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领克汽车与领克用户、伙伴与媒体们进行沟通对话的一个平台,CO:TALK既能让用户和厂商之间直接对话,也让领克能够将最新的变化和产品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用户手中。而最近,领克就在上海举办了一场CO:TALK的分享会,在分享会上,领克汽车销售副总经理穆军,品牌公关部总监温玉贞跟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领克的最新技术成果与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信息,就是领克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以下简称领克EM-P)。
作为目前少有的在燃油、插混和纯电三个领域均进行全面布局的品牌,EM-P毫无疑问是领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技术路线方面,领克经过探索之后,从之前还包含传统变速箱的P2.5结构,转变为了当下更为主流的P1+P3和P1+P3+P4方案。
在新方案下,在城市中低速通勤且电量充足时,领克EM-P将优先以驱动电机(P3或P3+P4)纯电方式运转;当电量不足时,领克EM-P将以电混引擎+发电机(P1)+驱动电机(P3或P3+P4)的串联增程方式运转,提供电感驾驶,用车成本低,动力响应快,行驶静谧性好。
在远途出行时,领克EM-P采用电混引擎直驱配合3挡变速器,降低电混引擎转速,能耗经济性好。实现至高1400km的CLTC综合续航,北京至上海无需补能,省时省力省心,用车成本低。且时速100-120区间内持续动力不衰减,超车利索更安全。相比普通增程,做到了长途不虚、高速不软,“有电没电”都好开。
除了EM-P技术的分析外,穆军与温玉贞还就其他问题与在场所有人进行了交流和解答,以下为详细的问答内容:
Q:智能座舱方面,领克是否成功展现了品质感和高级感,并将其作为差异化竞争点?领克的车机系统和智能家居互联能力如何?领克是否有类似于小米“小米家”的“领克家”功能?在智能化领域,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上,领克如何打算打造并突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穆军:领克致力于成为高端品牌,我们在选择架构、材料以及技术时,都选择了较为艰难但品质更高的道路。比如,我们在屏幕清晰度、Hi-Fi音质与亮度、车机算力冗余度等方面都进行了高标准的选择。此外,座椅面料的抗菌性、环保性以及整个座舱的舒适度,我们都做了大量优选工作。这些选择和材料的应用共同构成了领克的高级感。
关于智能化的高级感,我认为首先是体验。我们让两个团队互相学习,这种深度合作而非竞争的模式,对双方都是有益的。魅族作为吉利控股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合作非常深入,这种融合有助于双方共同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看到领克在智能化方面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显现。
领克在智能化领域有着自己的战略方向。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系统,不仅限于与某一品牌的连接,而是希望实现跨品牌、跨设备的无缝互联。比如,领克的车机系统不会仅限于与魅族合作,我们同样会与苹果、VIVO、OPPO、小米等品牌进行连接,让用户无论使用何种手机都能轻松与领克车机系统互联。这种开放性的设计,使得领克在智能家居互联方面也具备强大的潜力,我们希望能够与各类智能家居品牌合作,让用户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都能通过领克的车机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在智能化技术方面,领克正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并努力打造自己的优势。我们深知,智能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语音交互或功能堆砌,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领克在AI技术上的发展方向是,让车机系统成为用户的智能助理,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主动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比如,当用户说出要去某个地方时,车机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导航服务,还能根据天气、交通情况、用户偏好等因素,为用户规划出最佳的出行方案,甚至包括酒店预订、餐饮推荐等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领克还注重AI技术在车机系统上的深度融合,力求实现车机系统与车辆使用场景的完美匹配。我们相信,未来的AI技术将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响应者,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服务的智能伙伴。因此,领克正在积极探索AI技术在车机系统上的更多应用场景,力求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体验。
温玉贞:我想补充两点。首先,智能并非纯电或电动车型的专属特性,它拥有更广泛的意义。在技术领域,我们通常关注座舱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智能驾驶两大方面,但穆总的讲解以及EM-P的资料中,还有一点可能大家没有充分注意到,那就是智能能量管理。当您驾驶EM-P车型时,车辆会逐渐学习并了解您的使用习惯。它会根据您的日常路线和习惯,为您规划更加个性化的行驶方案。这种智能化不仅依赖于硬件的支持,还与算法的优化紧密相关。
其次,领克背靠吉利集团,拥有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我们的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了领克品牌的大量车辆信息,还涵盖了吉利集团旗下其他品牌车辆的丰富数据。此外,通过广泛的路况采集,我们能够不断积累和优化智能系统所需的信息。这些数据的积累,就如同为智能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使其能够不断学习和进化,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智能的出行体验。
因此,我认为智能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或技术,而是贯穿于整个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Q:鉴于领克当前产品线在能源驱动上涵盖了燃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纯电动车型,您如何看待未来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燃油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领克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考量或规划?
