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霸的英语,成了“拖后腿”的学科?

曼文随心课程 2024-11-12 10:00:44

其实,数学和英语的“滑坡”现象,就像爬山和游泳,哪个轻松、哪个不易,每个人的体会可大不一样。

数学这座“高山”,站在底下望去,人们常常因为它的“高度”望而却步,觉得没有多大希望能攀登到顶;而英语呢,就像池水平静的游泳池,只要愿意泡下去,多泡泡总有点收获。

因此,习惯了从数学“高山”一路坎坷爬上来的学生,眼看着这片池水,难免就心生冷淡。

而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对理科学科觉得上手的孩子,往往确实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心态:

就连对着英语课本的耐心,也会大打折扣了。

01 兴趣驱动与反馈落差的“滑坡之谜”

有的同学真是天生的“理科小霸王”,一提起解题如鱼得水,听到英文却头皮发麻。

好比一个朋友,数学成绩总是高高在上,英语一见单词就卡壳。

一位班主任调侃说:“你的数学这么强,还不如直接用公式求个高考分呢!”对这位同学来说,英语好像成了“天敌”,怎么也打不过,索性自动降级,把时间全投到理科上。

就像有些人拿起棋子自信满满,下起围棋却节节败退,明知到最后也是兵败如山倒,索性直接“弃子投降”。

比如高中时,班里有个数学尖子,平时做题比谁都快。

物理课上,他独领风骚,数学课更是无人能及。然而,一到英语课上,他就像被点了穴一样动弹不得,连课堂发言也躲得远远的。

每次英语老师问他问题,他都一脸茫然地盯着单词,好像这些字母是在挑战他的人生观。一次测验后,他开玩笑地说:“如果英文单词是数字,那我早就满分了!”

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人打趣他:“你可是我们的‘理科小超人’,没想到也会被‘字母’打败!”

02 精力分配不均导致的“自发性短板”

同样是努力学知识,有的人精力满满,一门门科目轮番上阵,堪称“学神”;有的却偏偏不信邪,认为自己只要在理科上保持优势,就能占尽高分。

那位数学好的同学,往往喜欢这样想:“我数学学得多好啊,别人学英语补分,干嘛浪费我宝贵的时间呢?”

果然,最后一门英语考试下来,成了吊车尾的,还是“我”。

他常常抱怨:“我英语学不来,时间太少。”其实,如果真花点心思英语,他也未必不行。

也如那句俗话所说,“偏信偏能”最终害了自己。

比如有个同学,总是英语勉强过关,却在数学上如鱼得水。

班主任开玩笑说:“你数学能考满分,为啥不让英语也蹭蹭你的光呢?”他无奈地说:“英语单词就像看天书,学得好头痛啊。”

有次考试,数学前所未有的得了满分,而英语的分数却令人难以直视。

他自嘲地说:“我不是不想学英语,奈何数学分数太抢眼了!”这句话引来全班爆笑,大家纷纷调侃道:

“万万没想到,连理科天才也得‘字母’认怂啊!”

03 对兴趣平衡缺乏适应性的“拖后腿效应”

那些习惯了偏科的理科生,不少都抱着一个幻想:“理科能保证高分,英语就随意点也没关系”。

就像一位同学,物理化学样样顶尖,每次考试排名也是榜上有名,独独英语,让他望而却步。有人调侃他:“你这个理科生,英文单词全当代码来记了吧?”

他一笑置之,“英文单词还真是没办法记住,干脆当代号背背算了!”

他常安慰自己:“反正英文用处不大”,但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现实:

唯有那些文理均衡的同学,才是真正的“学霸”。

比如在高中时期,班里有位“理科大神”,理科成绩稳居榜首,英语却总拖后腿。

他习惯拿理科成绩说事,安慰自己:“反正我的物理化学好到天花板,英语差点无所谓。”结果到了英语考试的前夜,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复习的心情,心想:“我还是专心数学吧,英语就随便写写了。”

果然,英语考完后他满脸愧色。

后来有人劝他:“英语好歹是门学科,你不学它,它也会‘揍’你啊!”

他顿悟似的点头,决定以后每周抽时间补补英语,最终也慢慢从“拖后腿”晋升为“全面型选手”。

所以说,对于理科突出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英语拖后腿的问题,不在于简单地埋头补习或是盲目地刷题,而在于调整心态,真正意识到均衡发展才是王道。

可以考虑多利用零碎时间,逐渐适应英语的学习节奏,而不是一味追求“刷题效果”。

英语并非难以攻克的“难关”,就像数学也可以分步学习一样,英语的进步并不全然是靠天赋,而是依赖一种稳扎稳打、逐步积累的过程。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