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飞鱼服,既不能错穿也不能穿错

理想吕 2024-10-03 04:52:50

前言

锦衣卫,这支极为特殊的武装力量,设立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四月十六日,前身是仪鸾司。而仪鸾司【yí luán sī】,来源于宋代,是当时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明初恢复宋代仪鸾司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负责皇帝出行的仪仗、警戒和保护。

【明代皇帝出巡图:护卫就是锦衣卫们】

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明朝: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的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军卫队,却让文武百官以及黎民百姓谈之色变。无论是位极人臣、官居一品的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还是远在边关、算账计数的小吏,只要看见锦衣卫登门,能够提前跟家里交代后事,就已经是朝廷格外关照了。

【如果锦衣卫穿成这样,神秘是神秘但不是真的】

这时尤其要看清手拿驾贴登门的锦衣卫穿得什么服饰。比如穿得是普通便装或者正常官服,说明他们不想声张,一般只拿主犯一人;如果锦衣卫们穿得极为隆重尤其是飞鱼服在身,那就麻烦了,嫌犯本族甚至三族都在逮捕之列。

【新龙门客栈中的驾帖,不是身份证明,而是朝廷签发的逮捕证】

一、飞鱼服究竟有几种

在一些以锦衣卫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锦衣卫总旗穿黑色飞鱼服、锦衣卫百户穿得是银白色飞鱼服,总旗、百户是锦衣卫内部的中低层官职。

理论上看,也算是服装和道具用心了:自古尤其是隋唐以来,官服实行品色制度,即以服饰的颜色来区别官职的高低与尊崇,但是,在明朝锦衣卫的飞鱼服上却正好用错了。

【这是一件飞鱼服的出土文物】

明代的锦衣卫既没有黑色的飞鱼服,也没有银白色的飞鱼服,明代距离当今的时间并不算太久,会有很多实物出土进行佐证,从出土的飞鱼服实物来看,除了红色以及用黄色锦缎织成的飞鱼服之外,没有黑色、银白色以及白色。

另外,跟官员大都以官服的颜色、补子来区别品级不同,锦衣卫的官职差别并不体现在服饰颜色上,他们的官职差别重点体现在自己佩饰的牙牌上。

【明代的牙牌】

牙牌,按照明代规制,必须悬于腰带上,从洪武十一年(即1378年)开始,在朱元璋的要求下,锦衣卫和百官均须佩戴牙牌。

牙牌多以象牙为材质,刻名字和官职于上,宫廷门卫只认牌、不认人,只有佩戴并出示后,才能进出皇宫、内阁等重要场所。如果忘带了会怎么办?不管你本人是什么官职和身份,“不佩则门者却之”;那时没有照片和人脸识别,能不能临时互相借用一下呢?“私相借者论如律”。

【规定非常细致的《大明律》】

锦衣卫的飞鱼服只有红色和黄色两种,那么作为经常出任务,比如警戒、侦察、缉捕甚至上战场的锦衣卫,如何穿护甲呢?

锦衣卫的飞鱼服都是材质上乘的织锦料,上面并不会镶嵌皮革、泡钉等软甲,为了防护自身的需要,按照明代规制,可在飞鱼服外穿戴锁子甲等软甲。

【这张明代皇帝出巡图上的锦衣卫们就有穿软甲的】

二、飞鱼服并非锦衣卫专属

这里顺便说一下飞鱼服上的“飞鱼”,到底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飞鱼并不是海里或者江河中的一种鱼类,在古代神话中,它是一种头如龙头、身如鱼身、有一只角的动物,按照《山海经·海外西经》中的记载:龙鱼陵居在其此,状如狸(或曰龙鱼似狸一角,狸作鲤。

又因为这种传说中的动物还能飞翔,所以叫它飞鱼,比如《林邑国记》中记载:飞鱼身圆,长丈余,羽重沓,翼如胡蝉。

由此可见,飞鱼是一种龙头、有角、有翼、鱼尾形的神话动物。而飞鱼服,就是装饰有飞鱼图案或者纹路的服装。

【飞鱼服上的飞鱼,既非龙也非鱼】

而且传说中的飞鱼本来只有一只角,但是明代飞鱼服上的飞鱼图案,全部都有两只角,还特意给飞鱼图案上加了鱼鳍、鱼尾等额外的装饰,所以明代的飞鱼服也叫“飞鱼蟒”。

到了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即明朝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506年至公元1521年,共在位16年),这位皇帝的性格极为叛逆,比如喜欢胡乱赐给臣子各类服饰,完全不考虑各项礼仪规制。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于是,从文武百官到仪仗队、护卫队以及甚至宫廷门卫等等,只要明武宗朱厚照高兴,便把臣子们平时很难得到的蟒衣、斗牛、飞鱼服大量赏赐给他们,一些级别并不高的武官也被赐飞鱼服,这让负责礼制的部门非常头疼但又无可奈何。

到了明代中后期的嘉靖、隆庆年间,飞鱼服就更加泛滥了,已经不再是锦衣卫或者高级官员们的专属服饰。

所以,这时的锦衣卫如果想获得更多的荣耀,只有两种方法:更高等级的牙牌,也就是在锦衣卫体系里面不断晋升;飞鱼服的来源,也就是努力获得皇帝因功赏赐的飞鱼服。

【指挥使是锦衣卫的最高长官,同样也需要牙牌出入】

三、值班锦衣卫什么打扮

还是说说飞鱼服没有泛滥的明朝中期以及前期。那时的飞鱼服,锦衣卫们平时可不能穿:这是皇帝恩赐的礼服,既尊贵又稀罕,只有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出巡等重要场合,锦衣卫们才可以穿上飞鱼服。

从明武宗朱厚照开始,随着飞鱼服的渐渐泛滥,锦衣卫们在不同的场合是不是都可以穿飞鱼服呢?