穆军:我认为中国地域辽阔,使用场景极为丰富,因此不太可能有一种动力形式能够完全主导市场。我们预计未来的市场格局将是燃油车、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各占约30%的份额。目前看来,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趋势较为迅猛,且两者之间的平衡速度正在加快。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市场上投放的相关产品数量不足,且产品竞争力不够强。领克品牌将同时涵盖这三种动力形式,但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仍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对于燃油车,我们会保留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基于两个考虑:一是低线市场和偏远地区,这些地方充电桩的普及相对困难;二是北方市场,燃油车在这些地区仍有一定的需求。然而,随着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普及,纯家用燃油车市场将逐渐萎缩。因为带电的车在家用方面有几个显著优势:省钱、平顺无顿挫、安静,这些都是家用车舒适性的核心需求,且这些优势在带电车上更为明显。
当然,对于像领克03++这样的高性能车型,它们仍然有自己的市场空间,但可能不是主流市场。随着混动技术和电动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些技术也可能逐渐替代燃油车在某些特殊使用场景下的优势。然而,领克的主要发展方向仍然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领域,这是我们未来的布局重点。
Q:我们刚刚提到的EM-P技术,它能够根据导航的路线数据、环境感知以及驾驶习惯来智能地调整驾驶方案。关于这一点,我想询问的是,这是否是领克品牌独有的技术特性。如果这项技术得以成功实现,那么是否意味着每位EM-P车型的驾驶者都能享受到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驾驶风格?
穆军:千人千面的驾驶体验是肯定的,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独具特色。然而,EM-P技术中的主体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帮助驾驶者节省能源开支。在驾驶混动车型时,驾驶者常常需要权衡是使用油还是电更为经济,而EM-P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动为驾驶者计算并调整,从而让驾驶者能够更加专注于驾驶本身,无需分心去考虑能源分配的问题。
我个人的体验是,最初对于这类智能辅助系统持有抵触情绪,因为我更喜欢快速、激进的驾驶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EM-P系统在高速驾驶时能够自动优化能源使用,让我在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它带来的便利与安心。我不再需要时刻关注是否需要保持电量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拥堵路段,这些都被EM-P系统妥善安排好了。
至于EM-P技术的实现方式,它主要依赖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持,而不是实时训练用户数据或采用大模型技术。目前,它的基本逻辑是根据行驶速度和路况来优化能源使用,低速时尽量使用电力,高速时则更多依赖燃油。同时,它还会根据电价和油价进行后台计算,以提供更加经济的驾驶方案。
此外,EM-P技术还具备可成长性,它会不断学习和优化,以适应更多复杂的驾驶场景和用户需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EM-P将会更加智能、更加高效,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卓越的驾驶体验。
总的来说,EM-P技术作为领克品牌的一项创新成果,不仅实现了千人千面的驾驶风格,还通过智能能量管理为驾驶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驾驶便利。
Q:在领克内部积极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基础上,我们是否也考虑在整个吉利集团内部拓展这一合作模式?比如,向吉利集团内的其他团队学习他们最新研发出的、具有创新性的新功能,并为我们的Flyme Auto系统带来改进或新的赋能,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与用户体验?
穆军:在吉利汽车集团内,我们的系统研发主要聚焦于两大团队:一是研究院的团队,他们开发的系统在底层技术上可能相似,但前端界面和用户体验却各不相同;另一则是与魅族合作,共同打造的定制化系统。目前,银河品牌也采用了由类似团队开发的系统。
然而,我们意识到,用户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机互动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系统的流畅性。当前,用户反馈较多的便是系统卡顿问题,这涉及到软件优化、硬件匹配及芯片适配等多个层面。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系统算力充足,留有冗余,以避免因算力不足导致的性能问题。
同时,持续性的优化也是关键。例如,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应能智能调配算力,优先处理前台任务,而适当降低或关闭后台非必要进程,这需要通过底层的算法优化来实现。我们很高兴看到,手机行业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而我们的工程师团队也正在向魅族等优秀企业学习,以提升车机系统的流畅性。
此外,车机系统与手机在使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驾驶过程中,用户无法像使用手机那样双手操作或长时间注视屏幕,因此,车机系统必须更加注重语音控制和安全性。我们已经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通过语音指令精确控制车辆(如调整空调温度、车窗开度等),并采用了多麦克风定位技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关于开放平台的接入问题,我们确实面临着安全与体验的平衡挑战。在行驶安全方面,,对手机控车等涉及行驶安全的功能设置了极高的安全要求。然而,在娱乐性和便利性方面,我们则更加开放和灵活,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我们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车载体验。
最后,我们强调账号的唯一性和设备匹配性对于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这些措施类似于银行系统的安全标准,旨在确保用户信息和车辆安全不受侵害。在追求智能化和便捷性的同时,我们始终将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
温玉贞:刚才的讨论实际上是两部分话题:座舱与智驾。关于智驾功能,领克一直保持着非常克制的态度,对外宣传也相对低调。但即便如此,在07、08等车型上,我们的智驾技术已经展现出了非常不错的性能。除了目前已经在几个省份开通的服务外,我们预计在9月份,08车型将全面开通智驾功能。
领克作为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其基因中自然融入了我们对安全的坚持。在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普及,且并非所有驾驶者都会频繁使用的背景下,领克依然致力于在确保安全与实用的前提下,不断推动智驾技术的发展。
