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发现,长大后混得好的孩子,身上都有3个共性,能培养

怀寒谈搞笑 2024-10-27 21:54:42

在我们的育儿旅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老的谚语是否真的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还是仅仅是一种过时的迷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早期表现与未来成就之间的奥秘吧。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老朋友聚会,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各自的孩子身上。小明的妈妈兴致勃勃地分享着她家宝贝最近的"壮举":"你们猜怎么着?我家小明昨天居然自己收拾好了书包,还主动完成了作业!"大家纷纷称赞,而我却注意到角落里的小李爸爸若有所思的样子。

聚会结束后,小李爸爸把我拉到一旁,神秘兮兮地问:"你说,现在孩子的表现真的能决定他们以后的成就吗?我家小李总是丢三落四的,我都开始担心他以后会不会......你懂的。"我看着他焦虑的表情,不禁莞尔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别着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吧。"

这个问题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真的存在一种"童年表现与未来成就"的神奇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深入研究这个课题。令人惊讶的是,科学研究似乎为这个古老的谚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英国的卡斯比教授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1000名儿童在成年后的性格特质与他们7岁时基本相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句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我们的性格特质确实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更让人吃惊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发育有一半都是在3岁前完成的。这就好比一棵小树苗,它的根系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深深扎进土壤,决定了它未来的生长方向和高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未来就被早期经历完全"锁定"了。就像园丁精心照料幼苗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在成年后越来越成功的人,在童年时期往往具备三个共同特点:爱阅读、会来事、懂自律。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小伙伴,我们叫他"小书虫"。他总是抱着一本书,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知名的科技创新者。看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像给他们的大脑装上了一台永不停歇的知识发动机。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这些宝贵的特质呢?首先,让我们把阅读变成一场有趣的探险。**不妨从讲故事开始,慢慢引导孩子进入书本的奇妙世界。**记得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读《小王子》,我们不仅读书,还根据书中的情节画画、角色扮演,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让孩子爱上了读书,还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其次,培养孩子"会来事"的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社交智慧。**我们可以带孩子参与各种社交场合,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比如,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让他们学会主动帮助他人,体会付出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参加了社区的义卖活动,看着他热情地向路人介绍商品,我不禁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

最后,自律可能是这三个特质中最难培养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应该用严厉的惩罚来强制孩子自律,而是应该帮助他们理解自律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选择自律。**我发现,制定一个有趣的奖励计划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和儿子约定,如果他能连续一周按时完成作业,周末就带他去他最喜欢的科技博物馆。这不仅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的时间管理能力。

回想起来,培养孩子这些特质的过程,就像是在照料一棵幼苗。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阳光(鼓励)、雨水(引导)和营养(知识),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终有一天,这棵幼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放下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任务不是塑造他们,而是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独特潜能。**也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会惊喜地发现,曾经那个总是丢三落四的小家伙,已经成长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或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企业家。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