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韩系车,曾经像是一部热血励志剧,从默默无闻到走向辉煌,可如今却仿佛陷入了一场危机,年销百万的盛景不再,渐渐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让人不禁想问:这韩系车到底经历了什么?
韩系车的崛起之路韩国汽车工业的起源,隐匿于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作坊之中。起亚的前身 “京城精密工业”,在创业初期,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市场的边缘默默飘摇。
彼时,它规模微小,影响力甚微,恰似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草,在风雨的洗礼中艰难地扎根生长。而现代的前身 “阿道汽车修配厂”,同样以汽车维修的基础业务起步,在简陋的环境中,凭借着对汽车行业的热忱与执着,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从制造自行车积累机械工艺的基础经验,到逐步涉足汽车修理领域,韩国汽车工业的先驱们逐渐掌握了汽车的构造原理和维修技术。
随后,他们勇敢地踏入制造货车的领域,尽管面临着技术、资金等诸多难题,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突破自我。
朴正熙掌权后,标志着韩国汽车工业迈入转折新纪元。他主导下,韩国加速工业化步伐,将汽车工业置于发展核心。
1965年间,韩国与日本达成的《韩日基本条约》,如同为韩国汽车工业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本的钥匙,开启了新的机遇窗口。
通过条约,韩国获得了日本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包括汽车制造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越南战场上,韩国军队的行动不仅为韩国积累了军事经验,还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益。这些外汇被有效利用于汽车工业,促进了企业的设备革新、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
1962年,韩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汽车工业扶持计划”的举措,旨在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国内生产。该计划通过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激励国内企业增加对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投资。
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扶持,韩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崛起,为整车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财阀的积极引领下,韩国国内形成了 “以开国产车为荣” 的社会风气。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回暖,全球汽车市场需求旺盛。这一时期,韩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同干涸的土地迎来了甘霖。
韩国汽车企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市场趋势,加大了生产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1986年,韩国汽车年产突破60万辆大关。
韩国汽车厂商凭借“优质且实惠”的市场定位,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吸纳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智慧,同时紧抓成本控制,以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向市场推广产品。
在技术研发层面,韩国企业增加了对汽车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系统的研发力度,逐步实现了技术自主化。
此外,韩国汽车企业还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适应性改进和生产布局。
凭借上述举措,韩国在全球汽车出口领域脱颖而出,跃升至第五大出口国,彰显了其在国际汽车市场的显著地位。
1990年,随着北京亚运会的契机,韩系车辆踏足中国大地。初来乍到,它们被视作“经济实惠”且“入门级别”的选择,技术上并无过人之处。
韩系车并未因此气馁。2002年,现代索纳塔的诞生犹如一匹黑马,凭借合理的价格与可靠的品质,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步入21世纪,韩系车加速布局,产能大增,仿佛为自身插上了翅膀。销量随之水涨船高,至2005年,北京现代已跃居全国销量第四,这无疑是韩系车不懈努力的最好回馈。
2013年,北京现代年销量迈过了百万辆的门槛,韩系车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到了2016年,这一势头达到顶峰。北京现代年销量高达114万辆,东风悦达起亚也实现了65万辆的销售业绩,两者共同占据了市场 7.35%的份额。
那时的韩系车,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选择。
韩系车在中国遭遇滑铁卢的原因2016 年,乐天集团同意为部署萨德系统提供场地,这一决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舆论的深湖,在中国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民抵制韩货的热潮。
韩系车作为韩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无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当时,中国消费者出于民族情怀和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普遍对韩系商品持抵制立场。
数据显示,2017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遭遇了大幅度下降,几乎减少了一半。其市场占有率也显著缩减,由原先的7.35%跌落至不足4%的水平。
这一事件对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冲击之大,恰似一艘原本在平静海面平稳航行的巨轮,突然遭遇了狂风暴雨的袭击,船身剧烈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遭受了严重挫折。
中国经济稳步前行,带动了居民收入的不断攀升,进而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在汽车消费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车辆的基本代步功能,而是越来越倾向于选购高品质、高档次的汽车产品。
不过,韩系车在品牌塑造上未能与消费升级保持同步。当德系的宝马、奔驰,日系的雷克萨斯等品牌纷纷推出高端车型,不断拓展和巩固其在豪华车市场的份额时,韩系车虽然也有一些高端化的尝试,但整体品牌形象仍然在中低端徘徊。
始终未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错失了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宛如一位在赛场上落后的选手,只能看着对手在前方渐行渐远。
国产车的崛起这一时段,国内汽车产业迎来了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比亚迪利用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成功研发出以高安全性及高能量密度著称的刀片电池,并开创性地提供了动力电池的终身保修服务。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
相比之下,韩系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相对迟缓。在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韩系车存在一定的劣势。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韩系车仿佛是一位手持旧地图的旅行者,在新的市场格局中迷失了方向。
加之国产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高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以及日系、德系车为应对竞争而采取价格下探策略,韩系车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优势逐渐被侵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另外,韩系车因在不同市场采取双重标准,严重削弱了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以现代菲斯塔车型为例,该车型在海外市场配置了较为完备的主动安全系统以及高强度车身结构,而在中国市场却有所缩减,导致在国内碰撞测试中成绩不理想。
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和质疑,众多消费者对韩系车的安全性能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车在安全性能方面不断进步。
例如长城魏派 VV7 在一次高架桥翻车事故中,车辆虽然严重受损,但车内人员仅受到轻微擦伤,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国产车在安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的提升,也让韩系车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凸显。
韩系车的这种双标行为,无疑是自掘坟墓,亲手埋葬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积累起来的口碑。
结语韩系车的经历告诉我们,不重视市场需求,技术停滞不前,必然会导致市场份额的下降。我们期待国产自主汽车品牌能够不断完善自身,努力为国民打造出更好的汽车。
点击,看更多深度好文
参考资料:
从年销百万到无人问津,韩系车打遍全球,为啥偏偏在中国滑铁卢?
2025-01-01 23:08·说宇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