当然不会,这还要结合具体身份,然后再看具体的场合。锦衣卫的一些高级官员,比如锦衣卫的一把手指挥使,正三品;锦衣卫的指挥同知,从三品;锦衣卫的指挥佥事,正四品,他们都是锦衣卫的高官,所以并不只是穿飞鱼服来彰显身份和地位,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在服饰上一直享受特殊的待遇。

【红色的飞鱼服】

比如明代官员的官服上会有补子,以补子图案分别官职大小,其中麒麟补子代表着是公爵、侯爵、驸马、伯爵等极高的身份和品级,如果身份和品级不够,胆敢乱穿,就属于僭越,这是明清时期的重罪之一。

但是,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佥事等高级官员却可以不受这种限制。按照史书记载,景泰四年(即公元1453年,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前后共使用八年),皇帝特许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可身穿麒麟服。

【在明代服饰中,麒麟图案非常尊贵】

这一改变一直持续到明朝的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公元1566年,该年号一共使用45年),所以,锦衣卫的长官们可以穿公爵、侯爵才有资格穿的礼服——麒麟服。

除了这种恩遇之外,锦衣卫的重要工作内容就包括在皇宫站岗值班、陪同皇帝出巡,也就是当值。这时锦衣卫们穿得就更加隆重了:戴装饰有小旗的头盔、穿对襟的罩甲;盔甲会有金盔金甲、红盔红甲和红盔青甲等几种搭配,腰间还要悬挂宫禁金牌和佩刀,手持金瓜或斧钺等礼仪型兵器。

【这里面就有手持金瓜或斧钺的锦衣卫当值】

四、锦衣卫的帽子很重要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锦衣卫们戴着翼善冠出场的镜头,帅气是帅气,但很让有历史基础知识的观众摇头:如果是明代,这些全部都可以定个僭越重罪,抄家并处死是最为常见的惩罚。

翼善冠与乌纱帽在明代千万不要乱戴。

翼善冠,是皇帝、太子等身份极为尊贵者的礼冠,它的形制以铁丝、竹篾为框,外裱乌纱,冠后两脚向上。

【明代的翼善冠】

【遇到重大庆典或者礼仪时,还可以加配饰】

乌纱帽,是明代各级官员经常戴的,以网巾束发,平时生活则戴网巾。尽管官员所戴的乌纱帽与翼善冠有些相似,但区别也很明显:乌纱帽有两角,且折角向上,如果没有了两角,才是翼善冠。

【明代的乌纱帽】

比如《明史·舆服志二》记载:永乐三年更定,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其后名翼善冠。如果对照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就会发现翼善冠与乌纱帽的形状以及所用材质的区别很明显。

【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

影视剧中的锦衣卫们头戴翼善冠出场,老实说,锦衣卫确实贵为皇帝亲军卫队、身份不同凡响,而且有些特殊待遇,但是,明清两朝都极为重视头冠,别说锦衣卫不能戴翼善冠,就是皇帝的其他儿子们也不能僭越皇帝、太子的专用头冠。

不涉及重大礼仪场合时,日常生活中的锦衣卫帽子应该这样戴:缠棕帽——以棕藤编织而成,四周有檐,檐大称大帽,檐小则称小帽。《三才图会·衣服一》中记载:缠棕帽,以藤织成,如胄,亦武士服也。在明代,除了武士,其他人比如读书人,也可以戴缠棕帽。

【明代才子唐寅画像:戴的正是缠棕大帽】

藤条编织的帽子质地坚硬,经过桐油等浸泡,可以抵御刀剑砍击,古代就有藤条编织的铠甲,缠棕帽就是为武士配套的头盔,只是没有用金属材料制造。铁、铜等材质的头盔,分量太重适用于重装铁甲军,而锦衣卫们主要从事侦查、缉拿、仪卫等工作,完全不需要重甲,缠棕帽就非常适合。

【这种帽檐小的,便是缠棕小帽】

结语

明清两代对衣着、头冠、配饰、颜色甚至衣服的形状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凡违反,即使是无意之举也可以定僭越之罪,明朝初年尤其严苛。

比如明初京师有些军汉在街上踢球玩乐,出汗后军汉们就挽起裤腿凉快一下,结果全部被抓走,理由就是僭越,挽起裤腿的军汉们的脚全部砍掉。所以,相比而言,朝廷对于锦衣卫和飞鱼服的管理已经非常宽松了。

【出土的锦衣卫木印】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