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能在水面舰艇上运用的舰载无人机,成为无人机发展的前沿热点。相比陆地无人机,舰载环境有其特殊特点:舰载空间较为狭小,对飞行器运用和起降有严格限制。而对起降空间要求低,占用面积小的无人舰载直升机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不过无人直升机也有明显缺点,它飞行速度慢,留空时间短、作战半径小,这对于要求无人机有较大使用半径的舰载平台而言,显然是不够用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呢?相关公司便研制出了一款名为“朱雀”的固定翼无人机,它既可以通过坐式起飞方式实现垂直起降,又能通过飞行姿态转换进行固定翼飞行器的正常平飞,有效解决了舰载无人机飞行性能和起降空间之间的矛盾。
朱雀”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坐式起降设计
“朱雀”新型舰载无人机采用的坐式起降设计,是上世纪50年代颇为流行的一种舰载飞机垂直起降技术,虽然作为技术探索和尝试,在当年未能成功实现大规模应用,但为后来人提供了一种可行化的思路。“朱雀”无人机的坐式设计很简单,就是把一架固定翼飞行器从水平状态倒转90°,使其头部朝上,尾部朝下,机翼和机体垂直于地面。坐式飞机的起落架机轮由机体腹部和机翼下方,移到机翼后缘。这样的坐式飞机,在起飞时机头垂直向上离开地面或甲板,当升到一定高度后,机头再调转90°。转为固定翼飞机正常的水平飞行状态。当飞机需要降落时,再转换为垂直状态实现降落。坐式起降设计的优点就在于将直升机垂直起降方式与固定翼飞机实现有机结合,既能垂直起降,也能保证飞机仍具有固定翼飞机的优越飞行性能。
据悉,“朱雀”无人机适用于舰载环境,采用固定翼模式巡航,具有垂直起降能力,具有长航时(超过10小时)和大航程能力(飞行距离数百到上千千米)。它采用自动化着舰技术,可以在驱逐舰/护卫舰舰载甲板有限空间内自动垂直起降;其起落架还采用了自适应技术,可以在降落时减轻冲击、有效保持飞机垂直姿态,不至于倒伏。
值得注意的是,“朱雀”无人机的尾部还设置有两个与主翼相垂直的小型尾翼,尾翼一方面可以保证飞机平飞时的航向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尾翼后缘也设置有两个起落架,与主翼上的两个起落架机轮构成“十字形”结构,保证垂直降落时飞机的姿态稳定。
“朱雀”无人机的共轴双旋翼推进装置特写
共轴双旋翼布局,实现无人机大型化
“朱雀”无人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其头部用来为飞机提供动力的拉力螺旋桨,摒弃了常规的单个螺旋桨设计,而是采用了类似于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蜗牛”系列舰载直升机的“共轴双旋翼”设计,这是为什么呢?毕竟国内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也有类似的坐式舰载无人机产品,但都采用了常规单螺旋桨设计。
据悉,采用共轴双旋翼布局恰恰是该无人机的特点和竞争优势所在,这样的设计,意在实现无人机大型化。经技术研究后发现,单螺旋桨用于几十千克空重的小型坐式无人机很理想,但是如果无人机重量级别更大,单螺旋桨拉力就成问题。而对转的共轴双旋翼螺旋桨,在拉力上则要大得多。而希德公司对于“朱雀”的定位,是走系列化发展的路子,目前在研、在试的是50千克级别产品,将来打算研制最大2吨起飞重量的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那么共轴双旋翼布局,就是一种很适合的设计了。
“朱雀”无人机察打一体,用途广泛
察打一体,用途广泛
“朱雀”无人机的另一面,可以看到除机腹下设置有立式球状光电侦察转塔外,其机翼外侧靠近翼尖处还设置有两个挂架,这是因为“朱雀”无人机定位为“察打一体”舰载无人机,它由水面舰艇携带,具备情报、监视。侦察、打击能力,可在舰队附近空域持续游弋,为舰队提供持续的ISR(情报。监视和侦察)服务,也可以挂载小型机载武器,打击导弹快艇等小型机动目标,提高舰队的攻击效能。
小型导弹快艇携带反舰导弹通过远距离偷袭的方式冲击大型水面舰艇编队,曾是一种经典的“不对称”战法,但有了“朱雀”这样的察打一体舰载无人机,导弹快艇想要“埋伏”和偷袭水面舰艇编队,难度就大得多了。它不失为一种对付导弹快艇的利器。
170号国产”中华神盾“驱逐舰模型上的”朱雀“无人机
结语
目前,“朱雀”舰载无人机已经开始在军用舰船上进行试验,拿军舰模型来就是为了展示“朱雀”的这种应用前景和能力——它可以利用驱逐舰的直升机甲板进行起降。“朱雀”无人机目前正处于试验和后续研发阶段,样机已进行了初步的陆地起降试验,将来研制定型后,肯定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以其为代表的国内高性能、新概念舰载无人机蓬勃发展,逐渐成长为“新质战斗力”,为建设强大海军注入了更多新技术、新活力,增添了新的力量。
不伦不类,像民用的含量,还不如无人武装直升机。应该来点利剑升级版的,振兴军工。
这样起降飞行的有人机,以前有过。搞不好,下马了。有点想不通,基本同样,无人机怎么又可以了。
上升后改变飞翼角度变平飞非常好,有人机也可以这么设计,只是座椅不好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