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私自扣押27000人,15万志愿军集结,15天歼敌78000人

正观历史 2024-03-15 12:25:18

“哼!这回我们就让炮弹和李承晚说话吧!”

1953年6月21日,得知前线2.7万中朝俘虏被李承晚以“就地释放”为借口扣押后,杨勇一边看着金城战场一边发出如此感叹。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战士,不少情节还成为了电影素材。

一、破坏停战协议签订,开战!

从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交战双方的谈判几乎贯穿始终,因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迟迟没有达成一致。在诸多问题中,双方争议最激烈、花费时间最长的就是关于双方俘虏的遣返问题。

开城谈判的时候,中朝方面按照国际公约要求美韩方面遣返全部战俘,但是在交换资料的时候美方发现中朝方面的联合国军战俘数量远少于自己手中的战俘,他们决定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1951年12月11日,战俘问题又一次在谈判会议中被提到,美韩方面不希望遣返后的战俘再次作为生力军出现在战场上,于是提出了一对一的交换战俘计划。

当时联合国军手中的中朝俘虏有数十万,而中朝军队手中联合国军俘虏全部加起来才不过在七万多。这种方法对中朝方面自然是不利的。

1952年,美军提出“自愿遣返”的方法。他们认为己方战士普遍忠诚,而中朝俘虏意志较弱很容易被策反,于是决定制造关于“中朝俘虏大多数不愿被遣返”的舆论,希望借此逼迫中朝代表早日接受停战谈判条件。

对于明摆的陷阱,我方谈判代表自然不愿同意。1952年4月,美国不顾中国反对,坚持利用威逼利诱的方法使中朝俘虏表示不愿意遣返。

4月底,美方发布声明,愿意按照“一比一”的遣返计划遣返中朝俘虏7万人(其中包括6000名志愿军)。当时在美方发布的遣返清单中,志愿军人数只占了30000志愿军被俘人员的三分之一。

对于美方自导自演的这出闹剧,中韩方面并没有手软,没有经过双方同意就擅作主张,我方自然是不答应的。在谈判桌上受阻后,美国继续从军事上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打击。直到1953年6月8日,志愿军夏季反击战的第二阶段即将结束时,双方谈判代表在遣返俘虏问题的处理上才达成一致,提出:双方立即遣返坚持遣返的战俘,其余战俘在停战60天后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

约定好停战协议的签订时间后,双方开始安排后续撤退工作,本以为战争会就此停止,但没想到韩国总统李承晚会另生事端。

1953年6月,停战协议签订前夕,李承晚认为谈判双方的停战协议之所以打打停停持续两年之久才最终敲定,是双方在互相试探底线,在双方谈判过程中李承晚也参与过多次,他自感已经明白中国让步的底线了。

经过筹划后,李承晚于6月17日夜将原本要遣返的朝鲜人民军战俘2.7万余人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强行扣押,扬言要将这部分俘虏收编进自己的军队中。该消息一经传出,谈判双方纷纷做出回应。

首先是志愿军方面,毛主席通过彭德怀得知朝鲜战场的情况后直言: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

此外,毛主席同意彭德怀提出的“以打促和”方法,命令志愿军对金城以南地区的南韩军队阵地进行再一轮的打击。虽然在战争时期美国是支持李承晚的,但都是基于自身利益,当时李承晚擅自决定触犯到了美国利益,白宫方面对此事并没有任何回应。

二、实力对比悬殊,轻松拿捏李承晚

接到命令后,彭德怀迅速进行战略部署。在这场进攻金城的战斗中,杨勇的20兵团担任主攻,主要向金城以南地区实施进攻。该地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李承晚派南韩首都第1师和第6、第8、第3师共4个师约5万人防守。当时南韩部队在金城的阵地工事都进行过加固,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并以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

20兵团下辖五个军加上志愿军总司令部调配的友军部队共15个师,将近15万人。杨勇的计划是将五个军分别划分为东、中、西三个作战集团。第68军(欠第202师)、第54军第130师为西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欠第605团)为中集团;第60军(附第605团)、第21军(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师)为东集团;第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三个集团经过加强后分别从金城阵地突出部的西北面、东北面和东面三个方向同时对敌人的防御战线进攻。

