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

身边事续续谈 2024-08-03 00:45:08

博尔赫斯曾感慨:“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谈及博尔赫斯,我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他既是博闻强识的小说家,亦是双目失明的诗人。因家族遗传病,他在年近六旬时便陷入了永恒的黑暗。然而,他却自语道:“诗人,和盲人一样,能暗中视物。”

对于晚年的他来说,诗歌宛如光明、希望与救赎。他以口述的方式持续进行文学创作,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光明的文字划过黑暗,比流星更为神奇。”尽管生命如苦涩之歌,但诗人始终坚定地追寻着人生中的宁静自得。他深刻地领悟到,简单平凡的日常事物悄然蕴藏着平静的力量。他曾写道:“我想回归于平凡的事物:清水,面包,一个水罐,几枝玫瑰……”

然而,现实世界却仿若凶狠残酷的斗兽场,诗人憎恶那些野心勃勃、贪婪无知的人。在他的笔下,他们的白天“像空中旋舞的套索那么贪婪”,他们的夜晚“是刀剑愤怒的间歇,随时准备攻击”。他们高谈阔论人性、祖国,实则声音贫乏,灵魂贫瘠、荒芜。

诗人里尔克有首小诗:“我爱我生命中的晦暝时刻,它们使我的知觉更加深沉,像批阅旧日的信札,我发现我那平庸的生活已然逝去,已如传说一样久远,无形。”诗人钟爱自己生命中的晦暝时刻,他选择让自己的一部分沉浸于沉静之中。那是一种平静而非寡淡的力量,孤身却不落寞,恰似“我比自己的影子更寂静,穿过纷纷扰扰的贪婪”,亦如“我款款而行,有如来自远方而不存到达希望的人”。

生命静好,有时,我们只需静静地坐着,便能感受到内心如雨后大自然般的宁静。世界纷繁喧嚣,而我们应坚守内心的宁静,始终如一。

在中国哲学中,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境界便是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不被外界的贪婪和纷扰所左右。儒家倡导“中庸之道”,主张在适度中寻求平衡,不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

正如中国哲学所启示的,我们应当在生命中寻求一种平衡,不被贪婪和欲望所驱使,珍惜平凡的事物,感受生命的美好。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领悟平凡中的真谛。远离贪婪与纷争,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方能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到真正的意义。

又如,陶渊明远离官场的喧嚣,回归田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苏轼在仕途坎坷时,仍能保持豁达的心态,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他们都是在中国哲学的影响下,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