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作家|丁伟恒:六盘水的蜕变(报告

冰海谈小说 2024-04-10 03:02:12

城市就如同一个时间的胶囊,默默封存着时光隧道的片片花絮,又不时激起岁月长河的丝丝涟漪。

每个人都会有对不同城市的记忆,而我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就是我的家乡六盘水。

1964年,为预防美苏对我国发动全面战争以及带动大西南和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将许多东部地区的重工业、军事工业转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建立一个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的战略后方基地。

贵州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六,是南方其他省份的总和。贵州煤炭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安顺的六枝、毕节的水城、黔西南的盘县,国家就决定将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划出建立煤炭基地,取三县首字组建了六盘水地区,并于1978年12月18日撤地改市。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六盘水设立后,当时到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的有10多万人,他们用热血与生命催生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工业,书写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壮美诗篇。人们在建设中为克服种种困难所展现出的“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历久弥新,成为六盘水人共同的感动和记忆,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来源。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六盘水。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六盘水被誉为“江南煤海”。

我是1987年7月从贵州银行学校城市金融专业毕业分到六盘水市计划委员会的,主要从事国民经济规划和市场宏观管理工作,是六盘水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当时六盘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是不到4平方公里的黄土坡,且大多数办公单位都挤在市委、市政府大楼上。在中心城区,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一个图书馆,两家百货商店、一个供销社、一家市人民医院,周边是一些零星散乱的宿舍楼,没有一座超过8层的楼房,直到1991年中心城区建成的第一高楼 “十二层大楼” 鹤立鸡群。

最开始建在六盘水市政府东侧十字路口转盘中央的三个牵手的少女像,寓意为六枝、盘县、水城三地腾飞,但被人们谑称为“三个吊死鬼”,很长一段时间曾作为六盘水标志性雕塑。有句顺口溜“来到六盘水,看到三个吊死鬼”,很多老同志至今都还耳熟能详。

从水钢通往黄土坡的人民路,在当时是唯一的主干道公路。由于路面狭窄,人车混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交通堵塞。

直到2000年4月建成明湖高架桥,把钟山西路与钟山中路相连;2003年8月建成白鹤高架桥,把市区与德坞相连。接着持续扩建或新建成里程都超过20多公里的人民大道、钟山大道、凉都大道等三条城市东西向主干道,六盘水城区交通才有所改观。

在多年的矿产开发中,六盘水担负着中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的重任,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原煤和电力。

但作为资源城市的六盘水,工厂的烟囱往外冒着黑烟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绵绵不绝的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整个城市显得又乱又脏。加之开采方式粗放,收入主要靠挖煤卖煤,给外界造成了“傻大黑粗”的印象。提到六盘水,人们就只能想到煤炭,想到污染。“风吹沙尘跑、百里鸟飞绝”是当时六盘水的真实写照。

六盘水地处于乌蒙山腹地,平均海拨1700米左右,是贵州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六盘水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9.1摄氏度,夏季凉爽的气候资源是六盘水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从2004年开始,六盘水决定在“凉”字上做文章。2005年8月,中国气象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凉都·六盘水”课题资料进行了专题论证评审,一致认为六盘水兼具“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的气候特征,向六盘水颁发了“中国凉都”证书,六盘水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从此,六盘水为转变发展模式,围绕气候资源发展旅游业,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配套工作。

完善城市建设,提升市容市貌。2004年春节建成的位于市中心区东部占地680亩的综合性水上公园凤池园,不仅改善了六盘水城市生态环境,还为严重缺少休闲水域的六盘水人民提供了一处理想的休闲游乐场所,成为六盘水一大自然景观,被誉为贵州高原明珠。

2004年8月建成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的六盘水人民广场 ,是六盘水城市化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六盘水人文活动中心。位于广场中央高达29.003米的乌蒙铁塔(按照贵州最高峰乌蒙山脉韭菜坪高度缩小比例),取代原来六盘水“三个吊死鬼”的标志性雕塑,成为中国凉都六盘水新的标志性建筑。

2012年4月建成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85公倾,是贵州省第一个获得国家林业局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是六盘水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乌江上游重要支流水城河的源头,2014年11月被授予“最美原生态湿地”称号。

2017年12月完成21公里的水城河冶理河道工程,六盘水成为全国12个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为100%的城市之一。水城河畔种植的1300多株十里樱花,树形饱和度大、高4米上下,以日本晚樱为主,可从每年3月中旬持续绽放到4月中旬。粉红色樱花与河对岸满眼青葱翠绿的垂柳,把水城河装扮成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清新浪漫生态画卷。去不了武大,也去不了平坝,在水城河畔看樱花同样很美。在花期中,水城河成为观光旅游的最佳胜地,每天都有上万人来拍照打卡。