在部队的具体安排部署上,杨勇决定贯彻中央放手作战,情况有利时向敌纵深作有限度扩张的作战精神。他计划在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上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路突破的战法首先攻占梨实洞、北亭岭、梨船洞一线及金城川以北地区,歼灭南韩4个师的8个团和1个营,将金城以南战线拉直。

随后可以根据情况继续向三天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一线进攻。另派东集团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

制定好战斗计划后杨勇命令各部队迅速休整为战斗做准备。从6月下旬开始,志愿军在金城正面集结各种火炮1100余门、坦克20辆,动用2000辆汽车昼夜抢运物资1.5万吨。参战部队在作战双方中间地带秘密构筑大量屯兵洞,选择潜伏区,按时完成了作战准备。

在这场进攻金城的战斗中,志愿军不仅在人数上占优势,武器装备上也略胜一筹。志愿军总指挥部得知杨勇的作战计划后曾调拨炮兵1个团又一个营、火箭炮兵一个团、高射炮兵一个团以及反坦克炮兵3个连给20兵团,金城战场上志愿军与韩军的兵力3:1、火炮1.7:1,志愿军占据绝对优势。

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已经没有大的战役了,很多装备和部队都可调动。备战过程中志愿军总指挥部还命令许世友、李天佑等指战员到20兵团参观学习。

杨勇计划的是在7月13日晚上9时趁着夜色开战的,但是还没等到战斗开始,当天下午就出现了意外。13日下午,各部队派来参观学习的指战员刚进入20兵团指挥部不久,前线就传来消息:我军一名参谋投敌叛变,敌人已经知晓我军在轿岩山一带的作战计划。

得知如此情况后,各位指战员都非常震惊,随即纷纷出谋划策。经过和各指战员的协商,杨勇决定先派兵打探敌人在轿岩山一带的兵力部署变化情况,并侦查李承晚在其他阵地的部署是否有变化。经过焦急等待后侦察部队传来消息,李承晚除在轿岩山一带小范围的变更军事部署外,其余阵地均未发生变化。随后杨勇决定:“按照原计划发动进攻!”

三、让炮弹和李承晚说话

7月13日晚上9时,杨勇一声令下,志愿军阵地前的1100多门大炮同时发射,杨勇望着一枚枚飞向敌人阵地的炮弹笑道:“哼!这回我们就让炮弹和李承晚说话吧!”当晚,志愿军的大炮向韩军四个师的阵地倾泻了1900多吨炮弹,摧毁了韩军在金城阵地的主要工事。火力覆盖结束后,志愿军的东、中、西三个作战集团向韩军发起全面进攻,仅1个小时,志愿军就在长达25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破了韩军的防线。

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最强的敌人就是南韩首都第1师,这是韩国陆军第一王牌,其下属有号称白虎团的精锐部队,装配有全副美式装备,还有美军榴弹炮营和飞机支援。在当天的战斗中,白虎团1营负责防守552.1高地,志愿军西集团的203师负责占领该高地。当时的战斗计划是由609团的2个营负责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火力,607团的2个营穿插至552.1高地背后进行前后夹击。

我军进攻552.1高地时曾派出609团2营和607团侦察班组成穿插支队,摧毁白虎团团部及炮兵阵地。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当时带队的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化装成军事顾问,带领十几名战士穿着韩军军装冒雨前进,连续通过了韩军的几道哨卡。在通过最后一道关卡时,杨育才从抓捕的俘虏口中得知了当晚的口令,随后通过。

杨育才一行人通过哨卡后不久,敌人的增援部队就和后续的穿插支队交火。随后一行人加快脚步,到达目的地后,杨育才将侦察班分为3组,分别扑向白虎团作战室、电台、警卫排,经过一番血战后,杨育才带领战士们将作战室内的军官全部击毙,韩军声名赫赫的白虎团被我军一锅端。后来这场战役的战斗过程还被拍成了影视作品。

7月16日,我军完成全部进攻任务。27日,金城战役的全部收尾工作结束,至此金城战役才算是胜利结束。截至7月27日,志愿军20兵团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给予其他3个师以毁灭性的打击,共毙伤俘虏7.8万人,超过预期5倍以上,击落敌机85架,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

金城战役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1953年6月19日,在经历两个阶段的战斗后,中国和“联合国军”在停战的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只需要完成协议签订、撤军即可,但就在这紧要关头李承晚突生变故,最终成为金城战役的导火索。

在这场历时15天的战斗中,志愿军第20兵团突破南韩军队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阵地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