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出道二十年,音乐生涯经历三阶段,没有互联网就没有他的今天

东南大哥 2024-10-18 19:10:35

10月16日,新华社连发三期《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谈“深扎”》,其中就有艺术家谈到了刀郎,谈到他运用很多民歌元素、探索民歌新表达,颇受百姓欢迎。

同样是新华社,于10月7日发布了刀郎演唱场会的视频,让网友大吃一惊,大呼过瘾,大感意外。

刀郎从出道到如今被国社认可,走了整整20年。

刀郎的音乐人生起起落落,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正是这一新型媒介的发展壮大,让刀郎的音乐走进了千家万户,刀郎也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

01

刀郎的论坛时代

2004年,刀郎出道,推出他的首张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张专辑全国大卖,最终以270万张的销量登顶华语乐坛榜首,至今仍是中国唱片销量的传奇。

人们知道,原来有这样一种音乐的表达,寂寥,孤独,遥远,空旷。

2004年正是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期,从上世纪末论坛时代进入本世纪初的门户时代,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

那个时代传统媒体依然强势,各种电台的音乐榜单是市场的晴雨表,各色的乐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占据着主流舆论阵地。当年的著名乐评人如果对某一个歌手做出评价,那么就会引发该歌手唱片的大卖或者是大跌。所以当时很多唱片公司纷纷邀请著名的乐评人为他们旗下的歌手写评论,以此作为营销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刀郎的歌曲是游离在主流媒体之外的。人们听刀郎,还是在街边的杂货店、小超市。这些地方通过播放刀郎的歌曲来吸引顾客,客观上也使刀郎的歌曲传遍了大街小巷。

刀郎音乐不太被主流音乐圈所认同。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他的真名叫什么,是哪里人,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一切,都是空白。

2004年12月29日,刀郎推出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仅仅发行首日,这张专辑的销量就达到了40万张。

那一年,刀郎33岁。那一年,刀郎贴吧(简称刀郎吧)由乐迷建立起来。那时的很多刀迷,一直追随他到今天。一个没有上过大学凭一把吉他闯世界的小城青年,虽好评如潮,但在各种名家大腕面前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层。与他相伴的,只有音乐;支持他的,是乐迷。

02

刀郎的社交时代

时间来到2010年。这个时候刀郎已经出道6年。面对同样纷扰的音乐圈,刀郎依然埋头音乐。

此时,互联网进入了社交时代。2010年12月15日,刀郎发布了他的第一条微博。刀郎的微博名称很有意思,叫“南顺城街22号”。经考证,这是刀郎小时候生活在资中县旧居的门牌号。现如今,那里成了全国网友们的旅游目的地。

2011年和2012年是刀郎微博的高产期,有时候一天多条。内容涉及演出、健身、歌迷、家人、朋友、工作团队等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可以看出,他绝对是一个性情中人,厚道而风趣。

他在2012年7月15日的一条微博中说:媳妇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你们的力挺我只有不断的完善自我。有你们我真的充满力量!我一定尽力,不断前进。我会一直努力下去,否则对不起大家的爱!爱你们永远。

2012年5月21日,他说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醒,应该还有其他稻米也在备战高考吧。高考结束前刀叔就不发微博和贴吧信息了!大家安心的考试吧[呵呵],我为你们祈福!人生的转折点,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加油!孩子!

纵观他的微博,高频词汇就是感谢、努力和祝福。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也是一个奋力前行的人。这样的人极其自律且目标明确。

他晒各种小吃,祝朋友们生日快乐,新婚快乐,与刀迷互动,甚至为了看一场网球比赛,他让公司放假,带着同事们去看球。

那时,微博成了刀郎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

2016年12月19日刀郎发布了一条关于演出的声明后,就再也没有更新。

刀郎淡出了大众视线,就像一只孤独的狼在旷野上狂奔。他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大家也期待着他复出的那一天。

03

刀郎的短视频时代

如果说论坛要完全依赖于电脑,微博可以跨电脑与手机两端,那么短视频则完完全全是手机端的产品。

2023年,经过蛰伏休整的刀郎复出了。甫一出场,便乐惊四座。这一次,他选择了短视频。

2023年8月25日,刀郎入驻视频号。出现在歌迷面前的,是一位光头大叔,戴着黑框眼镜,留着短髭。形象大改,但歌声依旧。人们对他的称呼,也从“刀哥”变成了“刀爷”。

沉寂这么多年,刀郎并没有闲着,而是潜心做音乐。他大量阅读书籍,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甚至还到杭州去专门学习昆曲。

这是短视频时代,是万物互联时代,更是人工智能时代。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上线十天,全球网络播放量就达到了80亿次。上线一个月,播放量突破600亿。

2024年8月30日,刀郎在自己的老家举办了线上音乐会《山歌响起的地方》,全球直播,盛况空间。3个多小时的演唱会共吸引超过5200万人次观看,点赞超6亿。对于刀郎来说,正是有了互联网,让他得以拥抱更多歌迷。

接下来,刀郎在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在成都,在广州,在南京开始举办演唱会。

没有奇装异服,没有酷炫的灯效,更没有嘉宾伴唱,全凭一个人从头唱到尾。所有词、曲、编曲、演唱、制作等都是独立完成。很多新歌的叙事方式,讲述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对中国历史的挖掘,对人生意义的阐释,让很多90后、00后大呼过瘾。

刀郎要感谢互联网和新媒体,感谢这种快捷、平等、交互、丰富的传播方式,让他摆脱了营营苟苟,而依然能够坚持自我。

我们也要感谢互联网和新媒体,让我们认识刀郎,理解刀郎,拥有刀郎,成为刀郎!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刀郎视频号、微博南顺城街22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