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找我聊天,朋友我问:你愿意让孩子吃零食吗?
在女儿床角发现偷藏的零食朋友说:发现女儿在床角藏了零食,还是已经吃完的零食袋。
经过询问,得到的回答是:怕发现,不敢扔到家里的垃圾桶。
我说:对啊,这一看就是,怕妈妈说她吃垃圾食品。
朋友点点头:是的,我家不允吃,我们家口味比较偏甜,估计这种辣的零食,她吃不完藏起来了。
我小时候也同样的事,吃了零食不想被爸妈知道,免得事多,一时也没想好扔哪里,先塞角落里再说。
扔在床脚多容易被发现,我都是装书包里,出门的时候顺便扔了。
我跟朋友说:多少也让孩子吃点吧,你亲自带她去,大大方方的给孩子买,然后告诉她零食和主食的区别是什么。
我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长不让吃零食,长大后就报复性的吃,有一种弥补童年遗憾的感觉,真的很悲伤。
我有个邻居,管控孩子零食很严,就是孩子们在一起玩,分享零食时,邻居就把孩子拉到一边,从来不接别人递过来的零食。
我还觉得邻居家孩子真乖,看着别人吃也不闹。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邻居女儿把别人丢掉的糖纸,捡起来舔。
当时看得我吓一跳,得严到什么程度,孩子才会去舔别人丢掉的糖纸。
越是阻止孩子吃零食,他们越是好奇。不当着父母的面,他们会背着父母偷吃。
与其禁止孩子吃零食,不如让孩子适当吃点。
为什么我不再禁止孩子吃零食研究发现:越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往往不快乐。
因为,得不到的永远在躁动。
《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大鼠摄入大量蔗糖,会提升多巴胺的释放,直接感受到快乐。
零食,特别是甜食,可以给人带来额外的愉悦感。
想到我小时候,最愿打预防针,因为能有零食吃。
当孩子吃零食的需求被适当满足,随之而来的,是孩子自控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有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坚定。
童年在某方面得不到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报复性消费。孩子爱吃零食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懂得引导。
提前教给孩子要适量、适度,长大后孩子也能更好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理性消费。
不过分限制,也不过于放纵,在安全、不危及身体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禁止,但控量,控次数,控品质。
对于零食,我们家从来没有禁止过,零食架上永远满满当当的,反而孩子很少吃,去超市也买的少。
当孩子都见过、看过、尝过后,零食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孩子内心不缺失什么,才会永远都是自信的。
有时候就是没尝试过,孩子才会更好奇。孩子想吃但吃不到东西,有可能会成为他心里挥之不去的执念。
我有个同事,他本身就不爱吃零食,所以他家孩子也没有吃过任何零食。
有一次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吃辣条,同事家孩子在旁边看着掉眼泪。
同事突然就明白,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吃不上、喝不上,那长大了该有多难过啊!回忆起来,童年永远都是黑暗的。
所以,现在同事家孩子想吃啥吃啥,只要不过量就行。
给孩子吃零食,没有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严重,控制好量,孩子既能得到满足,父母也不用担心他为了零食而不吃饭。
我去买零食都是让孩子自己挑选,我等着付钱。我看着孩子也没挑很多,自己想的买几样,很理智。
因为孩子知道,我随时可以吃到这些零食,所以没必要一次性拿那么多。
父母的适当满足,也会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克制和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