改善交通环境,让出行更方便。2014年11月六盘水月照机场建成通航,开通至北京、上海等航线10余条。2020年7月建成124公里的安六(安顺至六盘水)高铁,将六盘水中心城区全面接入全国高铁网…

打造旅游景区,增强吸引力。围绕休闲、运动、康养、度假等主题,六盘水打造了一批重点景区,建成水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韭菜坪、回龙溪、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哒啦仙谷、世界古银杏之乡、娘娘山、乌蒙大草原等8个国家4A级景区,在打造美丽凉都的生动实践中留下一串串铿锵足音;建成的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大草原滑雪场等3个滑雪场,使冬季滑雪运动在凉都蔚然成风,让你在“南国冰雪城”冬季不冷、丝滑无限。乘坐9.91公里长的世界第一索道梅花山索道,上“中国滑雪30强”之一的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可以让你把沿途城区、湿地、湖泊、峡谷、山峰等风景大饱眼福!

举办赛事活动,让你嗨起来。从2004年开始的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到2006年至2019年的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再到2023年的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避暑旅游节,涵盖特色美食汇、文旅商品展、夏季马拉松、品牌车展、房地产交易会、桥牌邀请赛、奇石树桩盆景展、摄影大赛、绘画展、文艺演出、烙锅大赛、儿童主题乐园等10多个方面,共举办了17届消夏文化节,—举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凉都”城市品牌。

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夏季马拉松赛。从2013年开始,六盘水每年都要举办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除疫情三年停摆外,到2023年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了8届,前来参加马拉松的跑友从首届1.2万人增加到3万人,在19度的夏天,感受到360度的激情。比赛现场精彩纷呈,每年都吸引了10万多名现场观众和超千万名线上观众观看比赛,中国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己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颇有名气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因为一场跑,改变一座城。“六马”,这个具有特殊魔力的字眼,正牵动着万千马拉松爱好者和避暑游客的心。

与之相伴的六盘水野玉海自行车赛、国际滑翔伞特技大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高山越野滑雪青少年挑战赛、樱花季桨板皮划艇全国邀请赛等系列赛事,极大地拉升了六盘水的人气。

同时,竭力推广六盘水羊肉粉和烙锅等美食,不断撩拨你的味蕾。六盘水人的早餐从一碗羊肉粉开始,滚烫的羊肉汤、火辣辣的油辣椒、鲜香的黑山羊肉片、白玉般的米线,让你品尝到世上真口味,体会出不一样的乡愁。每当黄昏降临水城古镇,黑夜已懂昼的白,六盘水人的夜生活,又从一口烙锅美食开启。六盘水烙锅,烙出了人间烟火气。2018年六盘水荣获了“中国烙锅美食之都”称号,六盘水烙锅被授予“中国名小吃”证书。可以说,来到六盘水,如果你没有吃过羊肉粉和烙锅,就会被人调侃没有真正到过六盘水。

在转型发展中,六盘水获得了多个旅游行业荣誉称号 ,让中国凉都声名鹊起。从2005年开始,六盘水已7次获得“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荣誉称号;并相继获得了“中国健康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最具潜力避暑旅游城市”“全球避暑名城”等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六盘水获得了多张国家名片,更是让中国凉都享誉海内外。六盘水2017年7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020年11月入选“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11月被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国家荣誉称号…

六盘水旅游业从无到有,并多年持续“井喷”增长,增速位居贵州省前列。以正常年份2019年为例,六盘水市接待游客5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3%,分别为2015年的4.2倍和5.4倍。

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如今的六盘水,城区建成面积90多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71万,全市GDP总量超过1500多亿,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 %,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0%,已成为贵州省第三大城市,并成为贵州省重要旅游城市。漫步其间,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和谐统一。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六盘水从“江南煤海”到“中国凉都”再到“南国冰雪城”,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到多元支撑的华丽转身,是资源城市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典型案例。六盘水未来可期,前程似锦!

2023.12.31

作者简介:

丁伟恒,笔名维衡,男,1966年11月生,贵州省盘州市人,现系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天津诗人》《香港诗人》等国内文学期刊和《世界华人三行诗精华集》《香港诗人联盟2022年优秀诗选》等多种诗歌选本。

微刊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刘云宏

0 阅读:0