Q:领克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是如何平衡性能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来说,领克在面对市场需求时,是如何识别并弥补那些可能被视为薄弱的环节的?同时,在性能这条道路上,领克又是如何把握深度与广度的,既保持了对高性能的追求,又不至于偏离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穆军: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人倾向于减少自己驾驶的时间,转而寻求无人驾驶等更便捷的出行方式。然而,也有像我这样的驾驶爱好者,对操控机械、享受驾驶乐趣情有独钟。汽车运动,这不仅是领克,更是吉利集团多年来持续投入与铺垫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汽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要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外,汽车文化的塑造同样不可或缺。领克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原创设计,拒绝模仿他人,因为我们深知,在全球舞台上,只有独特的、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才能赢得尊重。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阶段,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与情感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驾驶偏好和文化欣赏角度,有人热爱赛车,有人享受露营,汽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单纯的交通工具。汽车运动作为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品牌造车实力、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领克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汽车运动文化金字塔,从基础的汽车安全培训到专业的赛道培训,从国内赛事到国际大赛,我们力求为每一位热爱汽车运动的人提供成长的空间和舞台。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领克将能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汽车文化,并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广泛的认可。
此外,我们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品牌国际化的自信表达。我们坚信,只有拥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品牌,才能在全球舞台上独树一帜,赢得世界的尊重与记忆。
最后,作为一个品牌或企业,除了追求商业成功外,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和情怀担当。吉利集团及领克品牌持续投入汽车运动领域,不仅是对技术的追求和热爱,更是对品牌价值观的体现和传承。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领克将能够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记。
Q:我想请问,我们是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标配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展现出更强的决心和行动力?换句话说,我们是否可以更积极地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成为我们产品的标配功能,以此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穆军:我们的这套系统虽然不是自动驾驶,但它在高速领航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实现车道居中、跟车行驶以及大车避让等功能,而且它的表现非常出色,甚至能完成停车起步等操作,极大地减轻了高速驾驶的负担。
我们计划在未来,07、08以及30万以内的车型都将标配这一功能。想象一下,从上海到北京1200公里的行程,如果道路不拥堵,这套系统几乎可以全程辅助驾驶,让你轻松享受旅程。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如果驾驶者过于依赖这类系统而放松警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当系统需要自动变道退出时,如果驾驶者没有及时接管,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但请放心,我们的系统只是高速领航辅助,并非完全的自动驾驶。
关于未来方向,领克肯定会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但我们的步伐会相对稳健。我们不会急于推出激进的功能,而是更注重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没有将客户作为实验员,不会将未成熟的系统直接推向市场。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即使99%的场景都能满足,但只要有1%的失败,就可能对客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技术迭代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选择了多条路并行的策略。我们与多个团队合作,尝试不同的技术方案。就像OSN和Flyme Auto团队的竞争一样,我们也在多个团队中不断迭代和筛选,以期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技术方案。
此外,我们还意识到选择一个供应商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就像主机厂选择轮胎品牌时不会只选一个一样,我们也会选择两个或更多的平台进行合作。这样可以避免被单一供应商绑架的风险,同时也能在多个平台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以确保我们的产品始终保持竞争力。
最终,这些技术探索和尝试的受益者将是广大车主。随着不同技术方案的趋同和平台化的发展,车主们将能够享受到更加安全、便捷和智能的驾驶体验。
Q:03++的精神如何在混动发展的领域中延续,同时领克在高性能新能源车型方面有何考虑和未来规划?
穆军:对于03++精神的延续,我们确实在努力探索如何在领克的高性能及新能源车型中体现这种精神。
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高性能新能源车型,我们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们尚未明确采用何种技术路线来实现最佳的混动性能。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电动车在持续高性能输出方面存在局限,如电池放电功率、发热等问题。我们曾进行过实际测试,发现许多电动车在连续多圈赛道驾驶后,往往因电量耗尽或过热而无法继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03++等车型上进行了诸多尝试,如减重、优化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及刹车系统)等。然而,在电动车上实现高性能更为复杂,因为更大的动力需求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电池,而电池的增加又会导致车辆重量和刹车负担的增加。
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技术路线,但当前环境下,实现高性能新能源车型所需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巨大。例如,要在类似03或07大小的车型上实现强大性能,可能需要采用多种电机布局,并伴随复杂的刹车系统和散热系统调校。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盈利能力。
目前,领克内部正在对各种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我们确实收到了用户对高性能新能源车型的需求,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具体实现时间还需根据技术路线的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来确定。
总的来说,领克在高性能新能源车型方面的探索是持续且谨慎的。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产品,同时确保它们在性能、安全和经济性方面都能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