候,六部只有户部有尚书,刑部工部没有尚书,由户部代管,吏部礼部兵部,户部也管不过来,只好暂不设置领导,只把办事儿用的公章留在衙门里以备取用。
三司中的通政司还有长官,还能正常运转,而都察院和大理寺则彻底放飞自我,不仅没有长官,就连办事儿用的公章也弄丢了。
朱常洛当太子的时候对这种情况就老不得意了,所以他登基之后立刻调整人事结构,增补大量官员,比如袁可立啊,邹元标啊,都是朱常洛提拔起来的,这么一来,朝政很快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潜德久彰,海内属望,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之后的表现那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很可惜,朱常洛干了不到一个月就驾崩了。
(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郑氏)
这个朱常洛登基没两天,他曾经的政治对手福王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就往皇帝的寝宫里送了八位美女,个顶个的漂亮。
历史上没有记载朱常洛这个人是否好女色,是否纵欲过度,是否被这八位美女迷失了心智,耽于享乐,但是我们能知道的是,郑贵妃送完美女不久,朱常洛就病倒了。
要知道,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朱常洛登基的时候,大家伙可都看着呢,他相当精神,走路虎虎生风,脸色红润,明显很健康,之后郑贵妃就往宫里送了八位美女,到八月初一,几天时间,朱常洛就病倒了,而且是大病,水米不进,一病不起的那种。
郑贵妃和朱常洛一直是敌对关系,按说这美女就不该要,这不纯属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么?
而且,朱常洛在生病之后,他的判断也出了问题,大明的医疗水平相较于现代当然不够看,可是也有李时珍那样的神人编撰出了《本草纲目》,京师紫禁城太医院的御医那都代表了古代医疗的最高水平,朱常洛一开始病的还不算特别严重,他完全可以找御医来进行正规专业的诊治。
但是,皇帝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十分抗拒御医而专门听信宦官崔文升的野方子。
这个崔文升,以前还是给郑贵妃做事的,那更是没安好心,给皇帝吃了不少通利药,也就是清宿便的那种药,结果身体本来虚弱的朱常洛吃完之后整晚腹泻,一晚上茅房去了不下三十次。
到这个程度了,该找御医了吧?朱常洛还是不找,还是偏听偏信,非要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这个红丸,说白了就是古代方士炼制的丹药,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那种,朱常洛好一顿吃,结果把自己给吃死了。
而且,这个李可灼,他是鸿胪寺丞,鸿胪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皇帝加封妃嫔啊,赠送礼物,整个封号什么的,都需要鸿胪寺来操办仪式,万历活着的时候那是专宠郑贵妃,所以鸿胪寺没少操办皇帝封赏郑贵妃的仪式,即说明这个李可灼过去很有可能和郑贵妃有密切的交际,搞不好他也是郑贵妃的人。
(鸿胪寺丞 李可灼 形象)
通利药把朱常洛的身体搞虚,然后红丸本质上属于补药,药性猛烈,这等于是先把朱常洛放在水里泡,泡完了立刻拿到火上烤,结果皇帝在这种猛烈的水火催逼之下,走上了绝路。
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大臣们希望他们拼了一条老命推出来的朱常洛能成为照耀大明的一道光,成为大明的复兴光芒,但是谁也想不到,这道光虽然强烈,但却不能持恒,一月不足,转瞬即逝。
朋友们啊朋友们,人要是有病,不能偏听偏信,还是要抓紧看医生呐!
乐观的大臣们认为大明的未来可以靠皇帝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他们不知道,大明虽然离灭亡还有点遥远,但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这个时候,无论皇帝如何,英明还是昏庸,聪慧还是愚蠢,无论文臣是否尽心尽力,武将是否勇敢无畏,无论朝政是否清明,无论思想能否进步,都已经改变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朱常洛的确是在尽心尽力的治疗大明王朝的恶症顽疾,但是他也不明白,以王朝为病为例的话,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年轻的皇帝发现大明患病而积极治疗的时候,疾病早已深入骨髓之间,纵然扁鹊华佗再世,也是,回天乏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