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晚年回忆鲁南遇险,当时敌人电文称:一纵是面包,四纵是西瓜

漫步史书 2023-10-12 17:18:30

1947年6月25日,蒋介石集中了32个旅、24万人进犯沂蒙山区,为了能彻底吃掉我根据地以及华东野战军,蒋介石在莱芜与蒙阴之间就集中了18个旅,采取密集靠拢的方式不断蚕食我根据地。

蒋介石打的就是一手好算盘,就是不断的挤压华野的生存空间,来实现消灭我军的目的。

那时的华东战场形势是很严峻的,尽管华野不久之前才在孟良崮全歼了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但国民党军的元气并没有被消耗,才十几天的功夫,就又调集了几十万大军。

更为关键的是,华野几十万大军,在华东解放区不断被挤压的情形下,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吃得穿得都存在问题,就连粟裕也忍不住感慨:

“山东的水也快喝干了。”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华野“七月分兵”就成为当时必然,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恰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野根据中央指示部署,叶飞、陶勇率1纵、4纵出击鲁南。陈士榘、唐亮率华野3纵、8纵、10纵出击鲁西南。粟裕率华野2纵、6纵、7纵、9纵队留在内线牵制进攻蒋军。

时值雨季,瓢泼大雨下个不停。

不过从后来情形来看,华野分兵以后,无论是内线、外线都没能打好,也绝不仅仅是一个天气就能解释得了原因。

1947年6月28日,叶飞率领1纵出发,昼夜不停行军500华里,直插鲁南敌后。

鲁南本来是我军抗战时期经营多年的老根据地,后来撤离后,国民党军在当地实施血腥报复,叶飞走了几个村子,竟然都是杳无人烟。

叶飞走到一户人家,敲了半天门,才有一个颤颤巍巍的老者走出来开门,叶飞一看,家里就只有老人一个,孩子们都蜷缩在炕头一角,瑟瑟发抖。

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跑出去避难,家里留下的都是跑不动的老人、孩子。

一听叶飞是解放军,老人顿时声泪俱下,控诉国民党军的暴行。

显然,鲁南地区的形势更恶劣,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想要打一两场顺风仗,难度很大。

为了策应华野主力在鲁中地区作战,叶飞、陶勇率领1纵、4纵根据野司指示,连续占领了费县、峰县、枣庄,威胁台儿庄、徐州方向的敌人。

叶飞、陶勇根据野司指示,继续夺占邹县、滕县,由于两个纵队分兵,邹县、滕县两战打得并不顺利。

不过,从战略上看,叶飞、陶勇仍然实现了野司的计划,就是调动鲁中之敌,7月12日,蒋介石改变东攻西守的作战计划,从鲁中抽调了7个整编师加两个旅到鲁南。

7月20日,叶飞、陶勇两纵队从邹县、滕县撤出,向枣庄东北集结,计划等粟裕率领的北线部队在南麻临朐两地取胜后,再配合一同南北夹击。

可惜的是,南麻临朐战役我军没能打好,以至于后来逐渐陷入被动。

似乎也是天公不作美,连日的大雨不仅影响了我军在南麻临朐的作战,同样也让叶飞、陶勇两纵队深陷鲁南泥泞。

更为艰难的是,蒋介石从鲁中抽调的几个整编师发现了叶飞、陶勇的踪迹,决心吃掉孤军深入的1纵、4纵。

见此情形,蒋介石还得意的叫嚣:

“这支共军就算插上翅膀也逃不掉了,哈哈,报孟良崮七十四师被歼之仇的机会来了!”

叶飞、陶勇两纵队所处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华野打仗历来重视后勤,叶、陶两纵队深入鲁南敌后,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况且当时鲁中作战失利,原本南北配合的作战计划也宣告破产。

合围叶飞、陶勇的国民党军五个整编师见此情形,更是疯狂的靠上来,后续欧震的三个整编师也不甘落后,南面、台儿庄一线还有冯治安的两个军。

当时,叶飞、陶勇所面对的几乎是绝境,就连国民党军内部,也认为我军是插翅难逃。

叶飞后来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敌人在电报和无线电话中,把一纵称为“面包”,把四纵称为“西瓜”,只要打开报话机,就可听到啃“面包”吃“西瓜”的一派狂言。”

野司对叶、陶两纵队的处境深感担忧,但他们人在鲁中,鞭长莫及。

当时,野司给叶飞的电文中,主张两纵队东返与主力会师,并提出了不同的东返方案,但因为不在前线,因此只能作为参考,野司在电文中用颇为无奈的预期说:

“总之,靠你们机断处理,或两个纵队集结行动,或分两路行动,均诸考虑实施,一切机断处理,争取胜利转移为要。”

叶、陶两纵队的危险处境,甚至引起了延安的注意,为此中央抽调出了极大的经历,帮助叶飞、陶勇搜集敌人在鲁南的情报,并源源不断的转来。

据叶飞时隔多年后回忆,这些情报在客观上,对他们的突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情报,叶飞系统的分析了局势,东返与主力会师,虽然是可选的一条路,但因连日暴雨,山洪暴涨,沂水水位上涨,根本没有船和桥过河,况且估计敌人也对此有所估计,因此东返绝不可取。而向北、向南突围也不可,当时国民党军在这两个方向都盘踞重兵。

叶飞、陶勇仔细商量后,决定向鲁西南突围。

叶飞考虑,既然敌人推断我军向东突围,那么不妨就以一部兵力,装出一副大张旗鼓向东突围的架势,然后主力悄悄西转移,跳出敌人包围。

可诱敌的部队必须是强有力的一股力量,否则无法吸引敌军的注意。

关键时候,陶勇出动站出来,承担了这个重任,抽调了四纵十师担纲诱敌重任,师长彭德清也勇敢果决的接受了这份任务,难能可贵的勇气让叶飞也很受鼓舞。

“佯攻掩护需要这样一支坚强的部队,但此去能否安全回归?这是个未知数,陶勇同志为了使两纵队顺利突围,忍痛使用彭德清师,这种心情和气魄是可想而知的!”

考虑到彭德清师只有两个团,为了加强该部队,叶飞特意调来了第一师参谋长余光茂带着三团加强到彭德清师,并调来配属的独立师一同配合突围。

7月24日,叶飞、陶勇率领两个纵队大张旗鼓的向东急进,果然惊动了敌人,敌人一看,马上调整了部署,趁着敌人靠拢,叶飞大胆改变部署,主力迅速向西转移。

彭德清接过诱敌任务后,大张旗鼓向东,准备渡过沂水,一路遭到敌人围追堵截,损失颇大,等到敌人意识到自己追击的只是一个师,慌忙调整部署时,叶飞、陶勇两纵队主力6个师与敌人已经拉开了一天的距离。

整个突围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不少人后来谈到鲁南突围一战,认为1纵、4纵尽管是华野老牌主力纵队,但战斗力上不了台面,在敌人打击之下伤亡惨重。

后来还有人引援濮阳整训时期,批评1纵、4纵纪律差、有所谓的“山头主义”,叶飞、陶勇以及6纵司令员王必成还为此各自检讨。

可实际上,当时鲁南地区形势严峻,并不能以所谓的成败来论英雄。

客观上来讲,纪律差是有的,“山头主义”也存在。

就连叶飞也承认,1纵、4纵同属于新四军部队,过去经常吵架,甚至于有时狭路相逢,互不相让,争先恐后。

可在关键时候,1纵、4纵联合作战,所展现出来的却是高度配合的气势。

彭德清师担纲冒充主力,掩护突围的重任,始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交手,后来渡过沂水向东突围,损失很大。

叶飞、陶勇心里很清楚,彭德清师如果突围出去,算运气好,突围不出去,那是命运使然,这个师极大的概率是全军覆没。

临别之前,陶勇端着一杯酒,含着热泪致歉:

“我知道这次把你们留下来,同十几万敌人周旋,基本是凶多吉少,不过为了大局着想,不能不这么做。”

彭德清师损失大,据说突围到胶东仅剩下1600余人,但还算保全了建制。

参加突围的华野独立师原来是隶属于中原军区一纵一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皮旅,当年皮旅中原突围,立下赫赫大功,此次重新担纲冒充主力的任务,仍然打的很出彩,以至于不少参加过中原突围的老兵私底下称鲁南突围是“小中原突围”。

整个鲁南突围,1纵、4纵损失同样不小,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达到了2万余人(据谭启龙回忆),其中损失比较大的三师不得不进行了缩编,7团、9团合并为一个团,8团取消营建制,全团缩编为四个连。

以至于部队后来补充了不少解放战士,部队情绪起伏比较大。

不管如何,叶飞、陶勇鲁南突围,仍然彰显了大无畏的勇气,特别是保全了部队,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基础,叶飞时隔多年后再谈鲁南突围,也忍不住感慨:

“人民解放军究竟不是“西瓜”与“面包”,不是那么好吃,好啃的,敌人想吃我们,是要被磕掉牙齿的!”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